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上蒙古入侵中原國家,與日本入侵中國,在性質上有何不同

很多人把當年蒙古人(包括滿清)入侵中原國家,和日本人入侵中國這兩個曆史事件的性質分不清楚。因為分不清楚,是以就把這兩個曆史事件混為一談,認為蒙古人入侵中原國家,與日本人入侵中國是一樣的。進而出現了割斷曆史,認為元朝不是中國曆史一部分的這種錯誤說法;或者就像抗日戰争時期的那些漢奸一樣,認為既然我們承認蒙古人入侵中原國家,那麼就應該同樣承認日本人入侵中國。

那麼,為什麼蒙古人入侵中原國家,與日本人入侵中國,在性質上是不一樣的呢?

曆史上蒙古入侵中原國家,與日本入侵中國,在性質上有何不同

一、根脈不同。

事實上,無論是蒙古人還是中原地區的漢人,他們的根脈都是一樣的。《史記》曾記載,匈奴人是夏朝的後裔。而匈奴人又是北方少數民族中,最早崛起,也是最為強勢的一個民族。匈奴人後來被中原國家打敗以後,通過不斷分化和遷徙,最終形成了多個民族。應該說,蒙古族也是匈奴族後代形成的。

總之,蒙古族和中原的漢族,在起源上是差不多的,都是從同一個老根上發芽壯大的。

日本人不一樣。雖然我們現在有一種說法認為,日本人是徐福的三千童男童女後代。但是,這隻不過是一種猜測而已,并沒有曆史證據。是以,我們現在的曆史定論是,日本的大和民族和中華民族,并不是同一個起源的民族。

曆史上蒙古入侵中原國家,與日本入侵中國,在性質上有何不同

二、文化不同。

蒙古人的遊牧文化,和中原漢族的農耕文化,雖然有很大的差別,但事實上又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蒙古文化是深受中原地區文化影響的。

這是因為,在長時間裡,中原國家和北方少數民族之間,有一種朝貢體系。北方的少數民族,一直以來就奉中原地區的國家為宗主國,而他們則是藩屬國。

所謂的藩屬國,和藩王的性質是一樣的。隻不過藩王與中央皇權更近一些,藩屬國隔得稍遠一些而已。但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政治規則,就是可以在自己的國家裡,有一定的自主權,總體上是必須服從于中央政府的。

這種藩屬關系,是深受周朝分封制影響的。雖然周朝的分封制已經消失了,但是影響還在。

北方的少數民族,也曾多次和中原地區的國家對抗,但是,對抗事實上是服從的一種延續。很多時候,北方的少數民族,是用對抗的方式表示服從。這就相當于在一個大家庭裡,有些孩子不聽父母的管教,但是他并不是不認父母。他們不聽管教的目的,是想從父母那裡獲得更多的好處。

日本在曆史上,幾乎沒有和中原國家有過朝貢關系。雖然中原國家也曾經對日本進行過分封,但都是非常少的。雖然日本也多次派人到中原國家來學習文化,他們的文化也深受中原國家的影響,但是他們已經自成一套,算是一個比較完善的系統。

這就使得日本和中原地區國家,在文化上是有沒有更大的認同感的。舉個例子,中國古代中原國家的侵略性是不強的,而日本由于長期生活在島上,是以一直有很大的侵略性,總想着不斷對外擴張。

曆史上蒙古入侵中原國家,與日本入侵中國,在性質上有何不同

三、融合不同。

北方的少數民族和中原地區的國家,在發展過程中有着多次反複的融合過程。就相當于一副同樣的牌,已經被多次推倒,重新組合起來了。

中原地區和北方少數民族地區,是互相需要的,北方少數民族地區不出産糧食、茶葉等生活必需品。這些必需品,隻能從中原地區獲得。而中原地區不出産戰馬,這些戰馬,也隻能從北方少數民族地區那裡獲得。

日本顯然是不一樣的。日本的經濟,并不依賴古代中原地區的經濟,古代中原地區的經濟也不依賴日本經濟,兩個地方的經濟,是獨立發展的,很少有交叉的情況。

從以上的分析,我們就可以看出,當年的蒙古人和近代的日本人,對于中華民族來說,完全不是同一個概念,是以不能夠把它們混為一談。

(參考資料:《中國通史》《日本史》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