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二戰結束後,日本“天才”翻譯官,一句口誤,60萬日本人葬身火海

我們知道,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是非常重要的,有的時候意思表達沒清楚,産生裡誤解。很有可能彼此之間的關系便産生了裂縫,甚至發生不可緩解的沖突。當語言的層面上升到國家的高度,那麼影響便更加的重大了。比如在二戰時期,日本一位翻譯官,一句口誤,間接讓60萬日本人葬身火海。

二戰結束後,日本“天才”翻譯官,一句口誤,60萬日本人葬身火海

我們知道,二戰是法西斯軸心國納粹德國、意大利王國和日本帝國挑起的,1940年9月27日,德國、意大利和日本三國外交代表在柏林簽署《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成立了以以柏林,羅馬,東京為軸心的軍事集團。

日本作為法西斯軸心國之一,自然是遭到了世界各國的聯合讨伐。二戰從1939年開始到1945年,經過了世界反法西斯的共同努力,二戰終于到了尾聲。法西斯軸心國已經注定了落敗收場的結局。

二戰結束後,日本“天才”翻譯官,一句口誤,60萬日本人葬身火海

1945年7月26日,中英美聯合發表了《波茨坦公告》,這個公告的主要内容是表明:盟國“将予日本以最後打擊,直至停止抵抗。”目的是明讓還在垂死掙紮中的日本趕緊接受投降,不要再造成無畏的犧牲。

1945年7月27日,日本首相鈴木貫太郎召開内閣會議,針對這條公告日本高層也進行了激烈的讨論,但是讨論的意見分歧很大,是以沒有得出來一個确切的答案,他們甚至想要通過蘇聯從中調和,獲得一次更有利的談判機會。

二戰結束後,日本“天才”翻譯官,一句口誤,60萬日本人葬身火海

後愛日本首相鈴木貫太郎代表日本内閣發表了意見,翻譯過來的意思便是:不管美、英、中三國《波茨坦公告》的内容如何,都完全忽視,日本方面拒絕投降。從這句話我們可以看出,日本不願意接受《波茨坦公告》,要頑抗到底。

當時二戰已經打了六年,至少20億的人口卷入到戰争,軍民總傷亡是以千萬計的。可以說世界各國都已經疲憊不堪了,為了早點結束戰争,美國舉動用最終手段。1945年8月6日、9日,分别在廣島和長崎投下原子彈。

二戰結束後,日本“天才”翻譯官,一句口誤,60萬日本人葬身火海

這兩顆原子彈直接将廣島和長崎夷為平地,造成直接死亡人數達到了21萬人,因輻射造成的間接死亡人數更是超過了60萬之多。日本政府被迫向聯盟國發出乞降照會,并在1945年8月14日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并頒布投降诏書。

二戰結束後,日本群眾紛紛将矛頭指向日本首相鈴木貫太郎,若是因為日本政府接受公告,便不會有後續的事情發生,但是鈴木貫太郎卻說,自己隻是表示無法立刻做出回應,并沒有拒絕,是翻譯沒有将意思表達到位。

二戰結束後,日本“天才”翻譯官,一句口誤,60萬日本人葬身火海

從鈴木貫太郎發表的日文原版來看,确實有所偏差。“對這份公告不予回複”,經過翻譯後變成“對于這個公告完全忽視。”但是國際上都知道鈴木貫太郎是一個喜歡玩文字遊戲的人,想用這種模棱兩可的态度,将事情糊弄過去,沒想到最後卻惹禍上身。這個鍋到底應該誰背?想必大家的心中已經有了答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