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王朝滅亡後,已曆經百年風雨,皇陵的守陵人今在何方?

皇陵是皇上和皇上親人的陵墓。

皇上是尊貴的,受命于天,是真龍天子,享受很多的特權。皇上說話不叫說話,叫聖旨;皇上的身體不叫身體,叫龍體;皇上的開口不稱我,稱朕;皇上高興了,叫龍顔大悅;皇上生病了,叫龍體欠安;皇上床榻之事也說得非常高大上,叫臨幸,寵幸。就是皇上蹬腿了,也不叫死,叫駕崩。

皇上活着生殺予奪,荒淫無恥,窮奢極欲,死了也無比榮光,永垂不朽。凡人死了,挖個坑埋起來就算了;要是遇到災荒年,用了草席一卷扔到路邊喂狗。

皇上可不行,皇上喂狗,狗也不敢吃。狗一看腿也發抖,因為那不是人,是龍啊。

是以皇上駕崩了,不僅要舉行全國哀悼,要舉行隆重的葬禮,還要修築規模龐大的陵墓。有的皇上從娘肚子裡剛出來就開始造陵墓,一直修到死都沒有完成。可見,陵墓比皇上的皇宮都豪華。

清王朝滅亡後,已曆經百年風雨,皇陵的守陵人今在何方?

過去的人都迷信,認為人死了隻是肉體不在了,靈魂依舊存在,皇帝更是雖死猶生。是以皇上死了也要風流快活,享盡榮華。是以,皇上死了,都要極盡奢華,弄無數的奇珍異寶,還要有美女殉葬陪侍左右。

殉葬制度一直斷斷續續地延續了兩千多年,到了明英宗的時候,被廢除了。清朝入關後又死灰複燃,到了康熙時候才又被終止。

皇陵裡不管有沒有女人,金銀珠寶是無窮無盡的。是以,盜皇陵也成為古今不法分子铤而走險的緻富捷徑,皇陵也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百萬富翁。

這樣一來,皇帝心裡非常糾結,死的時候想随便陪葬,但死後又怕盜墓。為此皇帝們絞盡腦汁,防止盜墓。

有的皇帝建造在河床上,建造之前先把河水改道截流,修好之後再恢複河道,這樣還嫌不安全,最後把參與施工的工匠全部幹掉。盡管如此,墳墓還是會被發現,麻雀飛過來還有個蹤影,何況那麼多人在那裡折騰了多少年。再說知情的人被殺,參與滅口的人不會不知情,誰又來滅他們的口,總不會皇上親自動手吧。

還有皇帝修建了幾十座假陵墓,來以假亂真,保護真陵墓。但經不起歲月綿長,執着的一代代盜墓賊一個個挨個偷。

清王朝滅亡後,已曆經百年風雨,皇陵的守陵人今在何方?

不少皇帝在陵墓裡設立了許多暗道機關,但隻要前仆後繼,機關總有失靈的時候。是以說,最安全的,還是派人守護,于是守陵墓這個職業就誕生了。

一個朝代正常統治的時候,國家财政有的是錢,派多少人守護都不是問題。何況盜墓人都是見不得陽光的蟊賊,偷偷摸摸、不敢光明正大,更不敢武裝盜墓。是以,象征性地派出一支小規模的兵力就可以了。

一個王朝興盛的時候,守衛陵墓的事情好說,也沒有人敢在皇帝陵墓上動土。可是當一個王朝終結的時候,前朝的陵墓不是被反叛武裝給提前挖了,就是給後來的征服者給派人刨了,或者是給盜墓賊給光顧了。

清朝滅亡後,民國就出了個盜墓賊,這個盜墓賊可是史上影響力最高的盜墓賊——大軍閥孫殿英。1928年7月。,大軍閥孫殿英因為沒有軍費,部隊揭不開鍋了。不知道是誰出的馊主意,想起了盜取東陵。孫殿英一聲令下,全副武裝的軍人就直奔東陵,革了老佛爺慈禧的命,連慈禧的褲子都扒了,那是因為聽說人家的内褲是金絲編織的。

清王朝滅亡後,已曆經百年風雨,皇陵的守陵人今在何方?

清朝統治時期,針對關外三陵和東、西陵都有皇陵保護方案和守陵人,關外三陵距離京城最遠,還專門組建有一個叫“三陵總理事務衙門”的機構予以妥善保護,守陵管理人員一般是皇室子弟親自擔任,這部分皇室子弟可能是由于犯錯或其他原因受到排擠,配置設定到這種工作,雖然遠離朝廷中樞權力,至少也遠離是非,且有穩定的薪俸,保證日常生活無憂。

清王朝滅亡後,已曆經百年風雨,皇陵的守陵人今在何方?

大清滅亡後,民國優撫條款力的銀兩經常斷供,京城皇族的開銷都大為節省,各處皇陵的守陵管理人員都斷了炊,人心不穩。如果隊伍穩定,孫殿英也不會那麼膽大妄為。

慈禧盜墓事件發生後,海内外輿論大嘩。滿清遺老遺少和慈禧後人在國内國外報社鳴冤叫屈,血淚控訴。

都說入土為安,逝者為大。雖然滿清統治者前期做盡壞事,但最後的清帝遜位符合了曆史的發展潮流,沒有造成大規模傷亡,再加上中國人也是有道德底線的,不能打擾侵犯死者。于是在輿論壓力下,國民政府宣布派人守皇陵。守皇陵的人數在150人左右,擔任守衛工作的人一部分是從軍隊調來的,一部分是招募當地的農民(很多也是祖輩守陵人),這樣好互相監督,互相制約。他們的薪水由國民政府負責,每個月10塊大洋,相當于一個保長的工資水準。每個守陵人還有生活補助,過年過節還有福利。

清王朝滅亡後,已曆經百年風雨,皇陵的守陵人今在何方?

除了政府出資招募的守陵人,陵墓周圍還有不少前朝守墓人的後代,他們早就在這裡結廬居住,繁衍百年,是為了維護祖宗尊嚴,自費輪流在這裡守護,那也是祖宗的遺訓。

新中國成立後,為了保護文物古迹,在周恩來總理的親自安排下,國務院專門成立了清代皇帝陵墓保衛機構——東陵文物保管所,在對皇陵進行守衛的同時,還對每個陵墓進行了修繕維護。

1961年3月4日,清東陵被列入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關。改革開放後,清東陵文物保管所也更新為清東陵文物管理處。該機構是事業機關,在這裡上班的自然都是事業編制,工資由國家财政負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