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晚清一尼姑還俗,嫁于大22歲的丈夫,生下一子成聞名天下的總統

引言

人們對于女性的看法,總是會在外貌上有過多的評價。李白在《西施》裡有言:“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顔。”女子都是溫婉的柔美的,她們卻往往比男子有着更強大的堅韌性。民國成立以後,女子們的地位得到了極大提高,在各行各業都開始出現了女子們的身影,她們也給國家做出了貢獻。她們用自身的實力證明,自己并不是男子的附庸。

晚清一尼姑還俗,嫁于大22歲的丈夫,生下一子成聞名天下的總統

民國時期開始,追求自由戀愛的人們才逐漸多了起來,從前的父母之言都被抛諸腦後,成為了需要被取締的封建糟粕。像是國軍的首領蔣校長,就是父母愛情的産物。他的行事風格和一生的抉擇,都受到了其母親的影響。晚清一尼姑還俗,嫁于大22歲的丈夫,生下一子成聞名天下的總統。那麼她到底是誰?

01

她就是王采玉,蔣的母親,也是他一直以來的支援者。王采玉出生在大戶人家中,其父親王有則本是一名書生,結果在流年不利之下,為了填飽肚子,更是為了活下去,開始召集鄉鄰一起開墾荒地來種植,最終他靠着田地發家,積攢了不少的财富。在王采玉出生的時候,王家可以說正是鼎盛時期,她也受到了無盡的寵愛,過着奢侈的生活。結果當王采玉無憂無慮的生活到了19歲的時候,一切就開始改變了。

晚清一尼姑還俗,嫁于大22歲的丈夫,生下一子成聞名天下的總統

這一年,她的父親突發疾病去世,王有則死後,王家人沒有一個能接過王有則的事業,來重新把生意做起來。最終在頂梁柱去世後,王家自此一落千丈,王采玉也一夜之間就嘗到了現實的心酸苦痛。本來家裡還有積攢的錢财,要是安穩平凡度日的話還能過去,誰料她的大弟是個好賭成性的人,小弟有患上了重病,家裡一下子所有的重擔都得她來扛着。最終在母親的安排之下,她被嫁到了一戶姓竺的家裡。

晚清一尼姑還俗,嫁于大22歲的丈夫,生下一子成聞名天下的總統

結果這并不是什麼好姻緣,竺先生此人喜好動手,對王采玉平日裡非打即罵,态度十分不友善。而王采玉的悲慘生活在生下了一個兒子後勉強生活有了改進,可惜沒幾年她的兒子就突發疾病去世,竺先生也染上了霍亂而去世。在晚清,喪夫喪子對于女子來講是最為沉重的打擊,最終在旁人的閑言碎語之下,王采玉幹脆就出家為尼,開始了佛門生活。

02

此後她在寺廟過着苦修的生活,内心卻覺得獲得了從未有過的平靜。不過數年後,她的堂兄王賢東卻給她介紹了一門極好的婚事。這人就是王采玉此後的丈夫,大她22歲的王賢東掌櫃。婚後,王采玉受到了蔣掌櫃的疼愛,兩人的夫妻生活也十分幸福,此後王采玉更是又生下了一個兒子,他就是日後聞名天下的總統,蔣先生。可惜在蔣先生8歲的時候,蔣掌櫃便去世,留下他們孤兒寡母兩人一起生活。

晚清一尼姑還俗,嫁于大22歲的丈夫,生下一子成聞名天下的總統

在王采玉的教導下,蔣先生長大成為一位翩翩青年,他也在自己母親一個人的支援下,前往日本留學讀書,接受到了新潮思想。要知道,在當時,留學可謂是離經叛道的想法,更不用說所謂的新思想了。結果在王采玉的支援下,蔣先生才有了反抗思想的萌發,此後他也順利考入了軍校,後來前往日本讀書,進入了同盟會,開啟了自己光輝的人生。

晚清一尼姑還俗,嫁于大22歲的丈夫,生下一子成聞名天下的總統

結語

卓文君在《白頭吟》裡感歎:“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王采玉和蔣掌櫃兩人就是如此,年齡的差異于他們而言根本就不是事情,他們之間的愛情也對蔣此後的人生産生了一定的影響。他的所有成就都離不開母親曾經對他的栽培,正是因為有這樣一位好母親,他的人生際遇才會有不同。對于任何人來說,母親給孩子帶去的東西都是非常具有意義的,作為子女也更應該牢記母親的教誨和培養,有時間多陪在父母身邊。

參考文獻

李白《西施》

卓文君《白頭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