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環衛工用鐵鎬挖出的青銅鼎,足以驚豔世界,直接證明了郭沫若猜想

環衛工用鐵鎬挖出的青銅鼎,足以驚豔世界,直接證明了郭沫若猜想

1974年9月的鄭州,氣溫驟降,但當時人民群衆挖道地的熱情一點也沒有降溫。就在杜嶺街、張寨南街的施工現場,一位叫作袁海軍的環衛工用鐵鎬作業時,猛然間感覺碰到了堅硬的物體。他立即大叫:“這裡有東西!”工友們随即趕過來,七手八腳清理完周邊的泥土後,兩隻香爐模樣的古代文物呈現在眼前。

消息不胫而走,鄭州博物館離此處也就一公裡的路程,河南省文物工作隊的楊育彬馬上帶着三位從業人員趕到,并且保護了現場。在道地的盡頭,他看到了幾件散落的青銅器,但擺放非常整齊。那兩隻所謂的香爐其實就是兩隻青銅鼎,東西并列,端端正正地放在一起。

環衛工用鐵鎬挖出的青銅鼎,足以驚豔世界,直接證明了郭沫若猜想

因為沒有銘文,它們便以出土地命名為杜嶺方鼎,一大一小,為了讓高低不同的兩隻銅鼎看上去一般高,埋藏者特意将高一點的銅鼎下面的泥土挖低了一些。這兩隻方鼎的形制、外觀甚至紋飾都非常相似。大一點的被命名為“杜嶺一号”, 重達86.4公斤,被送入國家博物館收藏;小一點的稱為“杜嶺二号”,重為64.25公斤,成為了河南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杜嶺方鼎确實非常莊重漂亮,它是四足方鼎,顯得非常古樸,在它的腹部外表上半部是獸面紋,略顯猙獰,下半部和兩邊則是乳丁紋。根據分析,那種獸面紋是饕餮,是貪婪的猛獸,象征着吃。乳釘紋的含義,相信大家也能明白,那也是代表人類最原始的需求。更為重要的是,研究表明,杜嶺方鼎歸屬與商代中期文物,是目前發現的最早裝飾饕餮紋與乳釘紋的中國禮器。

環衛工用鐵鎬挖出的青銅鼎,足以驚豔世界,直接證明了郭沫若猜想

後來,杜嶺方鼎的意義更讓人咂舌,我們已經出土了這麼多青銅器,它卻是年代最早、體量最大、鑄造最為完美、儲存最為完整的重器。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杜嶺方鼎是人類進入青銅時代後,所創造的第一件具有裡程碑性質的文物。

然而,對于鄭州這座城市而言,杜嶺方鼎卻還有更為重要的意義。早在1959年時,郭沫若就在考察鄭州商城遺址時賦詩一首,是這樣寫的:

鄭州又是一殷墟,疑本中丁之所都。

地下古城深且厚,墓中遺物富有殊。

環衛工用鐵鎬挖出的青銅鼎,足以驚豔世界,直接證明了郭沫若猜想

原來,“鄭州商城”的“商”不是商業的意思,而是殷商。因為這裡本來就是中原之地,華夏民族的起源處之一,是以在古代相當重要。長期以來,在鄭州陸續出土了不少商代青銅器,是以被人稱為“商城”。也有人懷疑,這裡可能曾經作為商代的都城。但這種說法并沒有鐵證,尤其是出土的青銅器地位分量都不夠,而且還七零八落,被許多考古專家認為是商代貴族因為躲避戰亂而臨時抛棄的。

兩件杜嶺方鼎的出土,終于為這個命題提出了新的論據。它們大氣磅礴,氣勢雄偉,很明顯就是王者之器,不是普普通通的貴族可以制作并且使用的。而且,它們被埋藏時特意放置的狀态,很顯然并不是逃難時藏匿的,本身就是作為禮器處于使用狀态。是以,這兩件方鼎,有可能将鄭州由普通“商城”的地位,上升到“商都”。

環衛工用鐵鎬挖出的青銅鼎,足以驚豔世界,直接證明了郭沫若猜想

郭沫若就曾經懷疑,鄭州可能是商王中丁所遷的殷都。隻是當時證據匮乏,郭老也隻能用“疑”來表示自己的猜測。杜嶺方鼎的出現,有力證明了郭老的猜想,将事實的真相一步步還原。當然,後來在1982年、1996年,鄭州又相繼出土了兩批6尊青銅方鼎。它們埋藏的狀态和形制,與杜嶺方鼎别無二緻,這再一次證明了郭老的猜想,并将鄭州送入了“中國八大古都”的行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