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魯迅病重後,青年勸他出國療養,魯迅笑道:我這種人是無法休養的

前言

魯迅病重後,青年勸他出國療養,魯迅笑道:我這種人是無法休養的

圖 | 魯迅

“人在春風得意,自我感覺良好的時候,大概是很難接近魯迅的,人倒黴了,陷入了生命的困境,充滿了困惑,甚至感到絕望,這時就接近魯迅了。”

1936年10月19日淩晨5點25分,一代文豪魯迅的心髒停止了跳動,然而,魯迅的精神将和他的名字一起永遠印刻在人民心中,亘古流芳!

魯迅:“然而世界卻正由‘愚人’造成”

1926年,由于北洋軍閥的迫害,魯迅離開北京,來到廈門,在廈門大學擔任文科教授。在魯迅的支援和幫助下,廈大青年創辦了一所“平民學校”,宣傳革命真理和文化知識。

青年們邀請魯迅在平民學校開學典禮演講,魯迅欣然應允。

開學典禮那天,一個女學生氣憤地魯迅說:“昨天我們去請校長林文慶參加開學典禮,他竟然說出‘這些愚蠢的笨孩子,根本不是讀書的坯子’這種胡話?”聽到這裡,魯迅臉上笑容頓斂,斬釘截鐵地說:“

然而世界卻正由‘愚人’造成,聰明人決不能支援世界!

魯迅走進禮堂,禮堂頓時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廈大校長林文慶也來了,他對魯迅說:“過去幾次請你在學校周會上演說,你都拒絕,不料你竟會參加今天這麼個會!”

魯迅病重後,青年勸他出國療養,魯迅笑道:我這種人是無法休養的

魯迅毫不遮掩地回答說:“我願意的,不請,也會來;我不願意的,請,也不去!”在熱烈的掌聲中,魯迅登上講台,他望着台下同學們質樸的笑臉,親切而熱情地講道:

“今天你們學校開成立會,我很高興,因為它是平民學校,我就不能不來,也不能不說幾句話。你們因為窮苦,是以失學。但你們窮的是金錢,而不是聰明與智慧。你們貧民的子弟一樣是聰明的,一樣是有智慧的。”

魯迅的話就像和煦的春風掠過會場,台下數百雙青少年的眼睛濕潤了,魯迅的聲音更加高昂了:“你們能夠下決心,你們能夠奮鬥,一定會成功,一定有前途!”

魯迅講完話,會場裡爆發出暴風雨般的掌聲。

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事變後,聽到反革命大逮捕的消息後,魯迅心中燃起萬丈怒火,積極投身于營救被捕學生的活動中。面對國民黨反動派一意孤行的血腥屠殺,魯迅憤怒宣布辭去中山大學的一切職務,表達自己的抗議。

魯迅病重後,青年勸他出國療養,魯迅笑道:我這種人是無法休養的

魯迅離開了中山大學,在階級鬥争的血的教訓面前,魯迅認真總結經驗,認識到隻有馬列主義才是指導中國革命的行之有效的真理。他進行演講,發表雜文,巧妙地揭露蔣介石反動派的血腥罪行和反革命嘴臉。

魯迅的思想發生了飛躍的變化,在那腥風血雨的黑暗年代,他毅然站到無産階級立場上來,堅信隻有中國共産黨才能上司革命走向勝利。9月27日,魯迅登上了開往上海的輪船,去迎接新的更大的戰鬥。

10月,魯迅來到上海,開始了人生中最後十年的光輝戰鬥,他以偉大的共産主義戰士的姿态,上司左翼文化運動,粉碎了反革命的文化“圍剿”,在鬥争中成了中國文化革命的偉人。

魯迅:“我那一本是送給你的”

革命的路途注定荊棘叢生,魯迅的革命之路亦是如此,但他并沒有是以放棄創作,放下手中的筆。

1932年深秋的一個中午,一個細雨綿綿的日子裡,上海内山書店裡顯得有些冷清。在店堂的一角,魯迅正和日本朋友,也就是這家書店的主人内山完造坐在一起,他們談論着國民黨反動派壓制進步文化的情況。

魯迅病重後,青年勸他出國療養,魯迅笑道:我這種人是無法休養的

圖 | 魯迅與内山完造

這時,魯迅的著作幾乎全部被禁止了。

為了把革命真理傳播到工農大衆中去,魯迅委托外國人開的書店代售,他對日本友人内山完造說:“國民黨不準書店發售我譯的《毀滅》,他們不知道,其實《毀滅》是禁止不了的。”

談話間,一個頭戴黃色制服帽的公共汽車青年賣票勞工走了進來,他看了魯迅和店主人一眼,就翻看起書架上的書來。突然,書脊上“魯迅”兩個字跳入了他的眼簾,他連忙抽出一本,急切地翻看起來。

這個青年拿起的正是魯迅譯的小說《毀滅》,魯迅的著作在那暗無天日的歲月裡給他帶去了鼓舞,但是由于反動派的查禁,魯迅的書越來越難買到了,今天在這裡是意外發現。

青年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悅,捧着這本書,舍不得放下。

店主人見此情形走了過來,青年很有禮貌地問“先生,這本書多少錢?”店主人接過書翻看了一下說:“一進制四角。”

青年摸摸襯衫的口袋,裡面隻剩一進制錢了,便十分惋惜地說:“對不起,我的錢不夠。”店主人沒聽清青年的話,依舊熱心地向他推薦說:“這本書真的很好,買一本吧。”

魯迅病重後,青年勸他出國療養,魯迅笑道:我這種人是無法休養的

“我知道”,青年反複撫摸着這本書,輕聲回答着。坐在裡面的魯迅把這一切都看在眼裡,他站起身慢慢走了過來,親切地看着這個青年,問道:“你要買這本書?”青年點頭:“很想買。”

魯迅從書架上抽出另外一本書遞給他:“你買這一本吧。這本書很好。”

青年接過來一看,封面上印着“鐵流”兩個字,但看到定價是一進制八角的時候,遲疑着說:“不好意思,我買不起,先生,如果錢夠的話,我真想都買回去看看。”

青年心意誠懇,魯迅又溫和地詢問:“一進制錢你有沒有?一進制錢?”

“有!”青年不覺擡頭,與魯迅熱情的目光對視。魯迅把兩本書一起交到青年手裡,說:“收好,兩本書一進制錢”。青年接過書,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目不轉睛地看着面前這位慈祥的長者,猛然想起自己在雜志上見過的魯迅照片,驚喜地喊出了聲:“您,您就是……”

魯迅病重後,青年勸他出國療養,魯迅笑道:我這種人是無法休養的

魯迅微笑着點點頭,繼而又對青年解釋說:“這本鐵流是另一位先生譯的,要收回一點成本,我那一本,是送給你的。”青年眼裡滾動着淚花,他掏出那枚帶着體溫的銀元,将它放到魯迅手裡。

青年心裡有太多的話想說,可一時間又不知該從哪裡說起,他深情地看了魯迅一眼,恭敬地朝他鞠了一個躬,把那兩本凝結着深厚革命情誼的書小心地裝進帆布袋,匆匆走出了店門。

魯迅送到門口。秋風卷着細雨,飄灑在他的臉上,傳來絲絲涼意,魯迅凝望着那個青年勞工遠去的背影,可手上那枚帶着體溫的銀元,卻使他心裡感到無比溫暖……

魯迅:“我這種人是無法休養的”

1936年的春天,魯迅不幸得了重病,體重不到四十公斤,身體很虛弱。但他在病中,依舊沒有停止與國民黨反動派以及混入革命隊伍内的“蛀蟲”作鬥争,同時關心着青年一代的成長。

10月8日,是“中華全國木刻第二回流動展覽會”展出的最後一天,那天午後,魯迅抱病趕去參觀,他多年來嘔心瀝血培育的這株幼苗,終于在白色恐怖的威脅下成長起來,并開出了一枝枝花朵,這怎能不使魯迅高興呢?

魯迅病重後,青年勸他出國療養,魯迅笑道:我這種人是無法休養的

圖 | 魯迅與木刻青年的合影

魯迅踏進會場,整個會場頓時轟動起來,一群木刻青年立刻圍了上來,他們向魯迅問候着,關切地詢問他的健康狀況。魯迅坦率地回答說:“不好,不好,今年九個月中,足足大病了六個月。”說着,又是一陣咳嗽,臉色很蒼白。

青年們看着魯迅瘦弱的身軀,心裡十分難過,都勸他坐下歇一會兒。魯迅卻徑直向展品走去,他仔細觀看挂在牆上的每一幅作品,當他看到這些青年刻苦創作的作品,确比過去有了進步時,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參觀到一半,魯迅順手翻了一本意見簿,見上面寫着“藝術之光”之類的捧場話,就說:“這是‘匾’”。青年們都笑了。他們領會到魯迅深刻的含義:盲目的捧場話如同高挂在廳堂前面歌功頌德的“匾”一樣,對青年人是沒有好處的。

大家再三請魯迅休息,他才在一張藤椅上坐下,青年們見魯迅臉色蒼白,都勸她出國療養。魯迅微笑着回答:“

我這種人是無法休養的。不寫文章就不得過。與其不工作而多活幾年,倒不如趕快工作而少活幾年的好。

魯迅病重後,青年勸他出國療養,魯迅笑道:我這種人是無法休養的

接着,魯迅把話題轉移到木刻上,他說:“創作,我是不會的,但介紹翻譯之類,也還要幹下去。”青年們清楚記得,魯迅辛勤收集翻印了許多外國進步木刻畫集,饋贈給他們。那一本本精美的木刻畫集,浸透了魯迅培育青年的多少心血!

休息之後,魯迅精神似乎好了些,又興緻勃勃地繼續參觀。他細心傾聽着青年木刻作者的介紹,并随時提出自己的意見。魯迅贊揚那些表現了工農群衆鬥争精神的作品,懇切地指出某些作品觀察不深,刀法失當的缺點。

魯迅看完了全部展品後,青年們問他總的印象如何。魯迅滿意地點了點頭,說:“自然比以前進步了,但還有許多缺點,這是因為作者閱曆不深,觀察力不夠的緣故。”他鼓勵青年們多多接觸實際鬥争。

夜幕徐徐降臨了,魯迅這才和大家告别。青年們望着魯迅漸漸遠去的瘦弱身影,不禁想起他“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著名詩句,想起他幾十年的戰鬥曆程。他們的眼眶濕潤了。

魯迅病重後,青年勸他出國療養,魯迅笑道:我這種人是無法休養的

魯迅與毛澤東的“交集”

魯迅一生似乎和政治沒有過多牽扯,但卻或多或少又有許多聯系。毛澤東十分推崇魯迅,對他評價很高,也有很多與他有關的論述。

魯迅與毛澤東,他們一個是政界領袖,一個是文壇泰鬥。毛澤東一生喜歡結交文藝界的朋友,與許多文人之間都有佳話流傳,卻遺憾未曾見過魯迅一面。

毛澤東曾說:我跟魯迅的心是相通的,我喜歡他那樣坦率。他說,解剖自己,往往嚴于解剖别人。我在延安,夜晚讀魯迅的書,常常忘了睡覺。那麼,毛澤東的心和魯迅的心究竟是怎樣息息相通的呢?

馮雪峰是魯迅的摯友和學生,雖然說毛澤東與魯迅一生沒有謀面,但馮雪峰在這兩個人中間卻多次扮演了牽線搭橋的作用,使得他們之間産生了一些“故事”。

魯迅病重後,青年勸他出國療養,魯迅笑道:我這種人是無法休養的

圖 | 馮雪峰

上世紀30年代,馮雪峰就數次說過:

在中國,他最佩服就兩個人——魯迅和毛澤東

1933年,時任中共江蘇省宣傳部長的馮雪峰被調到江西瑞金中央蘇區,此時的毛澤東空閑時間較多,馮雪峰經常有機會見到他。有幾次,毛澤東向馮雪峰提議說:“今晚我們不談别的,隻談魯迅好不好?”

稍後,毛澤東有些遺憾地對馮雪峰說:“五四的時候我在北京,那時候弄新文學的人有很多,我見過李大钊、陳獨秀、胡适、周作人,就是沒有見過魯迅。”

馮雪峰說:“過去有個日本人說全中國隻有兩個半人懂得中國,魯迅是兩個人當中的一個,另外半個是毛澤東。”毛澤東聽了哈哈大笑,沉思着說:“這個日本人還不簡單,他認為魯迅懂得中國,這是對的。”

魯迅病重後,青年勸他出國療養,魯迅笑道:我這種人是無法休養的

圖 | 毛澤東

馮雪峰擔任中央蘇區黨校教務主任期間,在同幾位中央上司同志談話的時候,張聞天提出請瞿秋白主持教育工作。在這件事中,博古認為魯迅搞教育行政有經驗,也可以讓他來擔任這個職務。

後來,馮雪峰把這件事告訴了毛澤東,毛澤東不同意博古的意見,他說:“魯迅當然在外面作用大。”事實确實如此,魯迅在黨外發揮确實發揮了更加重要的作用。

後來,馮雪峰奉命回到上海,在與魯迅的交往中,深切感受到他對共産黨和毛澤東的崇拜。1936年,魯迅在文章中熱情洋溢地說:“中國目前的革命的政黨向全國人民所提出的抗日統一戰線的政策,我是看見的,我是擁護的,我無條件地加入這戰線。”

魯迅病重後,青年勸他出國療養,魯迅笑道:我這種人是無法休養的

魯迅在與馮雪峰的一次聊天中,他神态自若地微笑着,又好像在自語:“我想,我做一個小兵還是勝任的,用筆!”馮雪峰還能清晰地回憶起魯迅将毛澤東稱為“M”的親切聲音。

瞿秋白的《海上述林》上卷出版之後,魯迅親自給馮雪峰兩冊讓他轉交,魯迅說:“皮面的送‘M’(毛澤東),絨面的送周(周恩來)。”

同年,有人去延安,馮雪峰想給中央上司同志們帶點東西,買了二十條圍巾,五聽白錫包的香煙。當時馮雪峰手中還有魯迅的幾塊錢稿費,就用它買了一隻火腿,以魯迅的名義送給毛澤東,馮雪峰把這件事告訴了魯迅,當時魯迅是很同意而且很高興的。

一直到1936年魯迅逝世,毛澤東始終未能與魯迅見過一面,盡管如此,他們之間的心意卻是相通的,毛澤東認為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将,除了是偉大的文學家之外,還是偉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

魯迅病重後,青年勸他出國療養,魯迅笑道:我這種人是無法休養的

1937年10月19日,在陝北公學紀念魯迅逝世一周年大會上,毛澤東發表了《論魯迅》的演講,他說:我們今天紀念魯迅先生,首先要認識他,要懂得他在中國革命中所占的地位……魯迅在中國的價值,我看要算第一等聖人,如果說孔夫子是封建社會的聖人,那麼魯迅就是現代中國的聖人。

魯迅曾寫過一首名為《自嘲》的詩,而在他的衆多作品中,這首《自嘲》尤其受到毛澤東的推崇:

“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

破帽遮顔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

對此,毛澤東曾在一次講話中特别指出: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兩句詩應該成為我們的座右銘,一切共産黨、革命家、一切革命的文藝工作者,都應該學習魯迅的榜樣。

1949年7月,北平召開了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在這次文代會上,毛澤東和魯迅終于“走在一起”,毛澤東的頭像和魯迅的頭像并列為會議徽記。

魯迅病重後,青年勸他出國療養,魯迅笑道:我這種人是無法休養的

圖 | 會場上方中間懸挂着毛澤東、魯迅頭像并列的會徽

這一徽記意義重大,它既見證了毛澤東對魯迅的推崇和對新文化的尊重,又表明了魯迅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不可動搖的地位和影響,具有特别的曆史意義。

盡管魯迅已經離開了我們,但他的精神卻永遠活在國人心中,像毛主席說的那樣:

“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顔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貴的品格。魯迅是在文化戰線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數,是向着敵人沖鋒陷陣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