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因宅留名的鳌江蔡落(郎)橋人金仲英

因宅留名的鳌江蔡落(郎)橋人金仲英
因宅留名的鳌江蔡落(郎)橋人金仲英
因宅留名的鳌江蔡落(郎)橋人金仲英

在鳌江鎮九疊河濕地公園南邊的裡夾河旁,蔡落橋頭(曆史地名為蔡落橋102-103号),有一幢中西合璧的民國建築,工藝考究,體量較大,蔚為壯觀。目前,還是鳌江鎮内兩處古民居的文物保護機關之一。該處文物保護機關名稱為“金仲英宅”,多家媒體做過報道。但對其主人金仲英知者甚少,曆史文獻資料中也很難查詢。去年底,我開始收集相關文史資料,開展相關調查,并在縣曆史建築保護協會劉榮鋒會長的帶領下,走訪了金氏後人,查閱了蔡落(郎)橋金氏後人儲存的金陽《彭城金氏宗譜》,并得到他們的支援和幫助,擷取了一些寶貴資料,使我對金仲英其人其事有了初步的了解。

一、金仲英和蔡落(郎)橋金氏源流

因宅留名的鳌江蔡落(郎)橋人金仲英

金仲英,字宗煌,名宗雄。生于光緒丙子年(1876年)十一月十五日,卒于共和庚寅年(1950年)六月二十四日,娶妻下埕張培慶(号笃齋)女,生一子一女。據《中國姓氏》和金陽《彭城金氏宗譜》等記載,金姓的起源主要源流有好幾支,其中出之姬姓金氏,是五代時吳越的劉姓,原為漢高祖賜項伯之姓,項伯與項羽是同族,為西周初分封的姬姓項國之後裔。五代時吳越國帝王錢鏐,因鏐與劉同音,故下诏避諱,項伯後裔的劉姓以錢鏐名之部首金為姓,吳越滅後,一部分金姓改複為劉姓,未改的遂成為今東南地區金姓的主體。姬姓金氏的曆史将近1100年。蔡落橋金氏的始祖至彭城(今江蘇徐州一帶)遷往閩地赤岸(今福建霞浦),始遷祖蓋公元貞年間入平居松山,丙申年(1296)遷永嘉冰壺,再到三世祖權公任平陽州同(宗譜記載,待考),居白石街,其後人在平陽大地生衍繁殖,已七百餘年,如今成了泱泱大族。六世祖曆公從白石街遷萬全金陽。清朝後期,仁房派光阙公入贅下埕轉移蔡落(郎)橋逐家,到了金仲英這代,已是第五代了。

二、建金氏宗祠辦霞廠學館

因宅留名的鳌江蔡落(郎)橋人金仲英

據金仲英的四世孫金亮标回憶,到了太公這代,家裡已積良田100畝,雖然算不上富豪,但在鄉裡也算殷實人家。金仲英聰慧好學,寫一手好字,在當地是個有文化之人。他喜歡做善事,當地有什麼民間糾紛之事,都會去幫助調解。他人雖在鄉間,但時時關心時事,思想開明。到了清末民初,鳌江集鎮人口逐漸增多,新思想、新文化不斷湧入,我縣仁人志士和進步鄉紳,為了改變鄉民世代文盲,無文化的命運,解決子弟求學難的問題,各地紛紛興起辦學熱潮。地處鳌江近郊漁村的霞廠(今下廠),也受到極大的影響。

作為鄉紳的金仲英,受到鳌江書院、昆陽葛溪學堂、鳌江西橋雁門學堂、順溪益智學堂等紛紛創辦的啟發和鼓舞,賣了部分良田,發起興建蔡落(郎)橋金氏宗祠。在他的帶頭和努力下,金氏族親齊心協力,一座占地270.1平方米,門前擁有200餘平方米活動場所的金氏宗祠,得以落成。

因宅留名的鳌江蔡落(郎)橋人金仲英

在此基礎上,他略加改造,于宣統元年(1909)4月前,辦起了鳌江霞廠學館(今下廠國小前身)。從此,霞廠的漁家子弟有了啟蒙和學文化的學堂。民國元年(1912),學堂更名為霞廠初級國小。後來,其子金國祥任校長。為了改良辦學條件,解決經費困難,田賦支援,處理好校舍租用租金等問題,金國祥呈文縣公署。據當年學堂留下的碑文記載 :中華民國十四年(1925年)九月十一日,平陽縣知事沈陳棨簽署平陽縣公署第1166号布告,給予答複,并就解決以上問題做了6點告示,加以明确,保證了該校正常辦學。據了解,金氏宗祠,1984年部分損壞成危房;1994年徹底塌陷。

三、建“彭城舊家”遷蔡落(郎)橋頭

因宅留名的鳌江蔡落(郎)橋人金仲英

據金仲英四世孫金亮标回憶,他太公曾住在裡夾河東岸的舊宅,到了民國初年,在河西岸蔡落(郎)橋頭附近,建了新家。這個新家就是現在的文物保護機關——金仲英宅。坐西朝東,建築面積 400 平方米,占地面積 670 平方米,由門台、 主院,左右兩廂房、正廳及配套附院、門台設施組成。臨水而建,環境優美。

該建築采用傳統、西洋相結合的工藝而建。建築總體布局嚴謹,構造清晰,工藝高超、做工精緻而富有特色,為典型的民國時期建築風格,雖然距今僅有一個世紀左右,但為研究平陽及溫州地區民國時期的民居建築風格提供了實物依據,具有較高的曆史、科學和藝術價值。

因宅留名的鳌江蔡落(郎)橋人金仲英

正廳雙層磚木結構,面闊五開間,進深五柱九檩,屋面為民居中較為罕見的歇山頂。雖然此歇山頂的形制并未嚴格遵守《清工部營造則例》或《營造法原》的尺度,但可展現當地民間工匠建造時結合官式建築技藝的創新,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民居文化特征。廳内沿進深方向設有兩處造型獨特的藻井,正中為重拱鬥八藻井,共九節層層盤升。近前檐設六角藻井,共五節層層盤升。兩處藻井顯得廳堂的高大敞亮,富有裝飾美感。藻井設定的本意與古建築防火有密切的關聯,井指的是井宿,為二十八星宿中主水的星宿,将井置放于建築高處,并加以精緻鬥拱層層出挑裝飾,表達了古人在生産力相對低下的前提下,希望古建築免于遭受火災侵蝕的良好願景。一頂雙藻井是金宅的最大特色,在浙南民居極為罕見,僅見于宮觀殿堂。

因宅留名的鳌江蔡落(郎)橋人金仲英

金仲英宅門台,門額正面用石灰堆塑“彭城舊家”,可能是主人顯示自己金氏源之彭城郡,也是出至名門望族。門聯,文革時期被鑿除, 磚雕部分殘損。大門兩側磚雕對聯查考:根據現場遺存的磚雕痕迹分析,上聯為“登仁壽□”,下聯為“□福壽□”。結合金宅主人擇水而處的風水以及當地磚雕中常采用的題材。推斷應為清朝名聯“登仁壽域,納福祿林(金仲英四世孫金亮标說:他的印象,是‘跻福祿林’)。”據《魏書 蕭衍傳》記載:運諸仁壽之域,納于福祿之林。仁壽,謂有仁德而長壽。語出《論語·雍也》:“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仁壽同登,意思是說這裡的主人的道德與壽命都會是達到一種令人羨慕的境界,表達了一種美好的祝願。福祿,是人生所求。磚雕字牌是浙江民居磚雕門樓的一個重要特征,其字牌内容顯示出主人家的美好祈願與價值取向,透露出家族内涵的文化底蘊。

四、與王理孚、張锟、金宗材的關系

因宅留名的鳌江蔡落(郎)橋人金仲英

金仲英雖然身居鄉間,宗譜裡除生卒、婚嫁和兒女記載外,沒有其他文字記錄。到其他曆史書籍和史料裡查,也難得有記載。《劉紹寬日記》在民國六年(1917)二月三日,有如下記錄:初三日丁酉。午後同金仲英、竹君往鄭家墩,至楊嶼門洞,觀顯佑神像,舊志所謂林亭山石室,蓋即此。盡管如此,筆者了解到,他與鳌江曆史文化名人王理孚、張锟、金宗材都是親戚。

金仲英與王理孚是連襟。王理孚,字志澄(1876~1950),又名虬髯、髯翁,是平陽縣曆史文化名人,鳌江開埠先驅,開發南麂島的“海上虬髯” 。他與人聯合創辦鳌江書院(後為鳌江公學的前身),擔任民國《平陽縣志》修志局主任,他的老師劉紹寬任(副)主編。據《王理孚先生年譜》和金陽《彭城金氏宗譜》記載,金仲英娶下埕張培慶女兒為妻;生一子一女。光緒二十六年(1900)十二月,王理孚續娶張女士(王稱其夫人為“張三娘”),即張培慶三女兒。王理孚與張氏夫人共生養了8個兒女,其中王載彤(文川),字文弨。畢業于浙江省立甲種商業學校,“王廣源商号”和溫州清明化工廠建立者,是溫州近代著名企業家,商界翹楚。

因宅留名的鳌江蔡落(郎)橋人金仲英

金仲英與王理孚又是兒女親家。據金陽《彭城金氏宗譜》記載,金仲英女适鳌江王載昌。從《王理孚先生年譜》可知,王載昌是王理孚與原配陳氏夫人生的長子,字東明,生于光緒二十年(1894)三月十六日,卒于1949年10月19日。王載昌曾就讀浙江省立甲種商業學校,後又到北京國立陸軍軍需學校求學畢業,曾任浙江省防軍軍需處處長。

因宅留名的鳌江蔡落(郎)橋人金仲英

金仲英是黃埔軍校第四期教官張锟(叔玉)的姐夫。張锟,譜名:張萬锟、字叔玉,生于清光緒十三年(1888)十二月十六(公曆2月7日),其父,張培慶,今鳌江鎮下埕村人,育有兩子:張世門、張世藩。張锟姐姐嫁給霞廠(今下廠)村金仲英,張锟系金仲英姻弟,也稱内弟。

1906年,二十歲的張锟,報考江北陸軍學堂。劉紹寬《厚莊日記》載:光緒三十二年(1906)五月初六日:“楊憲楷自清江歸,平陽往投考武備者取三名,張望昆(即張琨)、林允迪,其一萬全人也。”這樣張锟就進入了仕途。民國《平陽縣志》卷三十一《選舉志四》載:“張锟,字叔玉,居下埕,江北陸軍學堂畢業,陸軍步兵中尉。”。軍校畢業後,曾任臨海縣警察所長,在去黃埔軍校之前,張锟有幾年在平陽任縣議會議員,參與縣議會的工作。1926年在黃埔軍校任第四期訓練部教官。《黃埔軍校平陽(蒼南)校友錄》載,張锟,叔玉,39,副官,浙江平陽鳌江。黃埔軍校第四期出了不少名将,趙尚志、林彪、胡琏、張靈甫就列其中。1927年張锟調南京司令部當上校科長,1929年解甲歸田回到平陽。1947年任平陽民團團長等職。

因宅留名的鳌江蔡落(郎)橋人金仲英

金仲英與平陽拳民運動著名首領金宗材是堂兄弟。從金陽《彭城金氏宗譜》查閱,金宗材與金仲英是同爺爺的堂兄弟,生于同治癸酉年(1873)6月15日,卒于光緒庚子年(1900)11月11日,配霞廠鄭氏,生一子。金宗材出生貧苦,習武練拳,平時抑暴扶弱,見義勇為,愛打抱不平,在群衆中有很高威望,使他成了平陽拳民運動的著名首領。

因宅留名的鳌江蔡落(郎)橋人金仲英

1899年,山東義和團高舉扶清滅洋大旗,金宗材等就繼承浙南人民反洋教鬥争的傳統,在平陽一帶組織神拳會衆,通過設壇,練拳等形式進行活動。1900年6月,八國聯軍入侵華北,義和團運動席卷全國,清朝統治地位搖搖欲墜。為了維護自己的反動統治,那拉氏招撫義和團。消息傳到平陽,金宗材馬上召集精通拳棒的雪景和尚以及人稱“三姑娘”的陳章氏,讨論會事;決定以北方義和團為号召,提出除滅洋教為口号,印發雙龍票布,以志反洋;散布揭帖,揭露教會、教士的種種罪行。從者蜂起,鳌江南北群眾紛紛加入神拳會。

因宅留名的鳌江蔡落(郎)橋人金仲英

平陽神拳會的蓬勃發展,引起了清朝地方官僚的重視,7月10日,溫州知府來平陽招撫神拳會。金宗材利用這一有利時機,宣布起事。正式舉起反帝鬥争大旗,搗毀教堂,驅逐教士,攻打平陽縣城。進江南上瑞安,處處搗毀洋教堂,聲勢浩大,洋教士和反動勢力望風喪膽。這也震驚了反動官吏,兩江總督、湖廣總督策劃所謂東南互保,不惜出賣民族利益,下令保護教堂。溫處道巡道王祖光下令捉拿金宗材等神拳會首領。8月6日受地主團練的包圍金宗材不幸被捕,8月9日在溫州城英勇就義。

因宅留名的鳌江蔡落(郎)橋人金仲英

《劉紹寬日記》中對金宗材神拳運動有多處記載,其中在光緒二十六年五月寫到:廿五日乙醜,晴。鄭家墩之齋匪金宗才(材)分散飄布,今已明目張膽,木橋頭一帶頗為風動,看來團練之舉似不可緩,不知大才有以相教否也?在五月二十八日又寫到:晚聞金宗财(材)明日有三千人來江南,五百人到張家堡雲。

關于金仲英的生平情況,筆者目前知道的就是這些了,不足之處,敬請文史工作者和愛好者批評斧正!

參考書目及文章

1.《王理孚集》《溫州地方文獻叢書》整理出版委員會

2.《劉紹寬日記》《溫州地方文獻叢書》整理出版委員會

3.《平陽曆代名人.金宗财》 作者:林開康

4.《金仲英宅文物保護修繕工程方案設計文本》 上海天演建築 物移位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5. 金陽《彭城金氏宗譜》

6.《鳌江人張锟,曾任黃埔軍校教官,是林彪、張靈甫的老師》 作者:陳聘

7.《平陽教育志》 平陽教育志編纂委員會

來源:文荟平陽

作者:洪玉暢

責編:陳培勇 稽核:杜友男

監制:潘瑞波 鄭月麗

如有侵權或違規内容,請聯系我們

小編邀你收藏平陽第一時間

微信改版啦!

學會以下三步,将我們設定成星标!

這樣,就能每天及時收到新聞推送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