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人的存錢辦法你知道多少?“此地無銀三百兩”也是其中一種方法

最開始的物質交換就是人類當時使用的貨币。在原始社會,人們如果需要材料,便會用易貨來交換。比如用一頭豬換一把錘子。但有時會受到材料種類的限制,我們必須尋找雙方都認可的商品進行交換,就是原始貨币。

貝殼是是人類文明最早使用的貨币。貝殼的形狀又小又硬,便于攜帶。對于早期的中華内地的文明來說,獲得貝殼并不容易,不會被貶值。漢字中與錢有關的字多為“貝子邊”,原因便在于前期的貨币是貝殼。

古人的存錢辦法你知道多少?“此地無銀三百兩”也是其中一種方法

不過呢,經過許多年的曆史變遷,在現代社會中,用作交易的物品已經漸漸地被金屬和銀屬所取代。而使用金屬銀屬的好處是它們無法從大自然中擷取,隻需人力便可。也更容易儲存。

《論語》中這樣說道:“奢則不遜,儉則固。與其不遜也,甯固”這句話的意思是奢侈就會顯得毫不謙遜,勤儉持家則會顯得寒碜,與其不謙遜,甯可寒碜。亂花錢便是敗家子的象征,是以中國古人就喜愛把錢儲蓄起來。

曆史上的商纣王就是因為敗家而輸掉了國家。纣王還在位時,商朝還是十分強大的。但他總是貪得無厭,為使自己的欲望得到滿足,大量增加賦稅,從百姓那兒搜刮錢财填充自己的錢庫。還到處搜集奇珍異寶,放在王宮中,供自己欣賞。

古人的存錢辦法你知道多少?“此地無銀三百兩”也是其中一種方法

纣王把酒裝滿池子裡,把肉懸挂在樹林裡,讓他們光着身子在肉林裡嬉戲追逐。還派人在沙子中建造宮殿,抓來奇珍異獸,供他和妃子們遊賞玩樂。這樣的極度腐化,不僅害苦了百姓,還敗壞了國家,最終導緻走向滅亡。

還有在《紅樓夢》中的第36回,史湘雲在薛寶钗的幫助下,請大家吃了滿桌的螃蟹宴。這頓螃蟹宴花銷被劉外婆在宴會上說了出來,加上桌上的酒菜共花了二十多兩銀子。這是什麼概念呢?相當于普通老百姓的一年多的生活費了,這得多奢侈啊!

古人的存錢辦法你知道多少?“此地無銀三百兩”也是其中一種方法

謹記曆史,人們漸漸的養成了持儉節約,存錢的習慣。在現代,可以把錢存進銀行。先給自己定個小目标,比如一個月先存1000元,并轉入一個基金賬戶,在標明存錢的固定時期。或者開一個賬戶,存自己的零花錢。

但古人沒有銀行,他們是怎樣存錢的呢?普通的老百姓錢不多,會把銅錢穿成一串,挂在自家的房屋梁上,又叫作“撲滿”。古代的小偷就喜歡爬到梁上偷錢,這就是“梁上君子”的由來。而小偷也很喜愛上梁,因為梁上有錢。

古人的存錢辦法你知道多少?“此地無銀三百兩”也是其中一種方法

比較有錢的大戶會建造窖藏,“窖藏”可以把金銀财寶放在壇子裡或埋在地下,保證不會輕易地腐化。是以需要“掘地三尺”,規模也比較大。“此地無銀三百兩”的笑話便來源于此。

1970年的考古挖掘中,發現了一批規模較大的窖藏出土文物。當時在何家村基地上,人工挖出來了嘴壇和銀罐。打開一看,裡面儲藏着金條,玉器,金銀首飾等重要物品達上千件。後經過考古學家考證,是唐朝時期的人所留下來的。

古人的存錢辦法你知道多少?“此地無銀三百兩”也是其中一種方法

除了“窖藏”之外,還有壁藏和多層埋藏法等方式。壁藏就是将金銀财寶藏在牆壁的縫隙之中。當時漢武帝劉徹在拆孔子老宅時,在牆縫中發現了孔子留下來的《春秋》、《論語》等書。曆史中被稱為“孔壁中經”。

“多層埋藏法”是在窖藏的基礎上繼續挖,采取分層方式。先放第一層,蓋上泥土再放第二層,多的達四、五層。為加強各層,用用闆磚進行疊壓,每層之間都要用米糊加上石灰封緊。這樣,即使有盜墓者來挖,也隻能挖到最上層的。

古人的存錢辦法你知道多少?“此地無銀三百兩”也是其中一種方法

聽說在民國年間,著名醫生陳樹仁,得知家裡埋了20個壇銀子,便叫人來挖親眼目睹了家裡的這種深挖分層的窖藏方式。一開始隻挖出了8缸,還有十幾缸,擴大面積,怎麼挖都沒挖到,難道被盜了?後來有經驗的長輩說要繼續深挖,最終挖出了埋在分層深處的12缸銀子。

古人為了防止盜墓賊,絞盡腦汁,想出各種方法奇招藏錢,還設定了機關,這樣就算是竊賊來了,也來不及挖,是以說古人的智慧是非常聰明的。

古人的存錢辦法你知道多少?“此地無銀三百兩”也是其中一種方法

随着曆史被滄桑掩埋,古人也會經常挖掘那些曆史悠久的老房子裡儲存的錢。古代沒有現“挖出文物上交”的國家規定,是以在宋朝,有些百姓往往會因為挖出那些金銀珠寶而暴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