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从人神沟通到现代人揭密商代历史,密码都记在远古甲骨上

中国的文字自远古时代的陶器与岩壁上的图画演变成符号,再到三千年前锲刻于龟甲与牛骨上的殷商卜辞,成为凝聚中国人思想与情感的最佳表意符号从铸造在青铜器上的锈迹斑斑的金文,到飞动地记录于竹简之上的墨迹,最终发展成为独一无二的书法艺术,一路走来,与实物相互依托,互为印证,讲述着中华大地上历久弥新的故事,传递着中华文明在时间长河中所经历的痛苦与快乐,光荣与梦想,。

甲骨文是商代的一种占卜祭祀文字,镌刻在龟甲或兽骨上,因此也被称为“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它是大陆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有较严密的构字系统,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

从人神沟通到现代人揭密商代历史,密码都记在远古甲骨上

甲骨文的出现离不开一个职业“巫”,也就是祭司。甲骨文里,“巫”字像古代巫师所用的道具;小篆中“巫”字像女巫两袖舞形;从字形上来讲,“巫”上下两横代表天地,意指能够沟通天地之人,是神与人之间的媒介,为通天达地的执行者。

从人神沟通到现代人揭密商代历史,密码都记在远古甲骨上

在商以前的时代,“巫”得到上天的旨意后,会以一种特殊的符号记录在陶器或玉器上。商代时,“巫”们找到了更好的载体“龟甲”和“兽骨”。“龟甲”是龟的腹甲,“兽骨”主要是牛的肩胛骨。因为龟的寿命极长,被认为能通神。灵龟和蛇结合后成为中国古代守护北方的神兽“玄武”。牛是祭祀中的太牢,是献给神圣和祖先最好的祭品。

从人神沟通到现代人揭密商代历史,密码都记在远古甲骨上

商人信鬼,天天卜,遇事卜,大事小事都要卜,“巫”们把“龟甲”或“兽骨”取来,用枣核形的凿在上面打几个眼,然后拿火在打的眼上一烧,烧得甲骨出现了裂纹,巫师们根据这些裂纹解释占卜的结果。因为他们不管什么事都要占卜,所以留下很多占卜记录,这些卜辞用青铜刀或玉刀刻在甲骨之上,就是今天所看到的甲骨文。

从人神沟通到现代人揭密商代历史,密码都记在远古甲骨上
从人神沟通到现代人揭密商代历史,密码都记在远古甲骨上

在“何以中国”展中,展出了两件商代刻辞龟甲和一件刻辞牛骨。“丁巳卜,宾,贞妇不汰疾,一二三四五六七”“贞:妇其汰疾。一二三四小告五六”“癸巳卜,又于王亥。二”……卜辞上记录了商王祭祀先祖和祈祷神灵保佑风调雨顺的内容,涉及天文、历法、地理、战争、祭祀、田猎等事宜,是人神沟通得到的启示。

从人神沟通到现代人揭密商代历史,密码都记在远古甲骨上

这些卜辞在当时定然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决定了很多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

到目前为止,一共发现了15万片甲骨,发现的甲骨文大约有4000多个单字,能辨认的有1000多字。通过这1000多字,专家们基本可以读通很多卜辞的内容,对于解读有关商代社会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的主要内容,揭开商代后期从盘庚迁殷到商代灭亡的史实提供了第一手的材料。

从人神沟通到现代人揭密商代历史,密码都记在远古甲骨上

提起甲骨文研究就不能不说“甲骨四堂”。近代四位学者:罗振玉,号雪堂;王国维,号观堂;董作宾,字彦堂;郭沫若,字鼎堂。他们都在甲骨文研究中做出过杰出贡献,又因为他们的名号里都有一个堂字,人们就将他们称为“甲骨四堂”。后世学者将四人的成就概括为:“自雪堂导夫先路,观堂继以考史,彦堂区其时代,鼎堂发其辞例,固已极一时之盛”。

从人神沟通到现代人揭密商代历史,密码都记在远古甲骨上

罗振玉从1906年开始收集甲骨,可以说是中国系统研究甲骨文的第一人,他率先正确地判定了甲骨刻辞的性质及出土处地。甲骨自受到收藏家及学者的注意后,古董商为了谋取高利,隐瞒了真实的出土地。罗振玉一开始研究甲骨就致力于调查其真实出土地,并且考订出这些甲骨出土于商朝晚期都城,属于商朝王室遗物。甲骨出土地和性质的考订,直接导致后来安阳殷墟的发掘。他一直在努力多方搜集甲骨及各家拓本,最终收集甲骨达3万片之多。不仅出版了《殷墟书契前后编》《殷墟书契菁华》《铁云藏龟之余》,还收集了大量殷墟出土的青铜器等资料,最终才完成了《殷墟书契考释》这个中国甲骨学史上划时代的著作。

从人神沟通到现代人揭密商代历史,密码都记在远古甲骨上

王国维通过考证甲骨文,发现祭祀时列出来的商代先王和先公的名号,其顺序和名称居然能和《史记·殷本纪》中记载的商代世系一一对应起来。1917年1月,他发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殷先公王考》,发表了《殷先公王续考》《殷周制度论》和《殷礼徴文》等名篇。创造性地运用甲骨文所载内容,证明《史记》对殷商的记载是可信的,开创了甲骨文字证史的先河,也为开创甲骨文这一独立学科奠定的基础。

从人神沟通到现代人揭密商代历史,密码都记在远古甲骨上

董作宾天生勤奋,由于家境贫寒,少年时代曾经靠在北京大学给别人抄写讲义为生。其勤奋得到了冯友兰、顾颉刚等名家的赏识,特许其在北大旁听。改变董作宾学术及生活道路的是时任中央研究院院长傅斯年。1928年8月,傅斯年的邀请董作宾探访安阳小屯。董作宾在探访结束时提交的《民国十七年十月试掘安阳小屯报告书》,说明殷墟之下尚有甲骨,急需国家组织科学发掘。这一报告不仅结束了安乐椅上研究古玩的古物学时代,为系统发掘这一著名遗址铺平了道路。董作宾先后对殷墟共进行15次发掘,获得了大量的有字的甲骨和无字的器物,其中最重要的是1929年12月12日发掘的“大龟四版”,轰动了中国学术界。

董作宾也由此开始对甲骨文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历时六十余年,最早提出甲骨断代的10个标准,主持了殷代帝王世系年谱、殷先王称号、殷帝姓氏、出土物墓葬地段、异域地名、铭文所述人物、铭文语法结构、铭文表意标准、铭文书写形态等重大课题的研究。董作宾编著出版了《卜辞中所见之殷历》《甲骨文断代研究例》《殷墟文字甲编》《殷历谱》和《殷墟文字乙编》等,二百余万字的著作和论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使他成为当时中国最著名的考古学家之一,一代甲骨学大师。

从人神沟通到现代人揭密商代历史,密码都记在远古甲骨上

郭沫若涉足甲骨文研究的时间较晚,也有些被动。1927年,蒋介石政变,郭沫若写下了传颂一时的讨伐檄文《请看今日之蒋介石》。这篇文章让郭沫若的名声大振,但是也遭到了蒋介石的通缉。1928年,他被迫流亡日本。初到日本,郭沫若没钱买书,只好每天去书店借书看。1928年6月,他在东京的书店看到王国维写下的《殷墟书契考释》,开始着手研究甲骨文。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他与东洋文库主任石田干之助联系,得到了两个月的阅读允许。就在这两个月,他几乎把中国考古学上发现甲骨文的记载全都翻阅了一遍,同时几乎拜访了日本所有的甲骨文收藏者。

郭沫若在流亡日本的十年间不断地研究,写作,写下了《卜辞通纂》、《殷契粹编》《甲骨文字研究》《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以及《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等书,成长为一代甲骨文研究大家。郭沫若在晚年,又组织编撰了《甲骨文合集》,收入41956片甲骨,被誉为新中国古籍整理的最大成就。使甲骨文的研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我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还看到两则与“雨”有关的卜辞,觉得很有诗意,也许对后世中国诗歌的发展有启蒙意义。“不雨。其雨之夕,允。今夕其雨,获象。”“癸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

“何以中国”展中的“契文”板块,引起了我关于甲骨文的一点兴趣,收集资料汇成此篇,对甲骨文的研究历史有了点了解,也希望对喜欢的朋友有所帮助。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