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丈夫离世,她整理遗物时发现封信,看后悲痛欲绝,随后选择死去

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自古以来,感情很丰富,投入的感情很多的人,都只会留下遗憾。而这种遗憾会持续很长时间,一直受之困扰,没有停止完结的时候,而越是美好的梦却是越容易醒来。

丈夫离世,她整理遗物时发现封信,看后悲痛欲绝,随后选择死去

郭沫若,1892年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原名郭开贞。1906年入嘉定高等学堂学习,开始接受民主思想。1912年,20岁的郭沫若在父母的包办下无奈与张琼华结婚,但两人并没有感情。于是在享受五天新婚生活后,郭沫若不辞而别,两人没有离异。

1914年,郭沫若留学日本,在九州帝国大学学医。1916年,郭沫若在冈山高等学校攻读医科时遇见了年仅22岁的日本姑娘佐藤富子。两人相互吸引,相识后便书来信往,佐藤富子被才华横溢的郭沫若写的爱情诗所陶醉。

丈夫离世,她整理遗物时发现封信,看后悲痛欲绝,随后选择死去

不久,她毅然辞去圣路加医院的工作,随郭沫若到冈山同居,郭沫若还为她取了中国名字郭安娜。由于没有得到家庭的认可,两人经济条件也有限,安娜为了让丈夫学业有成,独自承担家中一起事物,而郭沫若也为了生计,拼命写作译书。

两人岁日子过得很是清贫,但好在都为这个家庭奋斗,倒也过得充实,安娜也含辛茹苦的为郭沫若哺育了四二一女。但好景不长,郭沫若在研究学术时认识了年轻貌美而富有才华的特派记者于佩琛,两人一见钟情,情到深处甚至还同居了。

丈夫离世,她整理遗物时发现封信,看后悲痛欲绝,随后选择死去

郭安娜知道后,痛心疾首,还亲自找到于佩琛跟她说明自己与郭沫若的关系,但于佩琛也对郭沫若用情至深,割舍不下。最终郭沫若还是选择了郭安娜,1937年,于佩琛返回上海后,相思成疾,郁郁寡欢,竟自缢身亡。

同年,郭沫若因抗战回到上海,留下郭安娜和子女相依为命。随后遇见和于佩琛容貌相识的于立群,于立群是于佩琛的同胞妹妹,郭沫若对她一见如故,多情的郭沫若对于立群随即展开了热烈的追求。

丈夫离世,她整理遗物时发现封信,看后悲痛欲绝,随后选择死去

当时郭沫若已经是功成名就的文学家和社会活动家,虽然年长于立群24岁,但于立群还是被才情卓然的郭沫若吸引。并在长久接触下,两人日久生情,不久两人就结婚了,婚后两人携手相伴40年,养育了6个孩子。

丈夫离世,她整理遗物时发现封信,看后悲痛欲绝,随后选择死去

直到1978年,因病长期医治无效,郭沫若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于立群自然也是十分不舍,次年二月,在她整理郭沫若遗物时,发现一封信,竟然是郭沫若写给她姐姐于佩琛的。于立群终于得知,自己陪伴40年的丈夫和姐姐保持不伦关系这隐藏多年的事情。

丈夫离世,她整理遗物时发现封信,看后悲痛欲绝,随后选择死去

知道事实的于立群,内心难以平静悲痛欲绝,饱受精神和病痛折磨的她,在不久后也跟姐姐一样自缢死于北京故居。而郭沫若的发妻张琼华,为郭沫若活活守寡了90年,换来的是他1939年回乡时的鞠躬道歉和无儿无女孤老终生。安娜则是带着五个孩子,独自生活到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