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8歲,年收入1.8億元,父母要不要全力“啃娃”?

孩子8歲,年收入1.8億元,父母要不要全力“啃娃”?

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我們80後的父母,教育理念很統一、純粹:“不打不成才”、“棍棒底下出孝子”,手段雷霆萬鈞,其核心是爹媽那顆望子成龍的心。一個“望”字,包含的是爹媽苦熬、付出和等待的耐心。

30多年後,我發現現在的父母已經不屑于“望子成龍”這套教育理念了。也許是時代變遷太快、科技發展迅速、或者匆忙的生活步伐已經容不下靜待花開的長久消耗,這屆父母更務實、更精明,在流量為王的當下運用各種操作,推自己的孩子早早成龍成鳳。

于是,在目前短視訊流行的當下,我們能看到原本溫馨甜蜜的曬娃變成了畸形秀娃。家長通過一系列操作、設計、控制、甚至不惜傷害孩子身心健康,讓本該無憂無慮、可愛成長的孩童成為自己賺錢牟利的工具。

畸形的“啃娃族”

過去,我隻聽過啃老族橫行,最近看了熱搜#你怎麼看待啃娃族#,才知道原來現在兩三歲“平平無奇”的孩童也能成為搖錢樹,讓家長們吸金賺銀了。

隻是,這些小搖錢樹們境遇也未免太慘了。

比如,讓還穿着尿不濕的兩三歲萌娃給網友們表演下廚房做菜,要知道廚房對孩童來說可是高危地點,

或者,年僅3歲的幼童就被父母喂到了70斤,走起了“小胖墩”的可愛路線。

即便在視訊中,小朋友吃飯時用稚嫩的聲音反複央求父母:“别弄了别弄了别弄了”,父母一邊嘴上答應,一邊還是把她剛吃空的盤子加滿。

孩子8歲,年收入1.8億元,父母要不要全力“啃娃”?

還有,才剛過完5歲生日的小女孩就熟練地拿起粉底和眼影,對着鏡頭向大家介紹如何化妝,用清脆的娃娃音熟練介紹化妝品,引導網友購買。

孩子8歲,年收入1.8億元,父母要不要全力“啃娃”?

甚至,一些網絡上的小網紅們,經過父母“授權”,拍起了露骨的視訊以此謀取利潤。

孩子8歲,年收入1.8億元,父母要不要全力“啃娃”?

新聞報道稱,有些營運兒童短視訊賬号的家長甚至能月入15萬元,成為名副其實的“啃娃一族”。

這已經不是單純地秀娃、曬娃了,而是在讓孩子在身心受損的情況下壓榨甚至虐待孩子來謀取商業利益了。

面對這種現象,網友們當然是群起而攻之。

孩子8歲,年收入1.8億元,父母要不要全力“啃娃”?

是以,目前文旅部已經釋出相關《意見》,嚴禁借“網紅兒童”牟利,保障未成年人在網絡空間的合法權益。

孩子8歲,年收入1.8億元,父母要不要全力“啃娃”?

國外爹媽也啃娃

其實“啃娃”并不是我們特有的現象,在國外也很流行。

比如油管連續三年最賺錢的部落客是一名年僅10歲名叫Ryan Kaji的美國男孩。

在Ryan8歲時,他就靠着玩具開箱視訊,成為年度YouTuber收入榜單第一名,年入2500萬美元(合1.8億人民币)。今年已經是他三度蟬聯福布斯全球收入最高YouTuber排行榜榜首。

除了穩定的流量分成形式和廣告贊助收入,Ryan靠着名聲打造了個人玩具品牌在沃爾瑪、亞馬遜等平台銷售;此外,他還擁有自己的Nickelodeon節目,并已經與美國電視網Hulu簽訂了版權協定。

妥妥的吸金小王子。

還有一位名叫Anastasia的白俄羅斯小女孩,她出生時被診斷為腦癱,為了記錄下治療狀況,Anastasia的父母錄下她平時的影像,本意隻是想通過YouTube來和親戚朋友分享。沒想到2019年她和爸爸的一條互動視訊成了爆款,播放量超7億。

孩子8歲,年收入1.8億元,父母要不要全力“啃娃”?

現在的Anastasia也是一名兒童網紅,加上廣告、贊助、分銷站台等收入,她一年收入達到1800萬美元,樂高、丹農等品牌支付的贊助費高達六位數。

像Ryan和Anastasia這些頭部小網紅的父母幾乎都是辭去工作,作為經紀人全職打理孩子們的事業。

在外界看來,他們也是啃娃的家長。但與國内熱搜上那些啃娃的家長相比,他們主要以記錄為主(當然其中也會有一些設計的部分),從節目上看并沒有做什麼對孩子的身心造成傷害的事情。

即便如此,這些爹媽也遭受了衆多網友的批評。認為他們把孩子過早推到鏡頭前,做賺錢的工具,不配為人父母。也許是遭受的攻擊太多,Ryan和Anastasia這兩個頻道都很有默契地選擇了關閉評論。

孩童成名賺錢的背後,有着常人難以想象的傷害

“出名要趁早”這個道理不假。從好的方面來說,早成名帶來的好處不隻是經濟利益,孩子及早接觸真實的社會,将來也許能更好地融入其中;成為KOL也會對他們未來的人生有助益。

但這麼多的好處背後需要的是監護人科學、健康的“養成”理念,打造網紅兒童的人要知道如何能恰如其分地保護好孩子的心身。

可實際上,多數家長對打造兒童網紅并沒有科學健康的理念,更多是家長背後操控、設計讓孩子模仿,甚至強迫孩子。長此以往對孩子造成的傷害更多。

比如,洩露孩子隐私、引起可能針對孩子的網暴。像昔日的童星張兆藝、阿爾法、林妙可都遭受過不同程度的網絡暴力。

孩子8歲,年收入1.8億元,父母要不要全力“啃娃”?

還有,家長容易成為控制狂,破壞親子關系;以及讓孩子樹立不正确的金錢觀。

在日劇Legal High裡有一個故事講述的就是童星安永芽衣和經紀人母親反目成仇的故事。

安永芽衣童星出道,人美演技好,星途一片光明。然而在光鮮的外表下,卻有着鮮為人知的煩惱和幕後生活。

她目睹母親用她賺來的錢,過着花天酒地,腐朽浪蕩的生活,卻從不關心她的成長和教育,隻是把她當做賺錢的工具。

是以,她找到日本著名的律師和媽媽打官司,幫助她斷絕母女關系。安永芽衣想要擺脫母親的控制,使自己更加獨立,像同齡人一樣健康成長。

孩子8歲,年收入1.8億元,父母要不要全力“啃娃”?

國内尚沒有兒童工資保護法則,未成年人賺的錢有多少會用到他們自己身上就隻能看父母的規劃。

随着孩子能夠自己賺錢,原有的家庭結構也開始受到沖擊。父母如何給那些比成年人更有錢的孩子設定規則和界限,日漸成為親子關系中的新問題。

甚至,讓孩童過早面對鏡頭和公衆,會影響孩子大腦和心智的發育。

成為小網紅、童星名利雙收看似是好事,但過度沉溺網絡,可能導緻兒童情緒中的“獎勵回路”嚴重固化,不僅産生網絡上瘾症狀,也會讓兒童的自我價值取向“唯網是從”。

當自己名氣褪去,關注不再,淪為“過氣網紅”時,這種“社交獎勵刺激”,就會出現“戒斷現象”:因為失去了昔日粉絲的追捧和關注,大腦獎勵系統的快樂源泉就會消失。

未成年人大腦的前額葉皮質還不夠成熟,這意味着相比成年人他們更沖動,更難用理性看待名氣起落,擺脫對“成名之瘾”的依賴。

在好萊塢,過氣的星頻發涉毒、酗酒的醜聞,正是無法坦然面對“不紅”帶來的痛苦;就算這些孩子長大成人後已然能夠當紅維持名利。

比如法國國寶級歌手艾迪特.皮雅芙,從童年一直當紅到成為法國國寶級歌手,但她因為車禍的傷害和感情創傷,染上注射嗎啡和酗酒的惡習,年僅48歲就因肝癌去世。

孩子8歲,年收入1.8億元,父母要不要全力“啃娃”?

艾迪特.皮雅芙

還有美國歌手、影星朱迪.加蘭,童年出道的她一生獲得過奧斯卡最佳青少年演員獎、金球獎終身成就獎、兩座格萊美獎和一座特别托尼獎,可謂成就斐然。

但她個人生活悲慘,長年受酗酒、濫藥和情緒問題困擾,最終因服藥過量于47歲突然離世。

孩子8歲,年收入1.8億元,父母要不要全力“啃娃”?

朱迪.加蘭

這些過早站在聚光燈下和鏡頭前的小明星們,因為天真童年的欠缺、父母關愛的缺失等原因給自己的一生蒙上悲劇的色彩。

孩子心智健全,比孩子“成名趁早”更重要

是以,“成名要趁早”這個“早”也是有時間點的,起碼要到孩子心智比較成熟時。

在這方面,我很佩服的一位名人是NBA史上最有名的籃球運動員之一“大鲨魚”沙奎爾.奧尼爾。

孩子8歲,年收入1.8億元,父母要不要全力“啃娃”?

沙奎爾.奧尼爾

身高2.16米、體型148公斤的奧尼爾可不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大塊頭。他不僅是NBA史上最有名的籃球運動員之一,入選了籃球名人紀念堂,還是為數不多的職業籃球運動員裡完成了大學學業、在退役後拿到了MBA和教育學博士學位的人。

此外,奧尼爾還是投資界的高手。在90年代初就開始投資股票,當年谷歌創業伊始,他投資了谷歌,讓他的收獲幾十倍的回報;他還有個人品牌球鞋,每年可賺多達600萬美元的收入;他旗下擁有155家漢堡店、17家椒鹽卷餅餐廳、150多家洗車公司、以及40家24小時健身房、以及在拉斯維加斯的多家夜店。

不少退役後的球員,大部分都過上了養老的日子,甚至有人生财無道,揮霍光了自己的老本,陷入破産,奧尼爾卻通過自己的才華,不僅年紀輕輕就成為明星球員,在退役沒有醉生夢死,選擇去學校深造讀書,并有能力進一步擴充自己的财富,足見天賦的高超與心智的成熟。

其實,奧尼爾的原生家庭很不幸。生父坐牢、母親帶着年幼的他再嫁,一起和繼父養大幾個孩子,可謂家境清寒,而且奧尼爾從小因為身型過于高大常常遭遇同齡人恥笑。

但他的母親非常重視子女教育,即使奧尼爾高中可以參加職業籃球選秀,母親也堅持讓他讀大學後才開始打職業賽。

高中畢業就去打職業比賽的16、17歲的孩子,雖然可能成名更早,但在魚龍混雜、利益龐大的NBA商業版圖裡,這些年紀輕輕的孩子未必能走得順利和長久。

進入大學後20來歲的孩子,對外界的判斷和處理都要比高中時期更成熟,站在聚光燈下和媒體前他們能以更理智的心智去應對。

在打職業賽的過程中,很多籃球選手會放棄學業,最後拿一個名譽校友/畢業生的學位,奧尼爾也曾一度因為打球停滞大學學業。

但在一次比賽中,他單場得了48分後,媽媽問他“要是有一天你膝蓋突然撞斷了怎麼辦?”奧尼爾才意識到要有Plan B 去面對人生中的意外和不幸。

是以他重新重視起學業,堅持拿到了大學畢業證,并接二連三完成了碩士和博士,既充盈了自己的頭腦,也算是給自己找到了打球之外的另一條“後路”。

奧尼爾的經曆告訴我們:出名要趁早固然好,但如果心智不成熟就去面對外界洶湧而來的誘惑和過于輕易到手的名利,最終也未必能守住、甚至還會給自己的人生帶來毀滅性的打擊。

“出名要趁早”的心态不僅展現在爹媽們利用自己的孩童變現,反觀當下,很多過份雞娃的父母也是抱着這種教育理念。博士“虎爸”拳腳相加逼六七歲兒女學高數、父母操刀讓國小生兒子發表癌症論文這些超綱做法都會對孩子的身心帶來傷害。

搶跑也許能跑得快一時、卻跑不遠一生,孩子心智發展與超綱知識之間的鴻溝中間不是一個虎媽或虎爸能填補的。

一顆種子的發芽與結果需要時間的醞釀,孩子的成長亦是如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