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軍中将犧牲,毛主席為他開追悼會,被追認為烈士,他有何不同

1939年11月中旬,日軍在北海灣龍門港搶灘登陸後,迅速搶占欽州和防城,并以此為跳闆,北犯廣西南甯,于12月初正式攻占戰略要地昆侖關。

南京國民政府立即組織4個戰區的5大集團軍會戰桂南,其中38集團軍主力第五軍在軍長杜聿明的帶領下,于18日淩晨正式打響血戰昆侖關的戰役戰鬥。

國軍中将犧牲,毛主席為他開追悼會,被追認為烈士,他有何不同

至12月底杜聿明先後三次攻占昆侖關,全殲敵軍一個旅團5000餘人的兵力,并擊斃敵軍少将旅團長中村正雄。至次年1月11日,桂越國際交通線安全無虞,全線暢通,中國軍隊迎來自抗戰開始後,首次經典的殲滅戰大捷。

但在這次戰役結束中,卻有一位指揮部隊反向突圍的國軍中将副軍長在激戰中英勇就義,将生命永遠停留在了碧血千秋的38歲,并獲得了毛主席、周恩來和朱德的聯名題詞,在他犧牲46年後,被國家追認為革命烈士,他是誰?到底有何特殊身份?

鄭作民,祖籍湖南新田,世代貧農,家境貧寒,靠着父親打長短工,堅持讀完了高小和甲種師範,于22歲時投筆從戎,堅決擁護孫中山先生提出的“反帝反封建和扶助農工的民主革命主義”,曾立誓:“長此以身敬獻中國革命,複我中華。”

國軍中将犧牲,毛主席為他開追悼會,被追認為烈士,他有何不同

南下投考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後參加過東征讨伐陳炯明和北伐戰争,因逢戰不怯,遇敵必沖鋒在前,立下赫赫戰功,被提拔當上了主戰團長,有很深厚的革命資曆,并在中原軍閥混戰中有突出表現,戰鬥還沒結束就當上了旅長。

1932年,日軍武裝侵略上海淞滬,鄭作民立即響應19路軍的号召,準備率部南下增援,但卻遭到蔣介石的拒絕,讓他到鄂豫皖地區圍剿紅軍。

鄭作民痛心疾首,眼見家國破碎,就找各種借口推脫戰鬥,堅決不向紅軍開一槍,最後竟然直接拒絕蔣介石圍剿紅軍的指令,遭到免職。

直到1937年抗日戰争全面爆發,國共雙方合作抗日後,鄭作民才在西北王胡宗南的邀請下重新出山,擔任預備第一軍的軍長。

但他對高官厚祿并不感興趣,是以就單方面拒絕胡宗南的邀約,自領第九師師長的職務,南下上海淞滬與敵殊死抗戰,并在臨行前已經留下了遺書。

之後鄭作民還曾先後轉戰湖北武漢和江蘇徐州作戰,冒着猛烈的炮火頑強阻敵,狠狠地打擊了日軍的嚣張氣焰,立下赫赫戰功。

國軍中将犧牲,毛主席為他開追悼會,被追認為烈士,他有何不同

1939年,日軍突然襲擊廣西南甯,截斷桂越國際交通線,嚴重影響到了抗戰大後方的安全。鄭作民接受杜聿明的征調,再次誓師出征,不過這次他好像預感到了自己恐怕難保萬全,就将所有家人全部送回湖南老家,還讓妻子改嫁,并交代一應後事,心無旁骛地奔赴昆侖關前線,決心和日軍血戰到底。

1940年1月初,日軍為了確定攻占南甯,從廣東抽兵增援,又在2月初頻繁派出戰鬥機,依靠空軍優勢轟炸賓陽,嚴重威脅昆侖關。

為救援左翼的36軍,鄭作民親自率部支援,卻不料在反向突圍時突然遭到日軍的重重包圍。

2月3日,為了扭轉不利局面,鄭作民甘冒槍林彈雨指揮部隊反擊,但因為沖鋒太過靠前,不幸中彈犧牲,年僅38歲。

國軍中将犧牲,毛主席為他開追悼會,被追認為烈士,他有何不同

鄭作民英勇就義壯烈犧牲後,獲得了國共兩黨高層上司的高度表彰和贊賞,南京政府追贈他為陸軍中将副軍長,蔣介石為他親自題詞為“馬革裹屍還萬裡,虎贲英烈壯千秋。”

毛主席、朱德和周恩來也在陝北延安總部為鄭作民大開追悼會,高度表彰他是盡忠報國、取義成仁、為國捐軀的民族抗日英雄。

在他的悼文中有這樣的一句話:“原國軍中将師長鄭作民,在1940年著名的昆侖關戰役中,率部親自沖鋒陷陣,甘冒槍林彈雨,不幸壯烈殉國,碧雪千秋是中國民族子孫兒郎後代們都應該敬仰和追崇的抗日不屈鬥士和烈士。”

至鄭作民壯烈犧牲46年後,經國家民政部審批核準,特頒發烈士證明,追認鄭作民為“為中國革命作出突出貢獻的革命烈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