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37年淞沪会战,蒋介石派出80万国军,为何打不过20万人的日军?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野心勃勃的日本侵略者开始掀起全面侵华战争,打算将地大物博的中国发展成自己的后勤基地,以便能有资本在国际范围内争夺世界霸权。但当时日军侵占我国东北土地,中国军队在东北地区进行反击的一系列行为,还只能被称为地区性冲突,真正将中日双方的军事行动升级为全面战争的,是之后发生在8月份的淞沪会战。淞沪会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正式展开后进行的第一场大型会战,双方在上海战场上投入的总兵力高达一百多万。战争持续了整整三个月,中国军队的参战兵力有80万,但战后统计上来的伤亡人数就有30万。日军在战场上投入了20多万的精锐兵力,最后的伤亡人数是4万多。

查看这些数据,不少人都会产生相当大的疑惑,中国军队在部队兵力上可谓是占据绝对优势,战役过程中也涌现出许许多多坚守阵地、寸步不退的英雄烈士,为什么不仅没有取得战役的胜利,甚至部队的总体伤亡人数都要超过日军的参战总兵力?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淞沪会战的具体情况,探寻一下这些问题背后的答案。

1937年淞沪会战,蒋介石派出80万国军,为何打不过20万人的日军?

淞沪会战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

日本只是一个国土面积狭小的岛国,但日方领导坚信“有志不在年高,成败不在身高”,提出了让日渐强大的日本跻身于世界强国的战略目标。而想要实现这个雄心壮志,日本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让自己的国家走出资源不足的困境。看到西方列强肆意开展军事活动抢地盘的行为后,日本也开始大肆对外扩张,发动侵略战争。因为之前的工业改革为日本军队奠定了良好的作战基础,所以战斗初期的日军一直顺风顺水,很快就将朝鲜半岛以及其他一些邻近地区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连番大胜,自觉实力强劲的日军野心愈发膨胀,将侵略目标对准了同样是亚洲国家、国土面积却和自己天差地别的中国。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悍然向我国东北地区展开进攻,驻扎在当地的中国军队没有进行过任何的作战准备,只能拿起手中的武器仓促应战,很快就被来势汹汹的日本侵略者打得节节败退。日军没有花费多少力气就占领了我国的东北地区,也因此对中国军队树立起错误的认知,认为所有的中国士兵都是一样的软弱无能、战斗能力低下。日军对能否占领整个中国信心满满,于1937年在东北地区进行多次军事演习,之后就打算以搜查失踪士兵的借口强行进驻我国城池,不过被当地的中国驻军拒绝了。当然寻找失踪士兵的说法只是个托词,日军很快就发动武装攻击,正式展开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1937年淞沪会战,蒋介石派出80万国军,为何打不过20万人的日军?

卢沟桥事变

因为做好了万全的作战准备,日军很快就成功拿下我国东北地区。首战告捷的日军志得意满,制定了一个狂妄自大的作战目标:三个月内占领中国。听闻日军放出的大话,中国百姓群情激奋,纷纷表示要让侵略者见识一下中国军队真正的实力。但日军并没有把中国百姓的言语放在心中,反而是制定了新一轮的作战计划,打算以我国的东北地区为突破口,沿着铁路线一路南下,进攻中国的内陆腹地。日军最初选定的重点进攻目标是民国首都南京,日方领导认为,只要拿下了这里,自己能狠狠打击中国军队的作战信心,在侵华战争中取得实质性的胜利。

不过日本侵略者没有想到的是,自从得知东北三省被外敌占去,中华儿女的抗日斗志就被彻底激发起来,不仅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还积极出钱出力,配合军队进行反击。为了能有效地阻击日军,国民党领导开始仔细研究国内战场上的作战形势,也陆陆续续展开了多场战斗,可惜的是没有取得多少成效。见部队作战不利,国民党领导开始调整战略方针,打算将原本分布在北方的主力部队调到东方,迫使南下的日本侵略者改变部队的行进方向。

1937年淞沪会战,蒋介石派出80万国军,为何打不过20万人的日军?

蒋介石

国民党领导打算调派军队在繁华的上海阻击日军,想要利用上海以及附近地区密集交错的河网来对不了解地形情况的日本侵略者进行有效打击。为了使中国军队在战场上占据更多有利地位,也为了彰显自己对这场战役的重视,国民党领导直接将自己一手扶持打造的嫡系部队都派上了战场。国民党领导和其他部队高层最初制定的作战目标是将日军的三千陆战队全部歼灭,同时也对日军停驻在长江流域的战舰军队发动攻击。但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在战役还没正式开始之前,国民党军队的作战计划就已经被日军派来的间谍特务获知,原先停驻在长江沿岸的日军舰队收到情报后迅速进行撤离,逃离出了中国军队的作战范围。

之后日军还专门组织了一起挑衅活动,让一名军官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强行进入上海虹桥机场。虽然这名日本军官很快被驻守在当地的中国军队发现并击毙,但这件事情也成为淞沪会战爆发的导火索。国民党领导很快发出通告,严肃表示中国领土不容侵犯,日军如果再做出不合适的举动,他们一定会展开反击。

1937年淞沪会战,蒋介石派出80万国军,为何打不过20万人的日军?

战争打响

战役正式打响

看到中国军方态度坚决,日军也开始进行相应的作战准备,将可调动的空军部队派到上海,严阵以待。1937年8月13日,驻扎在上海的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派出数十架飞机轰炸日本海上陆战队的军营所在地,淞沪会战正式拉开帷幕。为了能抢先在战场上占据有利地位,国民党领导将麾下中央军的两个师和一个旅作为先锋突击队,并且让他们以最快的行军速度赶往前线。之后又致电驻扎在其他战区第56师和第98师,让他们先停下手中的工作,来上海前线配合作战。

战役初期的中国军队是占上风的,毕竟这几支参战部队都是当时国内名声赫赫的精锐之师,而对面的日军不过300人。日本侵略者也知道战场上的形势对自己不利,因此开始向上海增派人手,还动员了足足4000多名经验丰富的退役军人,为驻扎在上海一带的日本军队补充实力。日军在上海频频动作,国民党领导喜不自胜,因为他最初提出的吸引日军火力重点的目的已经达成。

1937年淞沪会战,蒋介石派出80万国军,为何打不过20万人的日军?

中央军

日军在阵地上修筑了大量的防御工事,对进攻的中国军队展开反击。虽然中国军队在部队兵力上占据优势,但还是没办法直接拿下侵略者装备有精良武器的现代化军队,战事一时间陷入僵持。8月15日,日方上级领导见部队一直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的战役成果,就调派了一位名叫松井石根的军官来担任前线部队的指挥长官,根据战场情况制定合适的作战计划。

松井石根带着数量庞大的增援部队抵达战场,用炮火开道,长驱直入上海地区的外围阵地,也使得淞沪会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之后松井石根的部队突破中国军队布置在上海侧后方的战略防线,成功解除日本陆战队被包围的困境,中国军队失去战斗目标,开始进行新的战略部署。

实际上,国民党领导之所以会选择在上海对日本侵略者展开进攻,有一部分原因是看中这里物资丰富且交通便利,就算打起仗来后勤条件也要强过华北平原地区。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国民党领导没有想到的是,上海在拥有优势条件的同时,也存在巨大的威胁和隐患。就在中国军队打算正式发起总攻的最后一刻,国民党领导突然对所有参战部队下达指令,让他们先暂停进攻。原因是就在不久之前,在上海建立公共租界的美国、英国、法国以及意大利等国家都向我国外交部门发去了电报,表示害怕中日双方在上海开战会损害到自己的利益,因此建议取消当地的军队防御和军事设施,直接将上海设置成不设防的城市。

1937年淞沪会战,蒋介石派出80万国军,为何打不过20万人的日军?

上海租界

国民党领导自然不打算听从这些“国际友人”的建议,将上海这座辉煌的摩登城市白白送给日本人,但英美等国家不依不饶,一直想要对战事的发展进行干预,国民党领导迫于压力一直没有下达最终的战斗指令,也使得中国军队错过了最佳的进攻时机。日本侵略者趁着这段时间进行作战准备,不仅制定了新一轮的战略计划,还和驻扎在中国东北地区的陆军,以及在日本本土的海军都取得联系,让他们在后续的战斗过程力所能及地进行支援。

上海和南京相隔的距离并不远,日军对南京觊觎已久,因此也早早就将上海视为绝佳的进攻位置,打算用长江作为交通运输路线,为前线的部队提供后勤物资。战场上的形势相当危急,一旦日军攻克上海,不仅可以直取南京,还可以切断南北方中国军队相互沟通连接的道路,使得两方人马不能迅速进行支援。

19日,国民党领导终于命令部队发起总攻,将中央军第36师也调派到上海前线,和之前的上海守军一起组成第九集团军,任命国民党军队的高级将领张治中为最高指挥长官。日方双方正式展开战斗后,国民党陆军上将张发奎也率领麾下的第八集团军来到上海浦东,在杭州湾北岸阻击侵略者的进攻。

1937年淞沪会战,蒋介石派出80万国军,为何打不过20万人的日军?

日军舰队

8月12日,日军的增援部队乘坐军舰船队来到位于长江口外东南方马鞍群岛,将驻守的这里的日本守军也收编进队伍,组成一万多人的部队,浩浩荡荡地朝着上海的吴淞口等地进发。23日,身为日军此次军事行动前线前线总指挥长官的松井石根也率领两个师团的兵力抵达狮子林,打算从这里登陆上海。

国民党领导得知这件事情后,立即派出四个师团的兵力对日军进行阻击。这时候淞沪会战已经正式开展10天了,上海境内的数万中国军队精锐之师也在一刻不停地对敌军展开攻击。24日,打算从狮子林登陆上海的日军被中国军队击退,部队还产生数千人的伤亡。之前被日军占去的罗庄阵地,也被奋勇杀敌的战士们从枪林弹雨中抢了回来。作战不利的日本海军恼羞成怒,再次向后方大本营请求支援,日方领导收到消息后当即给前线部队送来了各种各样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比如坦克以及重炮,打算一举歼灭驻扎在上海的中国军队。

中日双方在罗庄一带展开激烈交战,战斗一直拉锯到9月份。日本侵略者沿着淞沪公路向中国军队展开炮火猛攻,前线的将士们没有丝毫畏惧,一直坚守在自己的阵地,和冲锋而来的敌军进行殊死搏斗。9月11日,国民党第十五军驻守的阵地被日军攻破,部队伤亡惨重,幸存的士兵在上级领导的指挥下撤退到罗店以南的地区继续战斗。

1937年淞沪会战,蒋介石派出80万国军,为何打不过20万人的日军?

战士顽强抵抗

鏖战数日,罗庄阵地的实际占有权在敌我之间多番易手,国民党领导见形势不利,命令第九军团迂回作战,战事一时间陷入胶着。此时国民党军队中的高级将领黄维也得知国内情况,从德国赶回上海,以最快的速度投身到前线战场上。不过可惜的是,黄维率领麾下的国民党第六十七师和日本侵略者展开激烈战斗,身先士卒浴血冲锋,但战斗的结局还是不尽人意,没有给日军造成多少损失,罗庄的阵地也彻底被日军攻占。

罗庄沦陷后,中国军队在战场上的优势条件也彻底丧失,各部队中牺牲的师团级别军官有十几位,基层领导干部更是折损了一批又一批。至此,上海的中国守军从原来的主动进攻转为被动防守。

战役开始初期,国民党领导觉得自己的部队和对面的日本侵略者比起来具有绝对的兵力优势,因此一直沾沾自喜。但实际上,在正式的作战过程中,人海战术并不一定奏效,像上海这样地势平坦、防御掩体不足的地方,兵力再多也不意味能直接取得最终的胜利。在淞沪会战正式爆发之前,国民党领导专门从国外购置了一批德式装备,但僧多粥少,真正能把这些先进装备拿到手里的,只有国民党领导最为重视的嫡系中央军。其他的一些地方军队不仅没有得到上级领导的任何关照,身上的军装也都是旧的,手中的武器装备更是十分差劲,有的部队还在用步枪和大刀跟日本侵略者进行战斗,整个旅团都见不到一门大炮,没弹药了只能和敌军近身肉搏。而且这些部队的士兵也没经受过什么专门的培训,打仗全靠一腔热血,根本没有什么战术可言,在战场上经常被敌军反制。

1937年淞沪会战,蒋介石派出80万国军,为何打不过20万人的日军?

我军战士

因为地方部队实力不济,淞沪会战刚开始的时候都是让中央军担任先锋突击队展开进攻的,但即便是中央军的实力远超其他中国军队,和日军的现代化军事部队比起来也是小巫见大巫。日本侵略者的部队兵强马壮,配置齐全,每个师团都有两万两千多人的兵力,还有数量众多的轻重机枪、装甲车和运输车等。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什么是艰苦卓绝、惨烈异常的,正是因为中日双方的军队具有相当大的实力差距,中国军队在和日军进行战斗的过程中,总是要出动近乎敌军数倍的兵力,才有打赢侵略者的可能性。

战役后期

9月下旬,日军再次向上海前线增派部队,淞沪战场上的日军部队兵力已将高达20万,这里边还有一部分是空军和海军部队。敌军在增兵,中国军队也在加派人手,全国的地方部队都源源不断地涌向上海,加入到淞沪会战的战局中来。此时上海的中国军队兵力也达到了70万,无数中华儿女在前线战场抛头颅洒热血,为保家卫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1937年淞沪会战,蒋介石派出80万国军,为何打不过20万人的日军?

不过即使中国军队如此奋力抵抗,我军在战场上还是一直处于被动状态,部队的伤亡也在持续增加。为了增加实力,国民党领导再三考虑后将桂军也添加到了参战队伍中。桂军虽然出身地方,实力却和国民党的中央军不相上下,一直以骁勇善战著称,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桂军收到国民党领导的征调令,立刻马不停蹄地赶往上海,准备大展身手,让日本侵略者领教一下中国军人的实力和骨气。

10月21日,桂军的六个师团抵达上海,开始和日军展开战斗。但遗憾的是,桂军因为不熟悉地形走错了方向,很快就被蜂拥而至的日本侵略者团团围住。日军派出空军部队对桂军展开狂轰滥炸,桂军士兵一时间找不到有利的掩体,部队伤亡惨重,无奈之下只能撤离。22日,桂军成功攻下桃园滨等地的阵地,以这里为基地向日军发动攻击。但因为敌我实力过于悬殊,顽强抵抗的桂军最终还是败下阵来,原来5万人的队伍被日军打得只剩2万。不过桂军虽然没有取得战役的胜利,但还是为其他作战部队争取到了更多的战略部署时间。

1937年淞沪会战,蒋介石派出80万国军,为何打不过20万人的日军?

桂军

其他地方部队在淞沪会战中的表现也非常可圈可点,希望能一雪前耻的东北军在战场上浴血奋战,军长都身先士卒冲杀前线。被编入19集团军的川军秉持着“壮士出川保家园,不破日寇终不还”的作战传统,在武器弹药用尽之后用自己的身躯来抵挡敌军的进攻。此时战场的中国军队总兵力已经达到80万。

11月,日军趁我军不备占领上海金山,国民党领导心急之下再出昏招,让所有的中国军队都撤离阵地,兵分两路从南京和苏州等地退回大后方。但参战的军队实在太多,国民党领导没有做好统一筹划,也没有安排断后部队,致使军队在撤退过程遭受到日军空中部队的袭击。当时几十万大军都挤在狭窄的山间小路进退不得,只能忍受着敌人的轰炸,部队伤亡数不胜数。11月12日,被日军堵在半路上的中国军队再无力进行反击,上海沦于敌手,轰轰烈烈的淞沪会战终于落下帷幕。

1937年淞沪会战,蒋介石派出80万国军,为何打不过20万人的日军?

战后的上海

但回顾整个战役过程,我军虽然惨败,却鼓舞了国内军民的抗日热情,彻底击碎了日军的三月美梦。淞沪会战也是抗战以来全国上下最为团结的一场战役,充分展现出中国军人的不屈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