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丈夫離世,她整理遺物時發現封信,看後悲痛欲絕,随後選擇死去

多情自古空餘恨,好夢由來最易醒。自古以來,感情很豐富,投入的感情很多的人,都隻會留下遺憾。而這種遺憾會持續很長時間,一直受之困擾,沒有停止完結的時候,而越是美好的夢卻是越容易醒來。

丈夫離世,她整理遺物時發現封信,看後悲痛欲絕,随後選擇死去

郭沫若,1892年出生于四川樂山沙灣,原名郭開貞。1906年入嘉定高等學堂學習,開始接受民主思想。1912年,20歲的郭沫若在父母的包辦下無奈與張瓊華結婚,但兩人并沒有感情。于是在享受五天新婚生活後,郭沫若不辭而别,兩人沒有離異。

1914年,郭沫若留學日本,在九州帝國大學學醫。1916年,郭沫若在岡山高等學校攻讀醫科時遇見了年僅22歲的日本姑娘佐藤富子。兩人互相吸引,相識後便書來信往,佐藤富子被才華橫溢的郭沫若寫的愛情詩所陶醉。

丈夫離世,她整理遺物時發現封信,看後悲痛欲絕,随後選擇死去

不久,她毅然辭去聖路加醫院的工作,随郭沫若到岡山同居,郭沫若還為她取了中國名字郭安娜。由于沒有得到家庭的認可,兩人經濟條件也有限,安娜為了讓丈夫學業有成,獨自承擔家中一起事物,而郭沫若也為了生計,拼命寫作譯書。

兩人歲日子過得很是清貧,但好在都為這個家庭奮鬥,倒也過得充實,安娜也含辛茹苦的為郭沫若哺育了四二一女。但好景不長,郭沫若在研究學術時認識了年輕貌美而富有才華的特派記者于佩琛,兩人一見鐘情,情到深處甚至還同居了。

丈夫離世,她整理遺物時發現封信,看後悲痛欲絕,随後選擇死去

郭安娜知道後,痛心疾首,還親自找到于佩琛跟她說明自己與郭沫若的關系,但于佩琛也對郭沫若用情至深,割舍不下。最終郭沫若還是選擇了郭安娜,1937年,于佩琛傳回上海後,相思成疾,郁郁寡歡,竟自缢身亡。

同年,郭沫若因抗戰回到上海,留下郭安娜和子女相依為命。随後遇見和于佩琛容貌相識的于立群,于立群是于佩琛的同胞妹妹,郭沫若對她一見如故,多情的郭沫若對于立群随即展開了熱烈的追求。

丈夫離世,她整理遺物時發現封信,看後悲痛欲絕,随後選擇死去

當時郭沫若已經是功成名就的文學家和社會活動家,雖然年長于立群24歲,但于立群還是被才情卓然的郭沫若吸引。并在長久接觸下,兩人日久生情,不久兩人就結婚了,婚後兩人攜手相伴40年,養育了6個孩子。

丈夫離世,她整理遺物時發現封信,看後悲痛欲絕,随後選擇死去

直到1978年,因病長期醫治無效,郭沫若在北京逝世,享年86歲。于立群自然也是十分不舍,次年二月,在她整理郭沫若遺物時,發現一封信,竟然是郭沫若寫給她姐姐于佩琛的。于立群終于得知,自己陪伴40年的丈夫和姐姐保持不倫關系這隐藏多年的事情。

丈夫離世,她整理遺物時發現封信,看後悲痛欲絕,随後選擇死去

知道事實的于立群,内心難以平靜悲痛欲絕,飽受精神和病痛折磨的她,在不久後也跟姐姐一樣自缢死于北京故居。而郭沫若的發妻張瓊華,為郭沫若活活守寡了90年,換來的是他1939年回鄉時的鞠躬道歉和無兒無女孤老終生。安娜則是帶着五個孩子,獨自生活到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