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奧密克戎攻破本土防線:天津兩天新增40例,已傳三代,最終規模或達幾百人

天津兩天新增40例陽性感染者。

奧密克戎(Omicron)突破了全球最嚴密的防線,首次在中國引發本土傳播。

天津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張穎在8日的新聞釋出會上表示,病例至少已經傳播了三代,并可能在社群裡已經持續傳播了一段時間。

面對已經在全球引起病例海嘯的奧密克戎毒株,擁有近1400萬常住人口的天津,面臨大考。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呼吸與感染性疾病科主任醫師李侗曾告訴八點健聞,天津目前的确診病例,很可能僅僅是傳播鍊條上的一個分支而已。

天津以外,河南安陽也發現了奧密克戎的本土确診病例。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内,中國各個邊境口岸城市的防線都将面臨這種傳播能力極強病毒的沖擊。

源頭未明,最終規模或達幾百人

這是一起源頭未明的疫情。

疫情發生在距離天津濱海國際機場直線距離不足20公裡的兩個鄉鎮中,最初發現的兩位感染者(一位托管班從業人員、一位國小生)均未有天津以外及中高風險地區的旅居史。

辛莊鎮的“托管班傳播鍊”至少涉及11人:繼一位從業人員感染後,6位在托管班上課的高莊子國小學生與4位學生家屬确診陽性。

“鹹水沽第七國小傳播鍊”則在同一個班級内持續發酵,目前共有15位國小生和一位家屬感染。

雖然距離天津濱海國際機場很近,但此次疫情與天津此前發現的境外輸入毒株還不明确是否為同一源頭。

此輪疫情“冒頭”的兩位感染者,均是在發病後自行到發熱門診/醫院進行核酸檢測的,這也意味着,病毒已經傳播了一段時間——天津官方認為,至少已經傳播了三代。

病毒學專家常榮山告訴八點健聞,奧密克戎的平均傳播速度是一代2.7天,三代就接近9天,而此輪疫情潛在規模大機率不止三代,他推測奧密克戎已在天津隐匿傳播了9-14天。

而對新毒株奧密克戎來說,錯過了一二代感染者,不僅意味着錯過了7天控制疫情的黃金視窗期,也意味着以流調為主的精準防控政策,将無用武之地。

相比起德爾塔毒株,更“溫和”的奧密克戎更容易感染上呼吸道,造成發燒、咳嗽、鼻塞流涕。李侗曾告訴八點健聞,這些與感冒類似的“輕症”就使得一些感染者不會主動進行核酸檢測,他們就會攜帶着傳播力更新的奧密克戎引起社群傳播,這實際上加大了動态清零的難度。

病毒學專家常榮山告訴八點健聞,奧密克戎的感染期隻有5-7天,現有的大規模檢測模式難以追溯,感染期過後,被感染者已經核酸轉陰,依靠我們現有的核酸檢測體系很難發現完整的傳播鍊,且奧密克戎非常容易通過空氣傳播,人與人之間無明顯接觸即可傳染,這對于大部分城市的流調體系來說,幾乎無從追溯。

香港大學病毒學家金冬雁也認為,“奧密克戎來得快去得快,在檢測周期内,如果檢測不夠頻繁,又不夠靈敏的話,漏檢并不奇怪”。

核酸篩不到,流調追也追不上,可以預見,在未來一段時間内,社會成本極高的“管控+全員核酸”依然是主要防控手段,且會越來越頻繁。

奧密克戎攻破本土防線:天津兩天新增40例,已傳三代,最終規模或達幾百人

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鑒于奧密克戎的特性和天津疫情的發展階段,一位流行病學家認為,疫情規模現在還很難判斷,如果未來幾天防控得當,可能就是南京疫情模式,如果未來一周防控不得法,就可能是西安模式,幾百人以上,20天都扛不住。

免疫屏障大考

奧密克戎自被發現之日起,就以住院率低、重症率低、病死率低、感染人員年輕化、預計不會造成醫療資源擠兌而被當做可能會終結疫情的“大号流感”。

但多位專家告訴八點健聞,就目前的資料來看,這些特征很難說是奧密克戎的特點,它的流行特征,有一部分來自于各個地區和人群的免疫屏障強度差異。

常榮山告訴八點健聞,此時正處于夏季的奧密克戎發現地南非,并不在傳染病高發季,且多種變異株流行後,南非當地居民已經過自然免疫和交叉免疫産生了效價更高的抗體,這使得奧密克戎在南非率先來到拐點。

而在感染人數激增的英國,奧密克戎并未造成重症率、病死率上升,在1月8日的一次公開論壇上,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主任、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表示,“究其原因,是英國的新冠疫苗接種率達到80%,三針疫苗接種率超過50%,且尚未出現嚴重的醫療資源擠兌情況”。

而感染中位數年輕化也與疫苗接種的人群差異有關,常榮山舉例,假如 60歲以上人群覆寫率為95%,50-60歲覆寫率為80%,而20歲以下覆寫率隻有60%的時候,奧密克戎肯定優先感染接種率隻有60%的年輕人,之後是50-60歲人群,最後才是95%的老年人。是以,奧密克戎感染人群年輕化與歐美國家年輕人疫苗接種率低不無關系。而其呈現出的兒童易感性,也與海外兒童疫苗接種率低有關。

是以,奧密克戎是對包括自然免疫在内的各類免疫政策及其形成的免疫屏障的大檢驗。

對于奧密克戎來說,更棘手的問題在于免疫逃逸:

中和試驗表明,奧密克戎面前,多數兩針型疫苗的中和能力都出現了斷崖式下降。不過,近日,兩項發表在《細胞》雜志上的文章則顯示:第三針疫苗對奧密克戎變異株的積極作用。據解釋,雖然奧密克戎變異株可以逃逸疫苗誘導的體液免疫,但第三針疫苗誘導的體液免疫能夠交叉中和該病毒。

常榮山告訴八點健聞,從時間次元來看,目前的主流疫苗一般接種3-6個月後保護效力就會出現明顯下滑,因為從原始毒株到阿爾法、德爾塔再到奧密克戎,變異株的棘突蛋白都發生了改變,第一代疫苗産生的中和抗體與各變異株的棘突蛋白親和力在不斷下降,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加強針必不可少。

金冬雁呼籲加快第三針的接種,并建議考慮利用序貫免疫來加強屏障厚度。

是以,奧密克戎在大規模使用了mRNA疫苗的歐美國家所呈現的感染與重症脫鈎的特征,并不一定會适用于中國,奧密克戎來到中國能産生什麼樣的傳播特征,會不會有醫療擠兌的風險,本次天津疫情的實戰經驗和表現至關重要。

真的是大号流感嗎?

與之前的變異株相比,奧密克戎的一個重要特征是快,不管是與人類呼吸道細胞的結合速度,還是複制速度,以及各種相關的流行病學資料都支援了這一點。速度,使得它從衆多變異中脫穎而出,成為新一代毒王,這一點,幾乎毋庸置疑。

1月6日,全球新冠肺炎确診病例突破3億例,當日的釋出會上,世界衛生組織指出,與前一周相比,全球上周新冠确診病例暴漲71%,達952萬多例,是疫情暴發以來最高紀錄。

在美國,自1月3日起,首次出現了超過100萬的單日感染病例數,幾乎創下了新冠大流行以來的全球新峰值。

在歐洲,1月6日,英國報告了接近18萬确診病例和231個新冠相關的死亡,法國報告的病例數超過26萬。法國衛生部長發言認為,與占用ICU的德爾塔病毒不同,奧密克戎患者們正在大肆占用醫院“傳統”病床。

這場在全球各國中持續蔓延的新一輪“病例海嘯”,新毒株奧密克戎的傳播力是“罪魁禍首”。

關于這支新毒株,好消息是它的重症率也許并不高。

有研究顯示奧密克戎似乎更容易感染上呼吸道(鼻腔、喉嚨和呼吸道),卻不太容易造成更為嚴重的肺部感染。也是是以,奧密克戎病毒更容易傳播,卻不太容易造成需要住進ICU,使用呼吸機的重症。

在12月30日釋出的一份預印本檔案中,來自凱斯西儲大學對美國63家醫療機1萬4千多名感染者的分析認為,奧密克戎感染者進入ICU的比例大約為千分之2.6,是德爾塔感染者進入ICU比例(0.78%)的1/3;前者的氣管切開率為千分之0.7,是後者氣管切開率(0.43%)的1/6。

也許,便是因為這個特性,一部分國家開始了從縮短隔離期到取消。

12月中旬起,英國衛生安全局将部分新冠感染者的自我隔離時間從10天縮短到了7天。12月27日,美國CDC宣布,将無症狀感染者的隔離時間從10天縮減到5天。1月3日,法國也宣布将完成疫苗接種的感染者隔離時間縮短為7天,此外,西班牙、葡萄牙、瑞士等國也紛紛宣布縮短了隔離時間。

然而,即使有下降,這些比例所預示的奧密克戎的重症率,仍在一個不低的水準,離大号流感尚有不小的距離。世衛組織警告:緻命的奧密克戎不應被稱作“溫和”,創紀錄的感染人數會使衛生系統面臨巨大壓力。

也許有一天這病毒會感染所有人,但這不意味着現在就得這麼幹。

從美國的首席傳染病專家福奇,到澳洲總理莫裡森,決策者們已經紛紛關注到了一個事實,奧密克戎的流行中,更應關注的不是創紀錄的病例數,而是這場疫情對醫院構成的威脅。

患者蜂擁而至,醫護因病減員的場景正在愈演愈烈。

在英國,因感染了奧密克戎而導緻的醫務人員減員正在成為大麻煩。1月7日,英國國防部宣布,它已開始部署軍隊,以支援因該國創紀錄的新冠病例而面臨人員短缺和極端壓力的醫院。

一批美國流行病專家在《美國醫學雜志》上撰文提到:奧密克戎說明美國的抗疫需要進入一種“新常态”。我們必須改變抗疫政策,通過制衡病毒的峰值來尋求與病毒的共存,而不是試圖抵抗它。

在實施“與病毒共存”政策的新加坡,1月6日,當地最大的華文報紙《聯合早報》發表社評說:感染資料不必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但盡量如此,壓平病例資料曲線仍很重要,這需要全體國人的合作。

于煥煥、史晨瑾丨撰稿

李珊珊、徐卓君|責編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衆号“八點健聞”(ID:HealthInsight)

尊重原創版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責任自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