天天看点

此国横跨欧亚非三大洲,和中国用过同一“名字”,结局却相反

文I人文视角

编辑I九歌

中国的近代史,是值得每个人去研究,去深思的一段历史。晚清时期,清政府奉行闭关锁国,一副”天朝上国“态势,但那时的清廷却早已被西方列强赶超了。

西方列强为了打开中国的大门,开始派遣许多的传教士,秘密搜集着中国的一些信息,并在中国传播西方的思想。但是那时的中国人思想还是比较愚昧,而西方列强则采取了一种粗暴的方式,直接通过战争打开中国的大门。

最先看中中国市场的是英国,这个号称“日不落帝国”的国家,利用自己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取得的成就,对其他国家进行殖民掠夺。晚清时期,中国也是深受其害。

此国横跨欧亚非三大洲,和中国用过同一“名字”,结局却相反

英国通过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逐步打开中国的大门,并向中国大肆倾销鸦片,使得许多中国人染上鸦片。据统计,当时的中国,从贵族到平民,无数的人被鸦片所蚕食。

当时中国人的体型大致是骨瘦如柴、两眼无神的样子,那时的国人被西方列强称之为“东亚病夫”。中国在过去两千年,一直遥遥领先世界其他国家,然而到了晚清时期,一切都改变了。

“东亚病夫”一词最早名为“东方病夫”,出自上海《字林西报》(这是英国人奚安门(HenryShearman)主办的英文报纸,英文名字TzuLinHsiPao,NorthChinaDailyNews,1850年8月30日创办于上海)于1896年10月17日登载的一篇文章,作者为英国人。

此国横跨欧亚非三大洲,和中国用过同一“名字”,结局却相反

这一称呼无疑充满了对中国人的蔑视,也是当时中国备受西方列强轻视的表现。中国人也通过了自己的努力,逐步摆脱这样充满耻辱的称谓。

然而,早在“东亚病夫”出现之前,西方也有一个国家,也被人称之为“病夫·”。这个国家曾几何时,也和中国一样强大,但是两个国家的结局却完全不一样。

曾经有一个国家,边境横跨欧亚非三大洲,在1683年时,地域面积达到了550万平方公里。这个庞大帝国,却在16世纪下半叶始,这个庞大的帝国开始逐渐呈现疲态。

此国横跨欧亚非三大洲,和中国用过同一“名字”,结局却相反

奥匈帝国就是这个庞大帝国,然而越到后面,它的存在感越低,以至于被欧洲其他国家称为“西亚病夫”,也被称为“欧洲病夫”。曾经这个横跨欧亚非的帝国,也是最富裕的,是怎么走向衰落的,还得到“西亚病夫”的称呼。

奥匈帝国不断对外扩张,长期的战争,加上外交的频频失利,终于在17世纪走向衰败。奥匈帝国衰败的原因和中国有些不同,中国是败于闭关锁国和腐败,而奥匈帝国溃败的原因除了连年战争外,还有就是内部的争斗极为严重,已经影响到了政权。

此国横跨欧亚非三大洲,和中国用过同一“名字”,结局却相反

奥匈帝国原本就是不断掠夺其他国家的领土,民族纷争也很多,民族分离因素过于严重。加上当时欧洲其他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奥匈帝国的技术更不上步伐,因此奥匈帝国由老大哥的身份,开始沦为欧洲其他国家的小弟了。

当时欧洲其他国家为了不发生更大的动乱,并没有废除奥匈帝国的地位,继续保留它的地位,直到1922年,国民政府宣布罢黜苏丹穆罕默德六世,废除苏丹制,奥斯曼帝国告终。

此国横跨欧亚非三大洲,和中国用过同一“名字”,结局却相反

从此,“西亚病夫”就此不复存在了。然而,中国为了摆脱晚清时期留下的“东亚病夫”的称号,我们一直在不断努力。1972年,李小龙主演的原创电影《精武门》上映,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引得数亿中国人热血沸腾。

中国的近代史,这一段充满耻辱的历史,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对于个人来说,除了在衣食住行方面的满足外,我们还需要获得别人的赞誉,明白自己生存在世界上的价值;相对于国家而言,得到他国人应当有的尊重,是我们作为中国人最自豪骄傲的事。

今日之中国,早已摆脱了过去百年的那种日子,面对未来,我们更应该昂首挺胸,展现我们更好的一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