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37年淞滬會戰,蔣介石派出80萬國軍,為何打不過20萬人的日軍?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野心勃勃的日本侵略者開始掀起全面侵華戰争,打算将地大物博的中國發展成自己的後勤基地,以便能有資本在國際範圍内争奪世界霸權。但當時日軍侵占我國東北土地,中國軍隊在東北地區進行反擊的一系列行為,還隻能被稱為地區性沖突,真正将中日雙方的軍事行動更新為全面戰争的,是之後發生在8月份的淞滬會戰。淞滬會戰是中日雙方在抗日戰争正式展開後進行的第一場大型會戰,雙方在上海戰場上投入的總兵力高達一百多萬。戰争持續了整整三個月,中國軍隊的參戰兵力有80萬,但戰後統計上來的傷亡人數就有30萬。日軍在戰場上投入了20多萬的精銳兵力,最後的傷亡人數是4萬多。

檢視這些資料,不少人都會産生相當大的疑惑,中國軍隊在部隊兵力上可謂是占據絕對優勢,戰役過程中也湧現出許許多多堅守陣地、寸步不退的英雄烈士,為什麼不僅沒有取得戰役的勝利,甚至部隊的總體傷亡人數都要超過日軍的參戰總兵力?今天就讓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淞滬會戰的具體情況,探尋一下這些問題背後的答案。

1937年淞滬會戰,蔣介石派出80萬國軍,為何打不過20萬人的日軍?

淞滬會戰

日本發動侵華戰争

日本隻是一個國土面積狹小的島國,但日方上司堅信“有志不在年高,成敗不在身高”,提出了讓日漸強大的日本跻身于世界強國的戰略目标。而想要實作這個雄心壯志,日本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讓自己的國家走出資源不足的困境。看到西方列強肆意開展軍事活動搶地盤的行為後,日本也開始大肆對外擴張,發動侵略戰争。因為之前的工業改革為日本軍隊奠定了良好的作戰基礎,是以戰鬥初期的日軍一直順風順水,很快就将北韓半島以及其他一些鄰近地區變成了自己的殖民地。連番大勝,自覺實力強勁的日軍野心愈發膨脹,将侵略目标對準了同樣是亞洲國家、國土面積卻和自己天差地别的中國。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悍然向我國東北地區展開進攻,駐紮在當地的中國軍隊沒有進行過任何的作戰準備,隻能拿起手中的武器倉促應戰,很快就被來勢洶洶的日本侵略者打得節節敗退。日軍沒有花費多少力氣就占領了我國的東北地區,也是以對中國軍隊樹立起錯誤的認知,認為所有的中國士兵都是一樣的軟弱無能、戰鬥能力低下。日軍對能否占領整個中國信心滿滿,于1937年在東北地區進行多次軍事演習,之後就打算以搜查失蹤士兵的借口強行進駐我國城池,不過被當地的中國駐軍拒絕了。當然尋找失蹤士兵的說法隻是個托詞,日軍很快就發動武裝攻擊,正式展開了對中國的侵略戰争。

1937年淞滬會戰,蔣介石派出80萬國軍,為何打不過20萬人的日軍?

盧溝橋事變

因為做好了萬全的作戰準備,日軍很快就成功拿下我國東北地區。首戰告捷的日軍志得意滿,制定了一個狂妄自大的作戰目标:三個月内占領中國。聽聞日軍放出的大話,中國百姓群情激奮,紛紛表示要讓侵略者見識一下中國軍隊真正的實力。但日軍并沒有把中國百姓的言語放在心中,反而是制定了新一輪的作戰計劃,打算以我國的東北地區為突破口,沿着鐵路線一路南下,進攻中國的内陸腹地。日軍最初標明的重點進攻目标是民國首都南京,日方上司認為,隻要拿下了這裡,自己能狠狠打擊中國軍隊的作戰信心,在侵華戰争中取得實質性的勝利。

不過日本侵略者沒有想到的是,自從得知東北三省被外敵占去,中華兒女的抗日鬥志就被徹底激發起來,不僅在最短的時間内建立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還積極出錢出力,配合軍隊進行反擊。為了能有效地阻擊日軍,國民黨上司開始仔細研究國内戰場上的作戰形勢,也陸陸續續展開了多場戰鬥,可惜的是沒有取得多少成效。見部隊作戰不利,國民黨上司開始調整戰略方針,打算将原本分布在北方的主力部隊調到東方,迫使南下的日本侵略者改變部隊的行進方向。

1937年淞滬會戰,蔣介石派出80萬國軍,為何打不過20萬人的日軍?

蔣介石

國民黨上司打算調派軍隊在繁華的上海阻擊日軍,想要利用上海以及附近地區密集交錯的河網來對不了解地形情況的日本侵略者進行有效打擊。為了使中國軍隊在戰場上占據更多有利地位,也為了彰顯自己對這場戰役的重視,國民黨上司直接将自己一手扶持打造的嫡系部隊都派上了戰場。國民黨上司和其他部隊高層最初制定的作戰目标是将日軍的三千陸戰隊全部殲滅,同時也對日軍停駐在長江流域的戰艦軍隊發動攻擊。但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在戰役還沒正式開始之前,國民黨軍隊的作戰計劃就已經被日軍派來的間諜特務獲知,原先停駐在長江沿岸的日軍艦隊收到情報後迅速進行撤離,逃離出了中國軍隊的作戰範圍。

之後日軍還專門組織了一起挑釁活動,讓一名軍官在未經允許的情況下強行進入上海虹橋機場。雖然這名日本軍官很快被駐守在當地的中國軍隊發現并擊斃,但這件事情也成為淞滬會戰爆發的導火索。國民黨上司很快發出通告,嚴肅表示中國領土不容侵犯,日軍如果再做出不合适的舉動,他們一定會展開反擊。

1937年淞滬會戰,蔣介石派出80萬國軍,為何打不過20萬人的日軍?

戰争打響

戰役正式打響

看到中國軍方态度堅決,日軍也開始進行相應的作戰準備,将可調動的空軍部隊派到上海,嚴陣以待。1937年8月13日,駐紮在上海的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派出數十架飛機轟炸日本海上陸戰隊的軍營所在地,淞滬會戰正式拉開帷幕。為了能搶先在戰場上占據有利地位,國民黨上司将麾下中央軍的兩個師和一個旅作為先鋒突擊隊,并且讓他們以最快的行軍速度趕往前線。之後又緻電駐紮在其他戰區第56師和第98師,讓他們先停下手中的工作,來上海前線配合作戰。

戰役初期的中國軍隊是占上風的,畢竟這幾支參戰部隊都是當時國内名聲赫赫的精銳之師,而對面的日軍不過300人。日本侵略者也知道戰場上的形勢對自己不利,是以開始向上海增派人手,還動員了足足4000多名經驗豐富的退役軍人,為駐紮在上海一帶的日本軍隊補充實力。日軍在上海頻頻動作,國民黨上司喜不自勝,因為他最初提出的吸引日軍火力重點的目的已經達成。

1937年淞滬會戰,蔣介石派出80萬國軍,為何打不過20萬人的日軍?

中央軍

日軍在陣地上修築了大量的防禦工事,對進攻的中國軍隊展開反擊。雖然中國軍隊在部隊兵力上占據優勢,但還是沒辦法直接拿下侵略者裝備有精良武器的現代化軍隊,戰事一時間陷入僵持。8月15日,日方上級上司見部隊一直沒有取得什麼實質性的戰役成果,就調派了一位名叫松井石根的軍官來擔任前線部隊的指揮長官,根據戰場情況制定合适的作戰計劃。

松井石根帶着數量龐大的增援部隊抵達戰場,用炮火開道,長驅直入上海地區的外圍陣地,也使得淞滬會戰的規模進一步擴大。之後松井石根的部隊突破中國軍隊布置在上海側後方的戰略防線,成功解除日本陸戰隊被包圍的困境,中國軍隊失去戰鬥目标,開始進行新的戰略部署。

實際上,國民黨上司之是以會選擇在上海對日本侵略者展開進攻,有一部分原因是看中這裡物資豐富且交通便利,就算打起仗來後勤條件也要強過華北平原地區。但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國民黨上司沒有想到的是,上海在擁有優勢條件的同時,也存在巨大的威脅和隐患。就在中國軍隊打算正式發起總攻的最後一刻,國民黨上司突然對所有參戰部隊下達指令,讓他們先暫停進攻。原因是就在不久之前,在上海建立公共租界的美國、英國、法國以及意大利等國家都向我國外交部門發去了電報,表示害怕中日雙方在上海開戰會損害到自己的利益,是以建議取消當地的軍隊防禦和軍事設施,直接将上海設定成不設防的城市。

1937年淞滬會戰,蔣介石派出80萬國軍,為何打不過20萬人的日軍?

上海租界

國民黨上司自然不打算聽從這些“國際友人”的建議,将上海這座輝煌的摩登城市白白送給日本人,但英美等國家不依不饒,一直想要對戰事的發展進行幹預,國民黨上司迫于壓力一直沒有下達最終的戰鬥指令,也使得中國軍隊錯過了最佳的進攻時機。日本侵略者趁着這段時間進行作戰準備,不僅制定了新一輪的戰略計劃,還和駐紮在中國東北地區的陸軍,以及在日本本土的海軍都取得聯系,讓他們在後續的戰鬥過程力所能及地進行支援。

上海和南京相隔的距離并不遠,日軍對南京觊觎已久,是以也早早就将上海視為絕佳的進攻位置,打算用長江作為交通運輸路線,為前線的部隊提供後勤物資。戰場上的形勢相當危急,一旦日軍攻克上海,不僅可以直取南京,還可以切斷南北方中國軍隊互相溝通連接配接的道路,使得兩方人馬不能迅速進行支援。

19日,國民黨上司終于指令部隊發起總攻,将中央軍第36師也調派到上海前線,和之前的上海守軍一起組成第九集團軍,任命國民黨軍隊的進階将領張治中為最高指揮長官。日方雙方正式展開戰鬥後,國民黨陸軍上将張發奎也率領麾下的第八集團軍來到上海浦東,在杭州灣北岸阻擊侵略者的進攻。

1937年淞滬會戰,蔣介石派出80萬國軍,為何打不過20萬人的日軍?

日軍艦隊

8月12日,日軍的增援部隊乘坐軍艦船隊來到位于長江口外東南方馬鞍群島,将駐守的這裡的日本守軍也收編進隊伍,組成一萬多人的部隊,浩浩蕩蕩地朝着上海的吳淞口等地進發。23日,身為日軍此次軍事行動前線前線總指揮長官的松井石根也率領兩個師團的兵力抵達獅子林,打算從這裡登陸上海。

國民黨上司得知這件事情後,立即派出四個師團的兵力對日軍進行阻擊。這時候淞滬會戰已經正式開展10天了,上海境内的數萬中國軍隊精銳之師也在一刻不停地對敵軍展開攻擊。24日,打算從獅子林登陸上海的日軍被中國軍隊擊退,部隊還産生數千人的傷亡。之前被日軍占去的羅莊陣地,也被奮勇殺敵的戰士們從槍林彈雨中搶了回來。作戰不利的日本海軍惱羞成怒,再次向後方大學營請求支援,日方上司收到消息後當即給前線部隊送來了各種各樣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比如坦克以及重炮,打算一舉殲滅駐紮在上海的中國軍隊。

中日雙方在羅莊一帶展開激烈交戰,戰鬥一直拉鋸到9月份。日本侵略者沿着淞滬公路向中國軍隊展開炮火猛攻,前線的将士們沒有絲毫畏懼,一直堅守在自己的陣地,和沖鋒而來的敵軍進行殊死搏鬥。9月11日,國民黨第十五軍駐守的陣地被日軍攻破,部隊傷亡慘重,幸存的士兵在上級上司的指揮下撤退到羅店以南的地區繼續戰鬥。

1937年淞滬會戰,蔣介石派出80萬國軍,為何打不過20萬人的日軍?

戰士頑強抵抗

鏖戰數日,羅莊陣地的實際占有權在敵我之間多番易手,國民黨上司見形勢不利,指令第九軍團迂回作戰,戰事一時間陷入膠着。此時國民黨軍隊中的進階将領黃維也得知國内情況,從德國趕回上海,以最快的速度投身到前線戰場上。不過可惜的是,黃維率領麾下的國民黨第六十七師和日本侵略者展開激烈戰鬥,身先士卒浴血沖鋒,但戰鬥的結局還是不盡人意,沒有給日軍造成多少損失,羅莊的陣地也徹底被日軍攻占。

羅莊淪陷後,中國軍隊在戰場上的優勢條件也徹底喪失,各部隊中犧牲的師團級别軍官有十幾位,基層上司幹部更是折損了一批又一批。至此,上海的中國守軍從原來的主動進攻轉為被動防守。

戰役開始初期,國民黨上司覺得自己的部隊和對面的日本侵略者比起來具有絕對的兵力優勢,是以一直沾沾自喜。但實際上,在正式的作戰過程中,人海戰術并不一定奏效,像上海這樣地勢平坦、防禦掩體不足的地方,兵力再多也不意味能直接取得最終的勝利。在淞滬會戰正式爆發之前,國民黨上司專門從國外購置了一批德式裝備,但僧多粥少,真正能把這些先進裝備拿到手裡的,隻有國民黨上司最為重視的嫡系中央軍。其他的一些地方軍隊不僅沒有得到上級上司的任何關照,身上的軍裝也都是舊的,手中的武器裝備更是十分差勁,有的部隊還在用步槍和大刀跟日本侵略者進行戰鬥,整個旅團都見不到一門大炮,沒彈藥了隻能和敵軍近身肉搏。而且這些部隊的士兵也沒經受過什麼專門的教育訓練,打仗全靠一腔熱血,根本沒有什麼戰術可言,在戰場上經常被敵軍反制。

1937年淞滬會戰,蔣介石派出80萬國軍,為何打不過20萬人的日軍?

我軍戰士

因為地方部隊實力不濟,淞滬會戰剛開始的時候都是讓中央軍擔任先鋒突擊隊展開進攻的,但即便是中央軍的實力遠超其他中國軍隊,和日軍的現代化軍事部隊比起來也是小巫見大巫。日本侵略者的部隊兵強馬壯,配置齊全,每個師團都有兩萬兩千多人的兵力,還有數量衆多的輕重機槍、裝甲車和運輸車等。中國的抗日戰争為什麼是艱苦卓絕、慘烈異常的,正是因為中日雙方的軍隊具有相當大的實力差距,中國軍隊在和日軍進行戰鬥的過程中,總是要出動近乎敵軍數倍的兵力,才有打赢侵略者的可能性。

戰役後期

9月下旬,日軍再次向上海前線增派部隊,淞滬戰場上的日軍部隊兵力已将高達20萬,這裡邊還有一部分是空軍和海軍部隊。敵軍在增兵,中國軍隊也在加派人手,全國的地方部隊都源源不斷地湧向上海,加入到淞滬會戰的戰局中來。此時上海的中國軍隊兵力也達到了70萬,無數中華兒女在前線戰場抛頭顱灑熱血,為保家衛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1937年淞滬會戰,蔣介石派出80萬國軍,為何打不過20萬人的日軍?

不過即使中國軍隊如此奮力抵抗,我軍在戰場上還是一直處于被動狀态,部隊的傷亡也在持續增加。為了增加實力,國民黨上司再三考慮後将桂軍也添加到了參戰隊伍中。桂軍雖然出身地方,實力卻和國民黨的中央軍不相上下,一直以骁勇善戰著稱,在戰場上立下赫赫戰功。桂軍收到國民黨上司的征調令,立刻馬不停蹄地趕往上海,準備大展身手,讓日本侵略者領教一下中國軍人的實力和骨氣。

10月21日,桂軍的六個師團抵達上海,開始和日軍展開戰鬥。但遺憾的是,桂軍因為不熟悉地形走錯了方向,很快就被蜂擁而至的日本侵略者團團圍住。日軍派出空軍部隊對桂軍展開狂轟濫炸,桂軍士兵一時間找不到有利的掩體,部隊傷亡慘重,無奈之下隻能撤離。22日,桂軍成功攻下桃園濱等地的陣地,以這裡為基地向日軍發動攻擊。但因為敵我實力過于懸殊,頑強抵抗的桂軍最終還是敗下陣來,原來5萬人的隊伍被日軍打得隻剩2萬。不過桂軍雖然沒有取得戰役的勝利,但還是為其他作戰部隊争取到了更多的戰略部署時間。

1937年淞滬會戰,蔣介石派出80萬國軍,為何打不過20萬人的日軍?

桂軍

其他地方部隊在淞滬會戰中的表現也非常可圈可點,希望能一雪前恥的東北軍在戰場上浴血奮戰,軍長都身先士卒沖殺前線。被編入19集團軍的川軍秉持着“壯士出川保家園,不破日寇終不還”的作戰傳統,在武器彈藥用盡之後用自己的身軀來抵擋敵軍的進攻。此時戰場的中國軍隊總兵力已經達到80萬。

11月,日軍趁我軍不備占領上海金山,國民黨上司心急之下再出昏招,讓所有的中國軍隊都撤離陣地,兵分兩路從南京和蘇州等地退回大後方。但參戰的軍隊實在太多,國民黨上司沒有做好統一籌劃,也沒有安排斷後部隊,緻使軍隊在撤退過程遭受到日軍空中部隊的襲擊。當時幾十萬大軍都擠在狹窄的山間小路進退不得,隻能忍受着敵人的轟炸,部隊傷亡數不勝數。11月12日,被日軍堵在半路上的中國軍隊再無力進行反擊,上海淪于敵手,轟轟烈烈的淞滬會戰終于落下帷幕。

1937年淞滬會戰,蔣介石派出80萬國軍,為何打不過20萬人的日軍?

戰後的上海

但回顧整個戰役過程,我軍雖然慘敗,卻鼓舞了國内軍民的抗日熱情,徹底擊碎了日軍的三月美夢。淞滬會戰也是抗戰以來全國上下最為團結的一場戰役,充分展現出中國軍人的不屈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