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替苍生伸枉滥,幽灯清泪译残篇;
从来毁誉他人事,一瓣心香留世间。
——为《古案今读》作。
《古案今读》——262.李广自尽
上文我们提到,李广因为被匈奴俘虏而后逃回汉朝,被判了死刑,李广得以交纳赎金免死。
过了几年后,李广将军又重新得到了任用带兵跟随卫青将军继续抗击匈奴。
公元前119年,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又要带兵出击匈奴。李广数次向汉武帝请求跟着去打仗,结果汉武帝认为李广年纪已老,没有允许。
然而,李广将军一生都献给了与匈奴作战,想凭借战功得以封侯也是李广将军唯一的梦想了。现在,他已经是60岁的人了,又有一身武艺,如果这次与匈奴作战不能参加,那么李广就再也没了封侯的希望了。
所以,李广将军又再次强烈要求去与匈奴作战,汉武帝没办法,最终同意了,并任命李广为前将军。

同意是同意了,但是汉武帝私下里对这次出击匈奴的总指挥大将军卫青说:“我虽然同意了让李广将军的请求,但是我找人给李广算过命,他命运不好,使用他恐怕会出问题、不吉利,你就不要重用他了。”
卫青带领李广等将军就出发了,刚出了边塞就捉住了一名匈奴的俘虏,知道了匈奴单于的位置。卫青就亲自带领精兵直接朝匈奴单于的位置赶去,而把前将军李广的部队并入右路军,从东侧出发,进行迂回策应。这种安排,就等于是主战场上没有李广什么事了,将来功劳也就没有李广的份了。
李广非常不高兴,就向卫青请求:“大将军,我对您的行军安排有点意见。我本是被任命为前将军,理应去前锋作战,可是却安排我部从东道策应。而且,我从年少时一直到现在都与匈奴作战,这也是我一生的夙愿,现在请让我担任前锋,与匈奴单于决一死战。”
卫青没有同意李广的请求。当时公孙敖将军刚因作战失利被免去侯爵,现在担任中将军跟从大将军卫青,而且公孙敖曾救过卫青的命,卫青有意让公孙敖跟从自己去攻击匈奴,这就是给公孙敖立功的机会。
李广知道了这些情况,越想越气,就又去找卫青反映,希望卫青收回成命。卫青没有同意,就派军中长史下命令请李广与右将军赵食其汇合。李广带着愤怒也不和卫青报告,就带着自己的队伍去和右将军部汇合了。
带着愤怒上路,能走好吗?结果是把队伍带偏了,迷了路,落在了大将军卫青的后面。大将军卫青带领部队赶到匈奴单于的驻地附近时,匈奴单于已经逃走了,歼灭匈奴的目的也没有实现,卫青只好带着部队又返回了。
回来的路上,这才碰到李广的部队。卫青就安排人给李广的部队送去干粮和酒,同时问了一下李广他们迷失道路的情况。
其实,卫青这么做的很对,并没有责怪李广等将军,而且还送去了干粮和酒进行慰问。但是,整个与匈奴作战的情况,卫青需要给汉武帝上一个报告,长史就急切的要求李广的幕府人员前来审问对质李广部队迷失道路情况。
这时,李广火了。李广说:“我的部属校尉们没有错,是我自己迷失了道路。我亲自去向大将军解释!”这看出了李广的担当,其实李广历史上真的对自己的部属挺好的。
李广到了大将军的幕府解释完之后,回到自己的帐内。李广同自己的部下谈了一些自己在大将军幕府那受审问的情况,感慨的说道:“我从少年起与匈奴作战大小七十多仗,如今有幸跟随大将军出征攻击匈奴单于,可是大将军却调我去走迂回绕远的东路,偏偏又迷失道路,难道这不是天意吗!现在我已经60多岁了,不能再受那些刀笔吏的侮辱了。”于是就拔刀自刎了。
李广军中的所有将士都为之痛哭。百姓听到这个消息,不论认识的不认识的,也不论老的少的都为李广落泪。右将军赵食其单独被交给执法官吏,应判为死罪,用财物赎罪,降为平民。
【原文】出自《史记 李将军列传》: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大将军与单于接战,单于遁走,弗能得而还。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广已见大将军,还入军。大将军使长史持糒醪遗广,因问广、食其失道状,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未对,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而右将军独下吏,当死,赎为庶人。
【古案今读】
李广就这么自刎了。李广的一生,是相当悲催的,许多不如他的人都封了侯爵,而他一生却没有受封,所以世上才有了“李广难封”这个典故。读完李广的历史,如果你不在体制内,如果你没有遇到过心中有志向、自负有才华而又被排挤冷落的遭遇,你是不会理解“李广难封”的凄冷的。
李广太想因为战功而封侯了,太想了。所以他才数次去央求汉武帝让他去当前将军,带兵与匈奴作战。虽然汉武帝迫于李广的请求,不得不任命他为前将军,但是在关键使用的时候,汉武帝还是给卫青讲,不要让他去干前将军的事情,前将军只是一个虚名而已,是权宜之计。
汉武帝不重用李广,大将军卫青也只能根据汉武帝的旨意去办事,也不能重用李广。任凭李广怎么争辩、表现,在任务分配上就把李广给挤出去了。这时,能够救李广的,就是上天给他一个突然立功的机会了。人,时运不济的时候只能等待。
李广为什么要自尽呢?因为他在和大将军幕府里的长史等人沟通后发现,他们给李广迷失道路的事情已经定了性,就是犯了军法要判死罪。李广是很冤的,但是有冤却无法解释清楚,无法取得长史等人的谅解。平常没处好关系,犯事了,肯定会扣法律条文整死李广。这就是李广的悲哀,没处理好与大将军卫青及其幕府人员的关系,只能眼睁睁的让这些人拿法律条文来说事。李广是有志气的将军,不能忍受这些苛刻之人的侮辱,就只能选择自尽了,为自己留下一些人性的尊严。
李广想得到侯爵,是太想得到了,所以他就为了这个目标在辛苦委屈着自己,已经60多岁了,还要风餐露宿的去受苦,还要决一死战的去冒险,还要央求着受着别人的窝囊气,李广实在是自取其辱。其实,李广早就该退了,他没有想明白,封侯的事哪是和战功挂钩的?是和汉武帝挂钩的。再者,李广已经是将军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回到家中含饴弄孙岂不更好?
李广所面对的那些刀笔吏是相当的苛刻而且没办法通融。法律本身就是人定的,这些刀笔吏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图来寻找适合的条文。这些执法者的苛责,其实是法律的悲哀。有的时候,他们还会因为要处理一个人,然后想办法制定一个新的条文,或者特意找一个能牵强附会的条文,来严苛执法。这些苛刻的刀笔吏,为什么会如此呢?核心的问题要么是上方的领导要求的,要么就是自己的私利得不到满足的,只有苛刻才能显出他们的作用和价值。在苛刻之人的眼里嘴里都是他们苛刻的回答,我们在执行我们的职责。他们的职责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他们从来不会主动的去考虑别人的苦难,反而以刁难他人为乐。
(过年啦,家里摆几个这样的小灯是多么的温馨吉祥!)
(原创不易,未经允许,严禁私自抄袭、转载)
《古案今读》太需要您的支持了,您的点赞就是我们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