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廣的委屈,你是否能懂?

為替蒼生伸枉濫,幽燈清淚譯殘篇;

從來毀譽他人事,一瓣心香留世間。

——為《古案今讀》作。

《古案今讀》——262.李廣自盡

上文我們提到,李廣因為被匈奴俘虜而後逃回漢朝,被判了死刑,李廣得以交納贖金免死。

過了幾年後,李廣将軍又重新得到了任用帶兵跟随衛青将軍繼續抗擊匈奴。

公元前119年,大将軍衛青、骠騎将軍霍去病,又要帶兵出擊匈奴。李廣數次向漢武帝請求跟着去打仗,結果漢武帝認為李廣年紀已老,沒有允許。

然而,李廣将軍一生都獻給了與匈奴作戰,想憑借戰功得以封侯也是李廣将軍唯一的夢想了。現在,他已經是60歲的人了,又有一身武藝,如果這次與匈奴作戰不能參加,那麼李廣就再也沒了封侯的希望了。

是以,李廣将軍又再次強烈要求去與匈奴作戰,漢武帝沒辦法,最終同意了,并任命李廣為前将軍。

李廣的委屈,你是否能懂?

同意是同意了,但是漢武帝私下裡對這次出擊匈奴的總指揮大将軍衛青說:“我雖然同意了讓李廣将軍的請求,但是我找人給李廣算過命,他命運不好,使用他恐怕會出問題、不吉利,你就不要重用他了。”

衛青帶領李廣等将軍就出發了,剛出了邊塞就捉住了一名匈奴的俘虜,知道了匈奴單于的位置。衛青就親自帶領精兵直接朝匈奴單于的位置趕去,而把前将軍李廣的部隊并入右路軍,從東側出發,進行迂回策應。這種安排,就等于是主戰場上沒有李廣什麼事了,将來功勞也就沒有李廣的份了。

李廣非常不高興,就向衛青請求:“大将軍,我對您的行軍安排有點意見。我本是被任命為前将軍,理應去前鋒作戰,可是卻安排我部從東道策應。而且,我從年少時一直到現在都與匈奴作戰,這也是我一生的夙願,現在請讓我擔任前鋒,與匈奴單于決一死戰。”

衛青沒有同意李廣的請求。當時公孫敖将軍剛因作戰失利被免去侯爵,現在擔任中将軍跟從大将軍衛青,而且公孫敖曾救過衛青的命,衛青有意讓公孫敖跟從自己去攻擊匈奴,這就是給公孫敖立功的機會。

李廣知道了這些情況,越想越氣,就又去找衛青反映,希望衛青收回成命。衛青沒有同意,就派軍中長史下指令請李廣與右将軍趙食其彙合。李廣帶着憤怒也不和衛青報告,就帶着自己的隊伍去和右将軍部彙合了。

帶着憤怒上路,能走好嗎?結果是把隊伍帶偏了,迷了路,落在了大将軍衛青的後面。大将軍衛青帶領部隊趕到匈奴單于的駐地附近時,匈奴單于已經逃走了,殲滅匈奴的目的也沒有實作,衛青隻好帶着部隊又傳回了。

回來的路上,這才碰到李廣的部隊。衛青就安排人給李廣的部隊送去幹糧和酒,同時問了一下李廣他們迷失道路的情況。

其實,衛青這麼做的很對,并沒有責怪李廣等将軍,而且還送去了幹糧和酒進行慰問。但是,整個與匈奴作戰的情況,衛青需要給漢武帝上一個報告,長史就急切的要求李廣的幕府人員前來審問對質李廣部隊迷失道路情況。

這時,李廣火了。李廣說:“我的部屬校尉們沒有錯,是我自己迷失了道路。我親自去向大将軍解釋!”這看出了李廣的擔當,其實李廣曆史上真的對自己的部屬挺好的。

李廣到了大将軍的幕府解釋完之後,回到自己的帳内。李廣同自己的部下談了一些自己在大将軍幕府那受審問的情況,感慨的說道:“我從少年起與匈奴作戰大小七十多仗,如今有幸跟随大将軍出征攻擊匈奴單于,可是大将軍卻調我去走迂回繞遠的東路,偏偏又迷失道路,難道這不是天意嗎!現在我已經60多歲了,不能再受那些刀筆吏的侮辱了。”于是就拔刀自刎了。

李廣軍中的所有将士都為之痛哭。百姓聽到這個消息,不論認識的不認識的,也不論老的少的都為李廣落淚。右将軍趙食其單獨被交給執法官吏,應判為死罪,用财物贖罪,降為平民。

【原文】出自《史記 李将軍列傳》:軍亡導,或失道,後大将軍。大将軍與單于接戰,單于遁走,弗能得而還。南絕幕,遇前将軍、右将軍。廣已見大将軍,還入軍。大将軍使長史持糒醪遺廣,因問廣、食其失道狀,青欲上書報天子軍曲折。廣未對,大将軍使長史急責廣之幕府對簿。廣曰:“諸校尉無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至莫府,廣謂其麾下曰:“廣結發與匈奴大小七十餘戰,今幸從大将軍出接單于兵,而大将軍又徙廣部行回遠,而又迷失道,豈非天哉!且廣年六十餘矣,終不能複對刀筆之吏。”遂引刀自刭。廣軍士大夫一軍皆哭。百姓聞之,知與不知,無老壯皆為垂涕。而右将軍獨下吏,當死,贖為庶人。

【古案今讀】

李廣就這麼自刎了。李廣的一生,是相當悲催的,許多不如他的人都封了侯爵,而他一生卻沒有受封,是以世上才有了“李廣難封”這個典故。讀完李廣的曆史,如果你不在體制内,如果你沒有遇到過心中有志向、自負有才華而又被排擠冷落的遭遇,你是不會了解“李廣難封”的凄冷的。

李廣太想因為戰功而封侯了,太想了。是以他才數次去央求漢武帝讓他去目前将軍,帶兵與匈奴作戰。雖然漢武帝迫于李廣的請求,不得不任命他為前将軍,但是在關鍵使用的時候,漢武帝還是給衛青講,不要讓他去幹前将軍的事情,前将軍隻是一個虛名而已,是權宜之計。

漢武帝不重用李廣,大将軍衛青也隻能根據漢武帝的旨意去辦事,也不能重用李廣。任憑李廣怎麼争辯、表現,在任務配置設定上就把李廣給擠出去了。這時,能夠救李廣的,就是上天給他一個突然立功的機會了。人,時運不濟的時候隻能等待。

李廣為什麼要自盡呢?因為他在和大将軍幕府裡的長史等人溝通後發現,他們給李廣迷失道路的事情已經定了性,就是犯了軍法要判死罪。李廣是很冤的,但是有冤卻無法解釋清楚,無法取得長史等人的諒解。平常沒處好關系,犯事了,肯定會扣法律條文整死李廣。這就是李廣的悲哀,沒處理好與大将軍衛青及其幕府人員的關系,隻能眼睜睜的讓這些人拿法律條文來說事。李廣是有志氣的将軍,不能忍受這些苛刻之人的侮辱,就隻能選擇自盡了,為自己留下一些人性的尊嚴。

李廣想得到侯爵,是太想得到了,是以他就為了這個目标在辛苦委屈着自己,已經60多歲了,還要風餐露宿的去受苦,還要決一死戰的去冒險,還要央求着受着别人的窩囊氣,李廣實在是自取其辱。其實,李廣早就該退了,他沒有想明白,封侯的事哪是和戰功挂鈎的?是和漢武帝挂鈎的。再者,李廣已經是将軍了,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回到家中含饴弄孫豈不更好?

李廣所面對的那些刀筆吏是相當的苛刻而且沒辦法通融。法律本身就是人定的,這些刀筆吏可以根據自己的意圖來尋找适合的條文。這些執法者的苛責,其實是法律的悲哀。有的時候,他們還會因為要處理一個人,然後想辦法制定一個新的條文,或者特意找一個能牽強附會的條文,來嚴苛執法。這些苛刻的刀筆吏,為什麼會如此呢?核心的問題要麼是上方的上司要求的,要麼就是自己的私利得不到滿足的,隻有苛刻才能顯出他們的作用和價值。在苛刻之人的眼裡嘴裡都是他們苛刻的回答,我們在執行我們的職責。他們的職責是神聖不可侵犯的。他們從來不會主動的去考慮别人的苦難,反而以刁難他人為樂。

(過年啦,家裡擺幾個這樣的小燈是多麼的溫馨吉祥!)

(原創不易,未經允許,嚴禁私自抄襲、轉載)

《古案今讀》太需要您的支援了,您的點贊就是我們的動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