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為推進院士創新成果服務于長三角一體化建設,并向全國乃至全球輻射,《“士”說“新”語——院士談工程創新》系列訪談節目今晚(1月8日22時)将正式上線,在第一财經頻道播出,并在愛奇藝、騰訊、優酷、洋芋、抖音等平台全網同步首播。

本文圖檔 市經信委供圖
據出品方上海市經信委介紹,“士”說“新”語中的“士”指工程院院士,“新”指創新成果。這是國内首檔以工程院院士為主角、分享工程創新成果落地轉化的系列訪談節目,也是首檔院地合作、高端對話的“大師講壇”。第一季節目共四期,分别邀請到了中國工程院院士、車輛工程專家鐘志華,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光學專家莊松林,中國工程院院士、整合醫學提出者樊代明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城市規劃專家吳志強,從一個小切口呈現院士對所在領域的研究,帶動更多觀衆成為追“新”族,了解支援進而投身于工程科技進步和創新的過程。
比如在第三集《未來城市 智能規劃》中,吳志強院士将介紹2021年上海從全球350座城市中脫穎而出獲得“智慧城市大獎”的情況,這是中國城市首次獲得該獎項,并回答“未來的上海會是什麼樣?”“人工智能如何輔助中國城市規劃?”“智慧城市産業發展該如何協同推進?”等問題。
而在第四集《科技創新引領低碳城市交通的未來圖景》中,帶領團隊攻克汽車碰撞安全技術、高端智能新能源乘用車平台、新概念月球車技術等多個重大科研項目的鐘志華院士,将探讨在移動互聯、大資料、雲計算、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發展和交叉融合之下,解決交通痛點、堵點和難點的新路徑和新機遇,并就如何讓“聰明的車”駛上“智慧的路”,人、車、路将呈現怎樣的互動互聯關系,未來交通會是什麼樣圖景等作出解答。
上海市經信委技術進步處處長李宇宏表示,《“士”說“新”語——院士談工程創新》旨在打造院士與産業界專家高端對話的“會客廳”、展示中國科技實力和産業創新力的“展示廳”,以及面向廣大觀衆宣傳科普、激發創新熱情的“方向标”,四期節目主題與上海特色産業、戰略領域和重點工作高度契合、互為呼應。
比如,特色産業方面,以智能汽車為例,上海已累計向25家企業發放295張道路測試和示範應用牌照,新增開放372條、729.96公裡道路,累計達到615條、1289.83公裡;戰略領域方面,以科學儀器為例,科學儀器雖然僅占工業總産值的4%,但對國民經濟的影響超過66%;重點工作方面,上海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形成了“1+1+3+3”政策體系,累計建設5萬個5G室外基站,推進600餘項5G創新應用。
節目現場,還有來自産、學、研、用等不同領域的城市助力團嘉賓向院士們提出問題,從工程科學、産業落地與成果轉化、企業創新這三個次元探讨工程創新發展的方向,激發上海科創中心建設内生動力,全力打響“上海制造”品牌。
在參與了樊代明院士節目的錄制後,零号灣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志剛覺得,要讓普通人了解上海的産業發展情況,讓更多人知道院士們創新成果的價值,這個節目做到了“更柔和、精準、有效率”,“通過這樣的節目,再加上一系列措施,最後能夠讓市民完成從追明星到追創新的轉變,吸引更多的人才、企業參與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