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3萬清軍,為何能在深夜,輕松屠殺20萬太平軍?且幾乎沒遭遇抵抗

1864年7月19日,太平軍堅守了四個月之久的南京城被清軍攻陷,曆時14年的太平天國運動宣告失敗。

雖然這次聲勢浩大的反帝反封建運動失敗了,但它卻在曆史上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它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列強對中國的侵略,也給予了清王朝沉重的一擊,鼓舞了群眾起來反抗壓迫,使封建社會更快地瓦解、崩潰。它的一些重要綱領中的思想,還為後世革命者提供了一些思路。

虛假的赦免,真實的屠戮

起初,戰争的天平是倒向太平軍的。太平天國形勢一片大好,幾乎占據了中國的半壁江山。但後來,戰局悄然發生了變化。

3萬清軍,為何能在深夜,輕松屠殺20萬太平軍?且幾乎沒遭遇抵抗

天京事變後,東王楊秀清、北王韋昌輝被殺,翼王石達開帶領十萬大軍負氣出走,太平天國實力大減。

至此,太平天國走上了下坡路。

1863年,洪秀全指令大将李秀成帶兵攻打湖北。行軍途中,太平天國軍遭到清軍重創,元氣大傷。李鴻章看準了這個機會,立馬帶領清軍從上海出發向西推進。

9月,清軍包圍了蘇州城。此時,清軍隻有兩萬多人,但擁有英法支援的大量火炮;而太平軍則在李秀成的帶領下,以10萬之衆固守蘇州。雙方在蘇州城僵持不下。

十月末,清軍攻打天京,洪秀全召李秀成帶兵回天京救援。李秀成一走,留守蘇州的太平軍各王開始打起了自己的如意小算盤。

3萬清軍,為何能在深夜,輕松屠殺20萬太平軍?且幾乎沒遭遇抵抗

郜永寬、汪定鈞等“八王”見太平天國快完蛋了,決定投靠清軍,獻出蘇州城。在李鴻章率軍攻打蘇州的掩護下,八王發動了兵變,處死了譚紹光等主戰派,并屠殺了其手下的1萬名太平軍,投靠了清軍。

李鴻章為“犒勞”這八位降将,在營地裡大擺宴席。宴會上,八人遭到逮捕,被當場腰斬。

處理了這八個“賊首”後,李鴻章又派淮軍将領程學啟進入城中,向城中的太平軍宣告了自己的旨意:

“八王詐降被誅,與城内降衆無關,反抗者殺無赦,願解散者給路票回籍。”

毫無鬥志的太平軍喜出望外,以為自己得到了赦免,便在清軍的組織下成群結隊地出了城。

但清軍早已在城外築好了攻勢,見着手無寸鐵的太平軍降卒悉數走出了城,立刻發動了攻擊。

他們等到的不是自以為的釋放,而是一場單方面的血腥屠殺。

一時間,蘇州成為了人間煉獄。堆積如山的屍體被随意棄置,任野狗、渡鴉和秃鹫啃啄,原本清澈見底的河水也被染成了烏黑色,土壤浸滿了鮮血,腐朽的殘肢和肉筋散發出陣陣惡臭,整個城市充滿了死亡的味道。

據統計,這次屠殺約有20萬人喪生,除了7萬降卒以外,絕大多數都是他們的家屬和逃難的難民。

連清政府的盟友英國人都看不下,表示了強烈譴責,洋槍隊領袖戈登更是表達了自己的不滿。

血腥屠殺背後的原因

為什麼擁有20萬人的太平軍會任隻有不到3萬人的清軍宰割呢?

據筆者猜想,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清軍誘騙。李鴻章曾給太平軍們立下承諾,說自己會優待俘虜。太平軍們相信了中堂大人的花言巧語,放下了兵器,毫無防備的從自己的防禦中走到了城外的開闊地帶上。由于手無寸鐵且毫無防備,這場屠殺施行的很順利,幾乎沒費一點力便殺光了所有有能力反抗的人。而剩下來的基本上都是些老弱婦孺,清軍自然更好對付。

第二,領袖被殺,群龍無首。由于領袖八王被設計殺害,整個太平軍内部是極其混亂的。俗話說,樹倒猢狲散。缺乏上司的太平軍就是一幫烏合之衆,沒有了領袖,大家的小市民意識展現無疑,隻想各自保全自己。是以,不到3萬人的清軍輕而易舉就消滅了數倍于自己的太平軍。

3萬清軍,為何能在深夜,輕松屠殺20萬太平軍?且幾乎沒遭遇抵抗

第三,缺乏堅定的革命意志。由于太平軍的主力都是農民和底層市民,他們的目光也不會太長遠,更在意自己眼前的利益。在順風順水的時候,他們踴躍加入,四處征戰,為的是瓜分戰利品、建構自己理想的平均社會。在太平天國跌入低谷的時候,他們更多考慮的是自身的利益,選擇自保,背叛了這場運動。于是,他們輕易地選擇了投降,最終慘死在了狡詐的清軍手上。

清軍為了瓦解并打擊太平天國力量和聲勢,做出了殺俘虜的決定,将這7萬降卒“一網打盡”。但是,受到傷害最大的還是平民,約有十餘萬平民被清軍不分青紅皂白地殺害。

活在21世紀的我們應當慶幸,這樣野蠻的事情沒有發生在我們身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