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過目不忘”在古代為什麼會被視為評判大才子的标準之一?

看過央視版《三國演義》“張松獻圖”的朋友們都知道,劇中的張松對楊修展示了很厲害的“過目不忘”,讓恃才傲物的楊修都大為佩服。而曆史上第一個被記載擁有“過目不忘”的才子是苻堅的弟弟苻融(耳聞則育,過目不忘),後世很多大才子的傳說故事中也都有“過目不忘”。

“過目不忘”在古代為什麼會被視為評判大才子的标準之一?

不過仔細想想的話,“過目不忘”确實很厲害,但好像也不是特别有用的才能。畢竟隻用知其本質并靈活運用記下來的知識才是真正的知識,人肉儲存器的意義并不大,現代醫學甚至将一種“過目不忘”視為疾病。那麼“過目不忘”在古代為什麼會被視為評判大才子的标準之一呢?

“過目不忘”在古代為什麼會被視為評判大才子的标準之一?

在絕大多數有關“過目不忘”的曆史記載和傳說故事中,使用“過目不忘”的才子一般都會馬上将自己背下來的東西朗誦或者默寫出來。畢竟不朗誦不默寫,誰知道你有“過目不忘”的本事啊?鮮為人知的是,才子在背誦或者默寫“過目不忘”的東西時就表現出了他更厲害的才能。

“過目不忘”在古代為什麼會被視為評判大才子的标準之一?

中文的現代标點符号是清末出現的,直到民國北洋時期才正式推行全國的。中國在此之前沒有統一的标點符号,文章的斷句基本是靠格式或者原作者自定。正因如此,一篇新的文章或者書籍問世之後,隻有原作者才知道如何斷句,這也是古代很多文人要朗誦作品的原因。

“過目不忘”在古代為什麼會被視為評判大才子的标準之一?

那些“過目不忘”的才子卻在沒有請教原作者的情況下就能背誦或者默寫别人的作品,還能與原作者的想法分毫不差。這意味着“過目不忘”的才子擁有超強的資訊處理能力,能在最短的時間裡了解作品的含義并準确斷句。正因如此,“過目不忘”在古代被視為評判才子的标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