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世人都說康有為是“跳梁小醜”?為了留胡子到處買生須藥水

宣統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突然在武昌爆發。随着革命黨人熊秉坤第一槍的打響,革命軍迅速占領了武昌、漢口、漢陽三大戰略要地,形勢一片大好。之後的短短兩個月内,起義浪潮一浪高過一浪,湖北、雲南、陝西、廣西等十五個省接連宣布獨立,使清王朝的統治名存實亡。

清王朝雖想派兵鎮壓革命軍,但是,手握軍權的袁世凱,根本不想再為清廷賣命。他一面震懾革命軍,一面向隆裕太後施加壓力,想要成為兩股勢力的平衡點。最終,年僅六歲的宣統皇帝在隆裕太後的授意下宣讀了退位诏書,使得曆經二百七十六年的清王朝走向了滅亡。

為什麼世人都說康有為是“跳梁小醜”?為了留胡子到處買生須藥水

然而,孫中山為革命奔走多年,一心想要實作共和,重振國威。但可惜的是,以袁世凱為首的封建勢力太過強大。是以,在中華民國建立之後,軍政大權全都掌握在了大總統袁世凱一個人手中。

當時,國民黨的宋教仁想要通過《臨時約法》來制約袁世凱,但不料,卻被陰險狡詐的袁世凱暗殺了。此外,野心勃勃的袁世凱并不滿足于當一個大總統,他先是想方設法給革命黨人施壓,然後,自導自演了一出“勸進鬧劇”。等到時機成熟後,他就擺出一副無可奈何的模樣,接過了擁護者手中的龍袍,成為了中華帝國的皇帝。

但是,辛亥革命發生後,民主共和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妄圖倒行逆施的袁世凱,很快便遭到了全國各地的反對,甚至,連他的心腹馮國璋都毅然同他決裂。與此同時,一場突如其來的病痛更是令他不知如何是好。最終,稱帝八十三天後,袁世凱在驚怒交加中病逝了。

為什麼世人都說康有為是“跳梁小醜”?為了留胡子到處買生須藥水

袁世凱去世之後,諸多軍閥群龍無首,于是,便展開了混戰。可是,打來打去,大家都是半斤八兩,誰也制服不了誰。就這樣,全國出現了曠日持久的割據局面。

在這種情況下,軍閥張勳做出了令全國人民瞠目結舌的事情,那就是重新把宣統帝溥儀扶上了皇位。1917年的六月底,在康有為的策劃下,軍閥張勳率領五千精兵進入京城,然後,大張旗鼓地宣傳起皇帝複位來。與此同時,北京城中的群眾驚訝地發現,張勳帶的五千精兵全都留着辮子。

原來,張勳的心中一直都反對共和。因為,在别人都順應潮流剪去辮子的時候,他卻令部下好好珍惜自己頭上的辮子。而且,為了給部下做個表率,張勳同樣保留着自己的辮子。在他的心中,皇帝是必須存在的,清王朝的重新歸來也隻是時間問題。

于是,張勳率軍進入京城後,迅速将整個北京納入到了自己的掌控之中。事發突然,周邊的軍閥還沒有來得及做出反應,張勳就徑直闖入了皇宮。溥儀和謹、瑜二妃雖然事先得到了消息,但還是被一身戎裝的張勳吓了一跳。

為什麼世人都說康有為是“跳梁小醜”?為了留胡子到處買生須藥水

之後,張勳率領文武大臣向溥儀跪倒,恭恭敬敬地請求複位。

當時,溥儀早就得到了康有為等人的指點,于是,假意推辭,說自己年齡太小,不能擔此大任。張勳堅持請了幾次,溥儀才表示同意。看着溥儀再次穿上龍袍,張勳和康有為不禁感慨萬千。兩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感覺自己是清王朝的大功臣。

溥儀第二次登基後,紫禁城内再次恢複了早朝。一時之間,京城中的假辮子供不應求,人人都迫不及待地裝上辮子,以此來證明自己是大清王朝的子民。與此同時,歇業五年的黃龍旗店望風而動,連夜制作了很多黃龍旗,一投入市場便馬上售罄。

此外,那些滿清遺老們就更不必說了,他們穿着破舊的長袍馬褂,趾高氣揚地行走在京城中,逢人便說自己老祖宗開創大清基業的功績。

是以,共和之後的北京城,瞬時變得烏煙瘴氣起來。

為什麼世人都說康有為是“跳梁小醜”?為了留胡子到處買生須藥水

都知道,康有為是戊戌變法的領袖,也是我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但可惜的是,辛亥革命之後,這個曾經的維新人士卻變成了一個執迷不悟的保皇派。

他先是領着衆弟子鼓吹儒學,然後主張跪拜孔子。當時,有人對此表示異議,康有為竟然出言譏諷道:“國人現在不拜天也就算了,還不拜孔子,那留着膝蓋幹什麼?”是以,在康有為等保皇派的影響下,一股“尊孔複古”的逆流在全國蔓延開來。

此外,溥儀複位後,康有為和張勳整天是形影不離。當時,張勳的辮子儲存完好,但康有為的辮子卻很短。有人問康有為的辮子為什麼像亂草,康有為認真地回答道:“變法失敗後,我被迫流亡海外,隻能将辮子剪去。等到辛亥變亂,我從海外歸國,才重新留起了辮子,是以,看着有些短。”

之後,問話的人不解道:“辛亥革命之後,大家都在剃發,你怎麼反而留起頭發來呢?”康有為嘿嘿一笑,竟然恬不知恥地說道:“我早就算準了這一天的來臨!”

為什麼世人都說康有為是“跳梁小醜”?為了留胡子到處買生須藥水

然而,張勳給康有為加官進爵之後,康有為不僅沒有滿足,反而貪得無厭地想要當清王朝的首席内閣大臣。張勳感覺自己無法做主,于是,将此事上報給了溥儀和瑾太妃。瑾太妃聽後沉思良久,最終,以康有為沒有胡子為由予以拒絕。

據說,康有為聽說之後非常懊惱。他火急火燎地跑到京城中的藥店裡,買來各種具有生須功能的藥水,不斷地塗到自己的下巴上,希望能趕快長出胡須。但可笑的是,康有為的胡須還未長成,段祺瑞就率軍殺到了北京城外。之後,張勳趕忙令自己的辮子兵前去抵擋,可根本不是段祺瑞的對手。

于是,為了保住性命,張勳頭也不回地逃到了東郊民巷的荷蘭使館。最後,在荷蘭人的保護下,總算撿回了一條小命。随着張勳的逃跑,溥儀再次脫下了龍袍。而此時,距他第二次稱帝,隻不過十二天。随着張勳的複辟失敗,康有為的“宰相夢”也成為了泡影。

可見,這兩個試圖開曆史倒車的人,無異于跳梁小醜。而他們這次可笑的舉動,也終将淹沒在曆史的浪潮中,不留一絲回聲。

參考資料:

【《清史稿·本紀二十五·宣統皇帝本紀》、《清史稿·列傳二百六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