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河南90歲老農去世,遺物中的一張破舊獎狀,揭曉他特等功臣的身份

2011年3月,這天上午8時許,河南省靈寶市政府中心從業人員正在進行工作交接。此時,市政府中心辦公廳門外,一位穿着樸素的中年男子,懷裡揣着一個長方形的紅盒子,小心翼翼地走入辦公廳。

進入大廳後,他徑直走到咨詢台處,将懷裡的盒子放在桌子上,打開,從裡面拿出一張已經泛黃、殘破的獎狀。他十分小心地将獎狀展開在從業人員面前,請從業人員鑒别真僞。從業人員仔細觀察了一番後,大吃一驚。

河南90歲老農去世,遺物中的一張破舊獎狀,揭曉他特等功臣的身份

這殘破的一張黃紙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特等功臣”的獎狀,在當時可謂是“價值連城”。從業人員仔細觀察面前這個男子,皮膚黝黑,滿手老繭,衣着樸素,活脫脫一個農民形象,怎麼會有這樣一份獎狀呢?這張“陳舊獎狀”的背後又隐藏着怎樣的故事呢?

九旬特等功臣 青年勇剿匪

經過政府專業人員的鑒定,這張殘紙不論是材質、磨損度,還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獎章看來,這确實是一份真實的“特等功臣”獎狀,而分發年份正是建立新中國後的第二年。

中年男子得到消息後,頓時淚流滿面。他幾近哽咽地對政府說,“這是我們子妹幾個,整理我父親遺物時發現的。父親什麼也沒給我們留下,隻剩這一份陳舊獎狀了。”政府的從業人員卻說,“老先生留下的還有一身的傲骨,這更為‘無價之寶’。”

河南90歲老農去世,遺物中的一張破舊獎狀,揭曉他特等功臣的身份

随後,經政府從業人員調查檔案後發現,原來這份獎狀的獲得者,正是當國中國人民解放軍華中河南軍區的“剿匪英雄”——盧文煥。

盧文煥,1921年出生于河南省靈寶市的一個小鄉鎮裡。當時正值軍閥混戰時期,時局動蕩不堪。後來的中原大戰,可謂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大規模、耗時最長的新軍閥混戰。而河南作為戰役的主戰場之一,可以說是烽火連天,河南老百姓的生活也受到戰争影響,從最初的安甯變得混亂、貧窮。

此時,盧文煥還僅僅隻是一個不滿10歲的小孩子,但因他父母都在戰火中喪生,他早早便擔起了“大人”的責任,去往當地有錢人家當長工掙生活費。

河南90歲老農去世,遺物中的一張破舊獎狀,揭曉他特等功臣的身份

當時,地主階級與資産階級正值“鼎盛”時期,又恰逢戰亂,他們大都仗着自己有錢有勢,對貧窮人家肆意打罵,可以說是“無法無天”。

而盧文煥就是在東家的打罵中成長的,這種惡劣環境卻沒有改變他善良的本性,反而給予他一份想要打破階級差異、改變動蕩時局的堅定。随着盧文煥年齡的增長,他想要将願望變成現實的“欲望”更加強烈,然而由于機遇未到,盧文煥始終沒有找到正确的道路,去實作願望。

1942年7月,地處中原腹地的河南剛經曆過日本軍隊慘無人道的洗劫,又迎來了一次大的災難——饑荒。這連番的“天災人禍”令原本不堪重負的河南,更是羸弱不已,甚至出現“人吃人”的非人類現象。

河南90歲老農去世,遺物中的一張破舊獎狀,揭曉他特等功臣的身份

此時,八路軍的援助給河南人民帶來希望。這讓盧文煥笃定了心中參軍、為國盡忠的想法。1948年,盧文煥報名參軍,跟随中國共産黨的步伐一同走上了消滅地主階級階級,建立和平社會的道路。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北京天安門廣場正式宣布成立,中國人民真真正正站了起來。在這場國共内戰中,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反動派大敗,被迫撤退海外地區。而在撤退前,蔣介石為了日後的“東山再起”,在各地留下了不少的國民黨殘餘勢力,甚至不惜拉攏“土匪”為伍,而李子奎就是其中之一。

李子奎是何許人也?為什麼蔣介石要“拉攏”這樣一個人呢?可以說,李子奎能得到蔣介石的“賞識”,全靠他的心狠手辣。李子奎從小就是一個“土匪霸王”。年僅15歲的他本應在學堂裡安穩地念書,而他卻選擇辍學,幹起了打家劫舍的勾當,在各家土匪窩裡“打工”。

河南90歲老農去世,遺物中的一張破舊獎狀,揭曉他特等功臣的身份

後來,為了創立屬于自己的勢力,李子奎巴結靈寶縣區長李學正,打着“鎮壓土匪”的名号,收歸土匪。甚至聯合當地國民黨反動派部隊和地主階級武裝,對當時在靈寶解放區,進行土改工作的農民幹部和農民翻身隊員,伸出“毒手”,瘋狂殺害了約600餘人,制造了轟動一時的“靈寶慘案”。

李子奎這一舉動,引起了國民黨上将胡宗南的注意,并将他提拔為靈寶縣保安團團長。于是,“聲勢浩大”的“山寨大王”李子奎就帶領他的一幫“弟兄”們,投靠國民黨,整編為國民黨暫三縱隊第一團,由李子奎任團長。并在6月跟随暫三縱隊的司令劉希程,集中5000餘人在靈寶發動起義,偷襲靈寶縣城。

河南90歲老農去世,遺物中的一張破舊獎狀,揭曉他特等功臣的身份

這場起義嚴重危害了新中國的人民政權,中共中央得知後,迅速派遣駐紮在河南邊界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前往“鎮壓”。而作為河南邊防軍人之一的盧文煥也在其中,這是他第一次與李子奎打照面。這一次,李子奎落敗,倉皇逃亡河南函谷關馬家寨。

此時的新中國雖然成立不久,但各地地方政府相繼建立,土地改革、減租減息、消滅地主階級等運動不斷深入。為了維護、切實保障農民權利,中共中央下達“剿匪”指令,指令各地“堅決、快速、徹底地肅清匪患,讓匪徒在人民視野中消失”。

于是,各地展開了如火如荼的“剿匪”行動。作為豫西的“名匪”,李子奎被列在人民解放軍“剿匪”名單的首位。而盧文煥所帶領的隊伍,作為剿匪突擊隊沖在前頭,他與李子奎可謂是展開了一場鬥智鬥勇的“鬥争”。

河南90歲老農去世,遺物中的一張破舊獎狀,揭曉他特等功臣的身份

1949年12月初,盧文煥帶領突擊隊中12名精幹戰士率先前往李子奎在函谷關鎮馬家寨村的“老巢”。然而,李子奎是什麼人?他可是性情乖張,殺伐決斷的“老狐狸”,豈會老老實實待在老家,等着被抓?

早在盧文煥前腳剛進村,李子奎的手下便探到風聲,上報給李子奎。得到消息的李子奎趕忙攜帶着他的“猢狲”逃往當地地主建治安的家中。

俗話說“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李子奎就是鑽了這樣的空子,三番幾次從剿匪隊伍的眼皮子底下逃走。而突擊隊在經曆了李子奎的“戲耍”後,也總結了失敗經驗,對他的逃跑手段了如指掌。

河南90歲老農去世,遺物中的一張破舊獎狀,揭曉他特等功臣的身份

在最後一次戰鬥中,盧文煥帶領突擊隊并沒有直奔李子奎的家,而是悄悄地沿地主建治安家的方向走去。盧文煥心想,這次捉拿李子奎定是輕而易舉。然而,當盧文煥等趕到建治安家中搜查了一番後,發現竟然沒有李子奎的身影。

這讓盧文煥犯難了。李子奎逃往建治安家,是衆人肉眼可見的事。可如今他卻不在建治安家裡,外面到處都是部隊的眼線,他又能跑去哪裡?

盧文煥思慮半刻後,他讓隊員将窯洞主人建治安押來訊問。盧文煥掏出手槍,放在建治安眼前,問“李子奎在哪裡?”。可建治安作為一個老地主,也是見過大風大浪的人,如今這場面,他也不慌張,對于盧文煥的問題,他隻是打着馬虎眼,嬉笑道“我沒見過這個人”。

河南90歲老農去世,遺物中的一張破舊獎狀,揭曉他特等功臣的身份

幾番訊問後,建治安始終沒有松口。随後,盧文煥被逼無奈拉出建治安家人的安全“威脅”建治安。建治安對外雖是冷血,但對于家人,他倒是十分關切的。見狀,建治安立馬就乖順了許多,不出一刻,便将李子奎的所在透露出來。

原來,李子奎選擇建治安家作為“安居點”,并非隻是因為“危險即安全”,還因為建治安家的窯洞四通八達,不易找到他準确的方位。簡而言之,就是易守難攻。

得到消息後,盧文煥立即帶領戰友前往邊上的窯洞,将屋内、門外的兩個出口全部圍堵起來。可接下來的問題,又令盧文煥再次犯難了。這個窯洞内部還有一個暗洞,通向不明,而據建治安口供,李子奎就在這個暗洞中。這個暗洞裡漆黑一片,常人識路就很困難了,更不用說辨人了。要想活捉李子奎,必須要安排一名人員冒險隻身前往暗洞。

河南90歲老農去世,遺物中的一張破舊獎狀,揭曉他特等功臣的身份

盧文煥首當其沖,他一把拉着建治安走在自己前面引路。李子奎身在洞中,将外面盧文煥的一舉一動看的一清二楚。建治安摸索着緩緩向前移動,李子奎小心翼翼地避着建治安和盧文煥方向移動。

突然,建治安出聲道“子奎兄,我是建治安,你可千萬不要對我開槍啊!你要是一開槍,我一家人算是都活不成了。”在洞中,隻聽得建治安的聲音回蕩在耳邊,卻聽不到回響。但建治安這一聲卻把盧文煥的位置徹底暴露了。

李子奎怎會放過這個機會,他尋着建治安的聲音,确定了盧文煥的準确位置後,立馬想側身閃動到盧文煥身後。然而,盧文煥沒有給李子奎這個機會。他感受到身邊活物的移動後,迅速扛起槍抵了過去,直抵到李子奎的腹部。

河南90歲老農去世,遺物中的一張破舊獎狀,揭曉他特等功臣的身份

此時此刻,李子奎的槍口也恰巧正抵在了盧文煥的頭部命穴處。盧文煥命懸一線,他深知李子奎殺人不眨眼,更何況李子奎也明白,如今部隊已經找上門,自己已然難逃一死。此時可以多添一條命給自己“陪葬”,李子奎肯定甚是願意。

可盧文煥不怕死,但他決心要完成任務。畢竟,土匪當道,抓住李子奎就等于抓住了豫西匪患的命根。于是,盧文煥威嚴地說,“你如果開槍,我也緊随你後。我革命路子到底,你也完蛋。”李子奎卻不以為意,他扣動扳機準備給盧文煥一槍,卻不想,子彈竟然卡膛了。

見狀,李子奎随即将槍扔在地上,企圖以此蒙騙盧文煥,讓盧文煥去撿。但偵察兵出生的盧文煥完全不上當,他仍持槍指着李子奎的腹部,厲聲問道,“你是李占彪(李子奎曾用名)?”李子奎點了點頭,盧文煥随即抓起李子奎的衣領,推着他到洞口。

河南90歲老農去世,遺物中的一張破舊獎狀,揭曉他特等功臣的身份

洞外,突擊隊的戰士們都持槍嚴陣以待,聽見腳步聲,便死死盯着洞口。過了一會兒,隻見盧文煥押解着李子奎從洞裡出來,除了衣服略顯淩亂外,毫發無傷。軍民們紛紛上前,将李子奎捆綁,押往政府廳。

由此,靈寶縣為患百年的“土皇帝”被活捉,匪情徹底肅清,老百姓們額手相慶,高呼“共産黨萬歲”。而盧文煥也因活捉李子奎,出色完成任務而一舉成名。

1950年3月3日,盧文煥被授予“特等功臣”獎狀,并由開國上将、司令員陳再道等首長親自簽署,河南軍區總司令親手頒給了盧文煥。

河南90歲老農去世,遺物中的一張破舊獎狀,揭曉他特等功臣的身份

甘食人間清苦 一身傲骨留人世

盧文煥捉匪的英雄事迹在當時盛極一時,《河南日報》等報紙對盧文煥也是贊譽有加。然而,為何曾經的“特等功臣”卻淪落為貧困的農戶?難道當時政府沒有給盧文煥安排工作嗎?

其實,細數過往。1951年,政府不止一次地為盧文煥介紹工作。可盧文煥一直認為,自己活捉李子奎隻是盡本分的事,不算功績。而“無功不受祿”,他若接下政府給予的工作,心中有愧。是以,盧文煥婉拒了所有的留職,回到了老家,在家中務農為生。

後來,随着時間的淡去,盧文煥老先生的英雄事迹也被世人們遺忘。而盧文煥老先生自他歸鄉後,對于之前參與剿匪一事隻字不提,甚至對自己的兒女也是閉口不談,隻當曾經榮耀為過眼煙雲。是以,村裡的人和子女們都認為盧文煥隻是去當了幾年兵,年齡大了便還鄉了而已。

河南90歲老農去世,遺物中的一張破舊獎狀,揭曉他特等功臣的身份

1978年,各地實行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包産到戶。盧文煥一家人積極響應黨的号召,努力務工。但即使起早貪黑地做活,盧文煥一家的糧食卻始終不夠。為此,家裡人的争吵就沒有斷過。

當時,政府早就貼出告示,明确表示但凡是之前參加過革命的軍人,都可以憑借軍人身份領取救濟糧。然而,盡管盧文煥一家的生活拮據至此,盧文煥也沒有申請過一次救濟糧。村裡的幹部回憶起盧文煥老先生時,都感慨道“老英雄是個有傲骨的人,一生從未求人,也沒伸手向政府要過什麼……”

河南90歲老農去世,遺物中的一張破舊獎狀,揭曉他特等功臣的身份

1984年,為了撫慰在戰争中付出血淚的革命軍人,國家政府決定對符合條件的複員軍人實行定期的補助,平均每名老軍人每月補助6到9元。盧文煥本身是不願接受的,但為了配合政府工作,他接下了這高達9元的補助費。

後來,随着國家經濟的發展,政策也随之調整,到老先生去世前,他每月可得到的補助費高達385元。除此之外,老先生沒有向政府要過什麼、提過什麼要求。

2011年3月,盧文煥老先生因病逝世。在整理遺物時,老先生的兒子無意間發現了由司令員親署的“特等功臣”的獎狀。起初,幾人隻以為是平常的獎狀。當看到“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印章時,幾人方覺不對,父親的身份一定不簡單。于是,便有了開頭的那一幕。

河南90歲老農去世,遺物中的一張破舊獎狀,揭曉他特等功臣的身份

而老先生的“特等功臣”的故事至他去世的那一刻,也沒有向子女講過一次。正如陽平鎮黨委副書記王少宣所說,“盧文煥老先生是一個平凡又偉大的真英雄,精神财富就是他留下最為寶貴的精神财富”。

雖然此刻老先生已不在人世,但老先生淡泊名利、自甘清苦的精神永遠活在人們心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