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71年,宋家三姐妹無一人參加宋子文葬禮,失去最後一次團聚機會

1971年,宋子文美國參加宴會時,不小心被食物噎到,呼吸不暢去世。

宋子文的葬禮在紐約教堂舉行,教堂外面,記者們架起了長槍短炮,

從上午等到下午,一直都沒有人出現。

作為關系很好的宋氏家族,身為有血緣關系的親人,這個時候不是應該第一時間來到葬禮現場嗎?記者們都很不了解,

宋氏三姐妹為何一直都不出現?他們之間又有什麼瓜葛呢?

1971年,宋家三姐妹無一人參加宋子文葬禮,失去最後一次團聚機會

宋子文是宋家長子,

他雖然不像宋家三姐妹那樣被廣為人知,但是他也很有能力,

是一位風雲人物。

1917年,宋子文在哥倫比亞大學完成學業以後,跟妹妹宋美齡一同回到祖國

宋子文剛回國的時候,在韓志萍公司上班。

1923年,孫中山成立了陸海軍大元帥府,

宋慶齡把宋子文推薦給孫中山做秘書。

後來宋子文擔任了中央銀行行長。

孫中山去世的時候他在旁邊陪同,宋子文在國民黨中的地位提高。

受到父親和孫中山愛國主義的影響,在抗戰的時候,

宋子文雖然是一介文人,但是

他為抗戰隊伍提供了大量的經費。

1971年,宋家三姐妹無一人參加宋子文葬禮,失去最後一次團聚機會

宋子文為祖國的建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受到了人民的愛戴。

1971年,宋子文與夫人去舊金山拜訪朋友,

在宴會上,被一塊雞骨頭噎住,窒息摔倒,在送往醫院的路上去世,享年77歲,一代風雲人物就這樣與世長辭。

當時的美國總統是尼克松,

他正在休假,得知了這個消息以後,立刻向宋家三姐妹發出邀請,希望她們都來美國參加宋子文的葬禮。

本來宋氏三姐妹都表達了要去葬禮的意思,可是因為種種原因,都沒能到場。

(一):宋慶齡

宋慶齡的父親是宋嘉樹,他與孫中山先生是好朋友,

宋慶齡從小就受到父親愛國思想的熏陶,小時候去美國學習先進思想。

1913年,宋慶齡學成歸國後,做了孫中山的秘書

,她給當時處于低谷的孫中山很大的鼓勵,在相處中,兩個人互相吸引。

1915年宋慶齡與孫中山結婚,婚後,她跟随孫中山為祖國四處奔走。

在孫中山感到失望的時候,宋慶齡給他安慰;在孫中山做出一番成果的時候,宋慶齡與他分享喜悅,

孫中山總說宋慶齡是他的精神支柱,但孫中山同樣也是宋慶齡的依靠。

1971年,宋家三姐妹無一人參加宋子文葬禮,失去最後一次團聚機會

在孫中山寫《建國方略》等著作時,宋慶齡給孫中山很多建設性意見

,孫中山對她又愛又敬,他們的感情羨煞旁人。

1921年,孫中山出任中華民國非常大總統

。宋慶齡堅持做好後勤工作,讓孫中山沒有後顧之憂。

在孫中山遇到危險的時候,她對孫中山說:

中國可以沒有我,但是絕對不能沒有你孫中山。

”宋慶齡毅然決然地讓孫先生先走,自己留下來帶領士兵吸引敵軍。

1925年,孫中山病逝

,她極度悲痛,心痛到幾乎不能呼吸,她想休息一段時間平複自己的心情。

但是為了完成先生的遺願,宋慶齡不得不打起精神,為中國崛起而努力。

在抗戰的時候,宋慶齡雖然不能上戰殺敵,但是

她毫不猶豫地跟中國共産黨站在一起,事事考慮到人民,為新中國的成立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宋慶齡的這些努力,大家也都看得到,她被大家稱為“

二十世紀的偉大女性”。

1971年,宋家三姐妹無一人參加宋子文葬禮,失去最後一次團聚機會

宋慶齡雖然是一介女子,但是她的氣概從來不輸男子,她也同樣是我們的英雄!

尼克松這次之是以對這件事這麼上心,這麼積極想把宋家三姐妹聚在一起,就是

希望宋家三姐妹在參加宋子文葬禮的時候,他可以見到宋慶齡,并且與她深入交流,打破中美關系。

宋慶齡在得知了弟弟去世的時候,第一時間有了反應,

十分悲痛,她很想來參加弟弟的葬禮。

1971年,宋家三姐妹無一人參加宋子文葬禮,失去最後一次團聚機會

但是當時中美還沒有建立建交關系,從北京飛往美國并沒有專門的航班。

如果宋慶齡想馬上趕到美國的話,

她隻能去租飛機,然後雇人飛往美國。

但是宋慶齡得到消息的時候已經太晚了,她即

使能租到飛機,也沒有辦法趕上宋子文的葬禮。

并且,國内還有很多事等着宋慶齡處理,

她沒有辦法不負責任地丢掉所有的事,不管不顧地去美國。

宋慶齡很遺憾,但是她沒有任何辦法,隻能錯過宋子文的葬禮,在心裡為他送行。

1971年,宋家三姐妹無一人參加宋子文葬禮,失去最後一次團聚機會

(二):宋美齡

1917年,宋美齡在學成歸國後,想在社會上找工作,但是父親堅決反對她的提議。

是以宋美齡隻能在家學習古典文字。

1918年,父親病逝,宋美齡在二姐宋慶齡的幫助下找到了一份工作,

是一份英語教師的工作。

因為工作比較輕松。是以宋美齡經常會去參加一些活動,

由于她外形出衆,性格大方開朗,很多社會名流追求她。

宋美齡家境殷實,從小就去國外留學,到底是見過大世面,

她對這些人的小把戲都不在乎,是以一直沒有找到心意的對象。

一段時間以後,

中國同盟會的一些人邀請宋美齡去上海參議會工作。

中國同盟會覺得

宋美齡是一個優秀的英語翻譯人才,二來,還可以與孫中山密切接觸。

1971年,宋家三姐妹無一人參加宋子文葬禮,失去最後一次團聚機會

但是

宋美齡并不想遠離家庭,去上海工作

,而且她覺得現階段的工作就很好。

家裡人聽說了這件事以後,都覺得是見好事

,紛紛勸宋美齡接受這份工作,

家裡人覺得這份工作可以改變宋氏的命運。

再加上

同盟會的接連幾次邀請,盛情難卻,宋美齡隻好接受了這份工作。

1922年,宋美齡的哥哥宋子文在上海舉辦了一場晚會,蔣介石也受邀參加了這場晚會。

在宴會上

,蔣介石對宋美齡一見鐘情,不顧一切地追求宋美齡,但是遭到了二姐宋慶齡的反對。

可是蔣介石還是勢必要得到宋美齡。

1927年,北伐戰争爆發,蔣介石帶兵進入上海,開始瘋狂追求宋美齡。

1971年,宋家三姐妹無一人參加宋子文葬禮,失去最後一次團聚機會

宋美齡很沖突,家裡隻有大姐宋霭齡贊成,她抓住宋美齡愛慕虛榮的心理,

給宋美齡分析了嫁給蔣介石之後的好處。

宋美齡聽完之後動心了,她答應嫁給蔣介石。

兩個人在上海結婚。宋美齡成了“第一夫人”。

宋美齡在跟蔣介石結婚之後,憑借着“第一夫人”的身份,跟着蔣介石參加了很多活動,充分的發揮自己聰明的頭腦,展開了“

夫人外交”

,幫了蔣介石很多忙。

收到哥哥去世的消息後,宋美齡立馬行動起來,

她有自己的專機,叫“美齡号”。

她乘坐飛機飛到夏威夷,在稍作休息,

準備飛往美國的時候,她接到了一封蔣介石發來的電報。

1971年,宋家三姐妹無一人參加宋子文葬禮,失去最後一次團聚機會

這個時候中美已經開始有所接觸,雖然都是秘密進行,但是蔣介石還是敏銳地察覺到了。

他立刻給宋美齡發去電報。

蔣介石告訴宋美齡

,中美關系有所緩和,這次很可能是美國的一個陷阱,可能是要把宋美齡騙到美國後抓起來,進而威脅蔣介石。

不然為什麼是由尼克松發出邀請。

蔣介石讓宋美齡不要再去美國了,很危險,

讓她立即回到台灣。

那個時候的通信很不發達

,宋美齡沒有辦法确認宋子文的死訊,不能冒險去美國。

宋美齡接到電報後,立即返航,回到台灣,等宋美齡看到報紙後,才知道宋子文真的去世了。

最終宋美齡也沒能參加宋子文的葬禮。

1971年,宋家三姐妹無一人參加宋子文葬禮,失去最後一次團聚機會

(三):宋霭玲

與兩個妹妹不一樣的是

,宋霭玲對政治方面并不感興趣。

她在美國學習的時候,

是這個學校的第一個中國留學生

。大家都對她很好奇,但并沒有與她過多的交流。

宋霭齡在閑暇時間會觀察各位同學的衣着打扮,她并不是為了學習他們的穿着,而是結合衣服判斷這個人的家境如何,他們的父親擁有多少資産

。小小年紀的宋霭齡就展現出了對金錢的敏感。

宋霭齡受到父親的影響,有着深深的愛國主義情感。

有一次學院裡的一個教授說她是美國公民,她當着全班同學的面,大聲地反駁道:

“我不是美國人,我是一位中國公民,我為我自己的祖國感到驕傲!”

1971年,宋家三姐妹無一人參加宋子文葬禮,失去最後一次團聚機會

1906年,宋霭齡的姨夫溫炳忠到美國華盛頓,宋霭齡經過學校準許,去看望了溫炳忠,并且

和溫炳忠一起出席了羅斯福為中國教育代表團舉辦的招待會。

在招待會中,宋霭齡對羅斯福說了自己來到美國時,被海關扣押的經曆,向羅斯福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并且當衆批評美國所謂的“民主”。大家都很震驚,佩服宋霭齡的勇氣。

最後,宋霭齡說道,面對一個14歲的女孩子,美國竟然監禁了三個多禮拜,難道美國的待客之道就是這樣的嗎?

還說中國絕對不會這樣做。

羅斯福當場啞口無言,給宋霭齡道歉。

這個事件還被美國媒體報道了出來,宋霭齡的父親宋耀如看到之後非常激動,

他告訴宋霭齡不要害怕,家族永遠為她撐腰。

1971年,宋家三姐妹無一人參加宋子文葬禮,失去最後一次團聚機會

宋霭齡的精明厲害初次表現出來,随着她的長大,氣勢越來越盛。

連蔣介石也要讓她三分。

宋霭齡學成回國的時候先是當了孫中山的秘書,

後來推薦了妹妹宋慶齡擔任孫中山的秘書,她與父親去往日本。

宋霭齡在日本的時候,

結識了山西的首富孔祥熙,并與他結婚。

在與孔祥熙結婚以後,宋霭齡充分表現出她在經濟方面的天賦,

她把孔祥熙的财富打理得井井有條。

而且宋霭齡還把錢拿去做投資,投資賺了很多錢,

她與丈夫在中國開了很多家銀行,掌握着中國的經濟命脈。

1971年,宋家三姐妹無一人參加宋子文葬禮,失去最後一次團聚機會

宋霭齡雖然不像兩位妹妹那樣有名

,但是她也是很有能力,對中國的影響力很大。

這次宋霭玲收到了宋子文的死訊,很傷心,但是

她有點猶豫要不要來。

之前丈夫的葬禮,宋子文就沒有來,這讓愛面子的宋霭齡十分的生氣。

宋霭齡本來賭氣打算不來的,但是弟弟從小就非常依賴她,她想到那個小小的宋子文,亦步亦趨地跟着她喊她姐姐,宋霭齡狠不下心真的不送弟弟最後一程。

面子大不過親情,思考再三,

宋霭玲還是決定去參加弟弟的葬禮

知道了宋霭齡會出席葬禮,記者們又振奮了心情,為了等她,怕宋霭齡覺得趕不上就不來了。

宋子文的葬禮的時間被改到了下午。

1971年,宋家三姐妹無一人參加宋子文葬禮,失去最後一次團聚機會

但是在臨近出發的時候,宋霭玲接到了妹妹宋美齡的電報,宋美齡在電報中說了自己沒有去葬禮的原因,并且

勸說大姐,最好别去參加葬禮,宋霭齡雖然不從政,但是怕被有心之人綁架,來威脅兩個妹妹。

宋霭齡不想因為這個錯過弟弟的葬禮,可是兩個妹妹都是政界的風雲人物,如果因為自己受到危險,宋霭齡一輩子也不會原諒自己。

宋霭齡最終還是放棄了去弟弟的葬禮。

就這樣,宋霭齡也沒能去參加弟弟宋子文的葬禮。

直到最後,

宋家三姐妹沒有一個人出席宋子文的葬禮,

葬禮匆匆開始,

現場隻去了不到500人

,一代風雲人物就這樣入土為安,令人歎息。

1971年,宋家三姐妹無一人參加宋子文葬禮,失去最後一次團聚機會

外邊的記者架起相機,一直在等宋氏三姐妹的到來。

這是蔣介石敗走台灣

,30多年後三姐妹第一次相見,這場見面應該就是最後一次了。

記者們都想拿到第一手消息,

即使等不到三姐妹都來,能有一個人來也是好的。

可是記者們一直等到下午,饑腸辘辘,疲憊不堪,教堂門口卻始終沒有人出現,大家都很失望。

在中國,很看重親情,他們想不到有什麼理由連親弟弟的葬禮都不出席。

無論怎樣,事情已成定局,

宋氏三姐妹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出現在宋子文的葬禮上,也沒能見到彼此的最後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