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打開明皇陵,導緻上千件文物損壞,考古隊員們的命運都發生轉變

作者:紀人物

這是一段被封禁多年的考古悲劇!1956年,郭沫若執意打開了明皇陵,導緻上千件文物遭受嚴重損壞,而且所有參加此次任務的考古隊員們,無一例外命運都發生了緻命的轉變……

1955年10月,數名國家上司人一同來到十三陵郊遊,當中就有著名文學巨匠郭沫若,以及著名曆史學家同時也是北京市副市長的吳晗。到達長陵之後,大家聊起了明朝萬曆皇帝的陵墓的事。

他打開明皇陵,導緻上千件文物損壞,考古隊員們的命運都發生轉變

郭沫若不僅是一位文學家,他還是一位曆史學家,是以對于古墓是非常感興趣的,于是他主張挖掘這個皇陵,但是大陸當時并沒有完備的挖掘技術和手段,更沒有條件保護好出土文物,是以當時很多人反對挖掘皇陵。

他想要挖掘明皇陵,有個主要原因就是他認為《永樂大典》被明萬曆皇帝帶進了自己的陵墓,也就是明皇陵之中。《永樂大典》是由明成祖朱棣命人編纂的,據說是一部集中國古代典籍于大成的類書。

若是能夠打開皇陵,也必然會為大陸明代曆史研究提供相應幫助,最後國家準許了。雖在這段時間内,郭沫若曾堅持發掘長陵,但受到技術水準限制,大陸考古專家們并未成功找到長陵墓道入口。

無奈之下,郭沫若等人便隻能将發掘目标轉移到定陵之上。建國初期,百廢待興,中國考古事業也是剛起步,沒有先進的儀器和如何保護出土文物的手段,這一場考古學家主動挖掘陵墓的事件,成了中國考古曆史上的一場災難。

當時很多人紛紛猜測:這一定是不同于以往的任何一次考古發掘,肯定是由一隻實力雄厚、訓練有素專家的!當所有人眼巴巴等着他們拿出一兩篇震驚全球的學術性報告時,郭沫若帶着一批人“輕裝上陣”開始了發掘工作。

他打開明皇陵,導緻上千件文物損壞,考古隊員們的命運都發生轉變

郭沫若看着眼前氣勢恢宏的帝王陵墓,一行人一鼓作氣,直接挖到了定陵門口,頓時門被打開。那個塵封了幾百年神秘莫測的帝王陵墓,就像一個孤苦無依的小孩一般,暴露在大家的視野。

當考古人員從入口進入墓室,被室内的金碧輝煌完全震驚了,無數的字畫以及絲綢服飾、瓷器珠寶幾乎遍地都是,一時之間讓很多人都沉醉其中,帝陵的奢華确實讓他們頗為震驚。

明定陵一共出土了3000多件珍貴文物,雖然為史學界對研究明朝提供了實在的器物,但大量的文物在接觸空氣後立即被氧化、破壞,各種珍貴字畫、絲織品頃刻之間灰飛煙滅,定陵發掘也成為中國考古史上的頭号悲劇事件。

而萬曆皇帝巨大的金絲楠木棺,深埋地下三百多年依舊儲存完好,據說出土時還能聞到淡淡的香味。而最終,被扔進峽谷,又被山下的村民拖回家中,打成了家具。萬曆皇帝和皇後的遺體已經腐爛,隻剩下骨架。

他打開明皇陵,導緻上千件文物損壞,考古隊員們的命運都發生轉變

雖然萬曆皇帝的屍身已經腐爛,但是裝束還在,身上穿着龍袍,腰上系着玉帶,頭上帶着烏紗翼善冠,還是那麼威嚴,那麼富貴。衆人剛看得入神,那件龍袍卻忽然像變魔術一樣,灰飛煙滅了。

3000多件瑰寶損毀大半,後來人們再去看,除了感覺到是廢墟外,沒有什麼驚歎了。是以到現在,人們除了對那些金銀首飾飽飽眼福,除了知道明定陵每年帶來不少的收入外,至今不知道明定陵的挖掘有什麼實質意義。

萬曆皇帝陵墓中的這些珍貴的文物,中國再也找不回來了,這是永恒的損失。這也讓國家文物局局長痛心疾首,為了保護其他的陵墓與文物,局長向國務院申請停止不正當的挖掘。知曉這件事情的總理立刻準許了這個建議。

毋庸諱言的是,挖掘明定陵是建國以來最為慘烈的考古悲劇,這個純屬人為的考古史上的重大失誤讓很多人心痛不已。更為奇葩的是,在這之後,郭沫若等人居然還再次申請發掘其他帝王陵。

他打開明皇陵,導緻上千件文物損壞,考古隊員們的命運都發生轉變

定陵的考古挖掘工作一直是秘密狀态下進行的,直到1958年9月6日,新華社才向世界公布了這一消息。而這一爆炸性新聞也震動了國際考古學界,許多人都在猜測裡面究竟藏有什麼驚天大秘密,但對大陸來說這卻是史上最大的考古悲劇。

縱觀郭沫若的一生,世人對他評論至始至終都是毀譽各半。不可否認,他在文學上的造詣和功績是非常大的,但他帶領考古隊挖掘定陵造成的文物損失,卻是無法彌補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