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成瘾,是“按摩師”,還是大白蟻?

1

牛逼的成瘾物質或行為

晨起一根煙,賽過活神仙!這是有道理的。本身這些物質具有牛逼的作用,讓大腦獲得滿足感。煙草的尼古丁,獎賞機制,尤其在清晨的第一支煙。與自身在更大壓力,或者情緒低落時,或者有天生就更少專注力。更容易從煙草獲得那種滿足和力量感。

成瘾,是“按摩師”,還是大白蟻?

更牛逼的,可卡因,大腦原本對于生存繁衍的事情,有着極度的快感,比如吃、性。為了延續自身與種族的延續。而可卡因,有着同樣的感受,大腦感覺得到極大的快樂滿足,以至于遺忘了真正的目的,将生存與繁衍的活動都可以置之腦後。

隻是,這些物質,或者行為,我們在什麼時候更容易接近呢?

就在大腦更需要的安全與滿足的時候。壓力、意志消沉、生活虛無時。青春萌動時。當然,即使在正常的大腦感受下,“即時滿足”的天性也會驅動。這些物質或行為本身具有極大的獎勵,邊緣系統受到刺激分泌多巴胺。甚至改變大腦的學習機制。

2

沉溺,可能是大腦另外一種“療愈”。

在一些現實生活、或天然氣質上,沒有得到滿足或支點的時候,更會尋求這些物質或行為的幫助,如沉溺于遊戲、沉迷于煙酒、或可卡因,帶來的快感,甚至不亞于人類為了生存的覓食、或為了繁衍的性生活。或許從大腦的角度,就是一種“療愈”。

面對虛無、恐慌的生存,人都試圖尋找到自己的“心流”的感覺,給人一種安全或舒适。而對于成瘾的物質、或者行為來說,可能給予到的就是第一次找到舒适的感覺,“這就是我日思夜想的東西”。

大腦是滿足了,而對于身體來說,“即使會出現持續的負面效果,但仍會強迫使用某種物質,或強制某種行為”!而結束這種快感後,人體處于虛脫更加虛無的狀況,焦慮抑郁恐慌又會襲擊而來。再次燃起成瘾的那種快樂需求。無休止的循環,甚至饑餓、死亡都無法阻止、也不停歇。

3

既然成瘾可怕,及早從孩提就學習克制和自控?

但是,過度的“自制”,是不是算一種僞裝的自制和乖巧。反而對未來的損害呢?看小孩,從6-12歲的國小期間。最主要是發育大腦的邊緣系統,就是有關小孩的情緒、運動、血壓血糖這些。

一些學業壓力太大,或老受到指責,環境不好。這時候,為了适應環境生存。小孩的大腦的邊緣系統就會停止發育。立刻啟動原本需要更大年紀才發育的大腦皮層的發育,就是說的理性成熟,這個時候小孩被迫發育的大腦皮層,一下就感覺變得懂事了。

成瘾,是“按摩師”,還是大白蟻?

但是喪失了腦邊緣系統發育的機會,長大後,會有情緒不穩定、自卑、運動差,甚至血壓高糖尿病病等問題。

即使說看似學習、工作上幹勁兒十足,但是在邊緣系統的發育中有損害,仍可以使得一個人無法調整其深在的恐懼,或者存在這種失調。比如某個選擇的開始後,無法停止。

是以說,從孩童開始的邊緣體系發育,以及青少年成年初期的前額葉發育對于成瘾性,或生活意義感形成都十分重要。

雖然懂事、國小國中成績都很好,但是一旦到大學、社會,就喪失活力、喪失創造力的原因。就是過早啟動成熟的大腦皮層發育,而喪失了情緒穩定、運動能力、以及代謝控制的腦發育。或者,看起來傻乎乎的,成績可能也不太好。但是到大學、社會就很有創造力、很有藝術能力等。

那怎麼才能孩子在學習上,促進多巴胺的分泌呢?用“小目标”代替“大目标”,讓一次次完成小目标的成就感,促進多巴胺的分泌。比如假期作業,每天完成一個小目标,3-5天完成一個裡程碑,每完成一個單元,在計劃上打個勾。讓每天的學習都有多巴胺分泌的高峰。在關愛、有運動、有休息好的環境中,尊重成長發育規律,才更好的發揮自控力。

4

從小到大的作為,兒童到青少年來說。

在國小成長的環境裡,更多的關愛、以及運動等過程中,不唯成績而是,也不維看上去很好的特長而着力。保護孩子的那種愛好玩耍、或者運動、或情緒的活躍性。使得“邊緣系統”有充分發育的時空。

成長的青春期,大腦皮層發育過程中,引導到更多的自控、理性行為、以及不斷努力獲得自身肯定的行為,甚至人生的意義感。進而減少或避免對一些成瘾性物質、或行為的依戀。當然,戀愛除外。

這個時候,在生活與學習意義,以及理性行為上的努力和習慣形成,對其成人習慣有很多的影響。也是避免習得性成瘾比如酗酒、抽煙、或者可卡因、遊戲、泡沫劇等主要時期。

5

對大人來說。

更新需求。在滿足生理需求基礎上,進一步完善自身的社會價值高度。對自己健康、身體形态、素養等追求。

人性的困難。主動意識到去避開,不然仍會重拾習慣。

鍛煉自己的自制力,自制力如精神的肌肉。人沒有時候,追逐欲望。欲望獲得時,就空虛無聊。在欲望和無聊中徘徊。

讓自己有辦法放松,緩解壓力和情緒低迷、無聊。比如運動、冥想、或太忙太忙也留有自己一點空餘的時間,或者對于無聊的賦予一份工作哪怕是任何一點可做的事情。

面對空虛時候的,自我對話。珍惜自己隻面對“裸露”的時光。但是,如果說無傷大雅,體會一下那種适宜的感覺,不妨可以。

找到感興趣、且有意義的事情,以此還能謀生和發展話,将是莫大幸福。當然,即使謀生無法與興趣吻合,那麼有一份興趣的事情,也是不錯的。

因為人本身的存在可能會沒有意義,從無中來到無中去。但是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我們自身賦予其意思,以對抗那種妄念的欲望與無聊的空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