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人神溝通到現代人揭密商代曆史,密碼都記在遠古甲骨上

中國的文字自遠古時代的陶器與岩壁上的圖畫演變成符号,再到三千年前锲刻于龜甲與牛骨上的殷商蔔辭,成為凝聚中國人思想與情感的最佳表意符号從鑄造在青銅器上的鏽迹斑斑的金文,到飛動地記錄于竹簡之上的墨迹,最終發展成為獨一無二的書法藝術,一路走來,與實物互相依托,互為印證,講述着中華大地上曆久彌新的故事,傳遞着中華文明在時間長河中所經曆的痛苦與快樂,光榮與夢想,。

甲骨文是商代的一種占蔔祭祀文字,镌刻在龜甲或獸骨上,是以也被稱為“契文”“甲骨蔔辭”“殷墟文字”或“龜甲獸骨文”。它是大陸能見到的最早的成熟漢字,有較嚴密的構字系統,漢字的“六書”原則,在甲骨文中都有所展現。

從人神溝通到現代人揭密商代曆史,密碼都記在遠古甲骨上

甲骨文的出現離不開一個職業“巫”,也就是祭司。甲骨文裡,“巫”字像古代巫師所用的道具;小篆中“巫”字像女巫兩袖舞形;從字形上來講,“巫”上下兩橫代表天地,意指能夠溝通天地之人,是神與人之間的媒介,為通天達地的執行者。

從人神溝通到現代人揭密商代曆史,密碼都記在遠古甲骨上

在商以前的時代,“巫”得到上天的旨意後,會以一種特殊的符号記錄在陶器或玉器上。商代時,“巫”們找到了更好的載體“龜甲”和“獸骨”。“龜甲”是龜的腹甲,“獸骨”主要是牛的肩胛骨。因為龜的壽命極長,被認為能通神。靈龜和蛇結合後成為中國古代守護北方的神獸“玄武”。牛是祭祀中的太牢,是獻給神聖和祖先最好的祭品。

從人神溝通到現代人揭密商代曆史,密碼都記在遠古甲骨上

商人信鬼,天天蔔,遇事蔔,大事小事都要蔔,“巫”們把“龜甲”或“獸骨”取來,用棗核形的鑿在上面打幾個眼,然後拿火在打的眼上一燒,燒得甲骨出現了裂紋,巫師們根據這些裂紋解釋占蔔的結果。因為他們不管什麼事都要占蔔,是以留下很多占蔔記錄,這些蔔辭用青銅刀或玉刀刻在甲骨之上,就是今天所看到的甲骨文。

從人神溝通到現代人揭密商代曆史,密碼都記在遠古甲骨上
從人神溝通到現代人揭密商代曆史,密碼都記在遠古甲骨上

在“何以中國”展中,展出了兩件商代刻辭龜甲和一件刻辭牛骨。“丁巳蔔,賓,貞婦不汰疾,一二三四五六七”“貞:婦其汰疾。一二三四小告五六”“癸巳蔔,又于王亥。二”……蔔辭上記錄了商王祭祀先祖和祈禱神靈保佑風調雨順的内容,涉及天文、曆法、地理、戰争、祭祀、田獵等事宜,是人神溝通得到的啟示。

從人神溝通到現代人揭密商代曆史,密碼都記在遠古甲骨上

這些蔔辭在當時定然是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決定了很多驚天地泣鬼神的大事。

到目前為止,一共發現了15萬片甲骨,發現的甲骨文大約有4000多個單字,能辨認的有1000多字。通過這1000多字,專家們基本可以讀通很多蔔辭的内容,對于解讀有關商代社會曆史、政治、經濟、文化的主要内容,揭開商代後期從盤庚遷殷到商代滅亡的史實提供了第一手的材料。

從人神溝通到現代人揭密商代曆史,密碼都記在遠古甲骨上

提起甲骨文研究就不能不說“甲骨四堂”。近代四位學者:羅振玉,号雪堂;王國維,号觀堂;董作賓,字彥堂;郭沫若,字鼎堂。他們都在甲骨文研究中做出過傑出貢獻,又因為他們的名号裡都有一個堂字,人們就将他們稱為“甲骨四堂”。後世學者将四人的成就概括為:“自雪堂導夫先路,觀堂繼以考史,彥堂區其時代,鼎堂發其辭例,固已極一時之盛”。

從人神溝通到現代人揭密商代曆史,密碼都記在遠古甲骨上

羅振玉從1906年開始收集甲骨,可以說是中國系統研究甲骨文的第一人,他率先正确地判定了甲骨刻辭的性質及出土處地。甲骨自受到收藏家及學者的注意後,古董商為了謀取高利,隐瞞了真實的出土地。羅振玉一開始研究甲骨就緻力于調查其真實出土地,并且考訂出這些甲骨出土于商朝晚期都城,屬于商朝王室遺物。甲骨出土地和性質的考訂,直接導緻後來安陽殷墟的發掘。他一直在努力多方搜集甲骨及各家拓本,最終收集甲骨達3萬片之多。不僅出版了《殷墟書契前後編》《殷墟書契菁華》《鐵雲藏龜之餘》,還收集了大量殷墟出土的青銅器等資料,最終才完成了《殷墟書契考釋》這個中國甲骨學史上劃時代的著作。

從人神溝通到現代人揭密商代曆史,密碼都記在遠古甲骨上

王國維通過考證甲骨文,發現祭祀時列出來的商代先王和先公的名号,其順序和名稱居然能和《史記·殷本紀》中記載的商代世系一一對應起來。1917年1月,他發表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殷先公王考》,發表了《殷先公王續考》《殷周制度論》和《殷禮徴文》等名篇。創造性地運用甲骨文所載内容,證明《史記》對殷商的記載是可信的,開創了甲骨文字證史的先河,也為開創甲骨文這一獨立學科奠定的基礎。

從人神溝通到現代人揭密商代曆史,密碼都記在遠古甲骨上

董作賓天生勤奮,由于家境貧寒,少年時代曾經靠在北京大學給别人抄寫講義為生。其勤奮得到了馮友蘭、顧颉剛等名家的賞識,特許其在北大旁聽。改變董作賓學術及生活道路的是時任中央研究院院長傅斯年。1928年8月,傅斯年的邀請董作賓探訪安陽小屯。董作賓在探訪結束時送出的《民國十七年十月試掘安陽小屯報告書》,說明殷墟之下尚有甲骨,急需國家組織科學發掘。這一報告不僅結束了安樂椅上研究古玩的古物學時代,為系統發掘這一著名遺址鋪平了道路。董作賓先後對殷墟共進行15次發掘,獲得了大量的有字的甲骨和無字的器物,其中最重要的是1929年12月12日發掘的“大龜四版”,轟動了中國學術界。

董作賓也由此開始對甲骨文進行全面系統的研究,曆時六十餘年,最早提出甲骨斷代的10個标準,主持了殷代帝王世系年譜、殷先王稱号、殷帝姓氏、出土物墓葬地段、異域地名、銘文所述人物、銘文文法結構、銘文表意标準、銘文書寫形态等重大課題的研究。董作賓編著出版了《蔔辭中所見之殷曆》《甲骨文斷代研究例》《殷墟文字甲編》《殷曆譜》和《殷墟文字乙編》等,二百餘萬字的著作和論文,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使他成為當時中國最著名的考古學家之一,一代甲骨學大師。

從人神溝通到現代人揭密商代曆史,密碼都記在遠古甲骨上

郭沫若涉足甲骨文研究的時間較晚,也有些被動。1927年,蔣介石政變,郭沫若寫下了傳頌一時的讨伐檄文《請看今日之蔣介石》。這篇文章讓郭沫若的名聲大振,但是也遭到了蔣介石的通緝。1928年,他被迫流亡日本。初到日本,郭沫若沒錢買書,隻好每天去書店借書看。1928年6月,他在東京的書店看到王國維寫下的《殷墟書契考釋》,開始着手研究甲骨文。後來,在朋友的幫助下,他與東洋文庫主任石田幹之助聯系,得到了兩個月的閱讀允許。就在這兩個月,他幾乎把中國考古學上發現甲骨文的記載全都翻閱了一遍,同時幾乎拜訪了日本所有的甲骨文收藏者。

郭沫若在流亡日本的十年間不斷地研究,寫作,寫下了《蔔辭通纂》、《殷契粹編》《甲骨文字研究》《殷周青銅器銘文研究》以及《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等書,成長為一代甲骨文研究大家。郭沫若在晚年,又組織編撰了《甲骨文合集》,收入41956片甲骨,被譽為新中國古籍整理的最大成就。使甲骨文的研究有了進一步的發展。

我在整理資料的過程中,還看到兩則與“雨”有關的蔔辭,覺得很有詩意,也許對後世中國詩歌的發展有啟蒙意義。“不雨。其雨之夕,允。今夕其雨,獲象。”“癸卯蔔,今日雨。其自西來雨?其自東來雨?其自北來雨?其自南來雨?”

“何以中國”展中的“契文”闆塊,引起了我關于甲骨文的一點興趣,收集資料彙成此篇,對甲骨文的研究曆史有了點了解,也希望對喜歡的朋友有所幫助。

(部分圖檔來自網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