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輛價值80萬元的進口寶馬X5 SUV,居然在高速路上能發生後備箱自己彈開的故障,想想就覺得吓人。而更吓人的是,這輛車在維修之後被發現有問題的地方都隻是用膠帶粘貼,離譜麼?

最近,來自許昌的楊先生向媒體反映,自己開了2年的全進口寶馬X5,花了十七萬元修理,但每次4S店都是用膠帶纏一下就敷衍了事。這讓他無法了解,明明店方承諾更換了全套原廠進口配件,但故障依然存在。
然而當記者深入調查之後,意想不到的事情又發生了......
01
17萬的修車費,換來全車粘膠帶?
記者陪同楊先生來到這家位于許昌的寶馬4S店,表達了自己的不滿。他表示,明明自己花了十七萬元要求更換所有的原廠進口件,為何每次都是用膠帶粘一下就草草了事。
店方售後負責人解釋。首先,由于楊先生這輛車前後出了3次事故,且已經超過了質保期限,是以在服務價格上有一些分歧;其次,車輛在經過人工修複之後,是無法100%恢複到出廠時的狀态的,根據車主要求,已經更換了一大批原廠進口配件,但有些故障依然無法解決,隻能用膠帶勉強修補。
對此解釋,楊先生顯然無法接受,當他要求店方給出配件的原始包裝和清關證明的時候,店方表示,配件安裝上車之後包裝盒就處理了,其他證明也無法提供。
此話一出,楊先生更加覺得這其中有存在某種問題或陰謀。既然是口口聲聲說是原廠進口配件,為何什麼證明都拿不出來。
楊先生細思極恐,隐約覺得是維修部門私下把零配件換成國産三無配件,而正式因為品質不合格,是以才導緻車一直沒有完全修好。
雙方各執一詞,陷入僵局。之後,該4S店總經理出面溝通,表示如果楊先生對此有任何疑問,可以請第三方檢驗機構來鑒定,如果确實店方存在問題,就會負責到底。
02
汽車的原廠件證明真有那麼難?
其實,類似于這樣4S店和車主之間的糾紛屢見不鮮,而往往沖突的中心點就是在于是否使用了“原廠件”的問題。
所謂原廠配件,從字面上來了解是指汽車制造廠自己或授權委托專業零部件廠商生産的,沒有小瑕疵、外觀和性能和原部件保持一緻,并且有專業的合格證明,同時還會打上原廠件的LOGO和零件編号。一般原廠配件在4S店居多,是汽車廠家專門提供售後的供應的配件。
而現在有很多人會拿副廠配件冒充原廠件來賣,副廠件是指未經過原部件生産廠家授權的,這些配件主要以模仿原廠配件為主,外形上比較相似,但是工藝上卻相差甚遠,并且價格也是參差不齊的,但總比原廠件要便宜一些。
實際上,4S店一般會保留更換配件的原廠編碼,當顧客質疑零件的真僞性時4S店可能會用這個編碼對零件進行查詢,若零件官網上顯示零件資訊存在的話就可以證明零件是原廠件。其次4S店也可能會提供零件入貨管道憑證和産品發票去證明零件的真僞性。
當然,在上文這個案例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店方說給楊先生安裝配件的外包裝盒都處理了,找不到了,這其實也阻礙了原廠件的追根溯源。
一般來說,原廠件是可以檢視包裝盒上的産品編碼,随後到零件生産商官網進行查詢,若查詢後官網顯示沒有零件相關資訊,那麼就很有可能買到假冒僞劣産品了。
因為零件在出廠時都會有一個編碼,這個編碼是獨一無二的,是以可以憑着這個編碼去驗證零件的真僞。而一旦外包裝丢棄或者遺失,這個編碼隻能通過店方在采購系統内部來查詢了。
03
汽車零配件命名不統一也是痛點
在整個國内汽車後市場,除了零配件的品質良莠不齊、管道混亂之外,還有命名不統一的痛點存在,這也是引發車主和門店之間糾紛的一大“爆點”。
随着使用者對汽車産品品質需求及維權意識的提高,對汽車零部件進行有效品質管理的訴求也變得更加迫切。
然而,廣闊的國内汽車後市場紛繁複雜,許多元修企業都面臨上遊供應商、主機廠具有各自不同标準和命名的問題,這就導緻維修企業要面對不同領域、對接不同标準,營運負擔不能說不重。
實際上,針對零配件命名和标準不統一這方面,國家标準委早在2015年準許釋出由中國物品編碼中心、中國自動識别技術協會等機關起草的GB/T32007-2015《汽車零部件的統一編碼與辨別》國家标準。
此項标準規定了汽車零部件統一編碼的編碼原則、資料結構、符号表示方法及其位置的一般原則,适用于汽車零部件(配件)統一編碼和辨別編制,以及汽車零部件(配件)資訊采集和資料交換。
應用統一編碼辨別,可實作對每個汽車零部件出貨、配發、使用、維護過程的完整、清晰記錄,就像快遞物流資訊一樣向社會開放,消費者和車企能夠便捷地上網查詢。這樣,既能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也能夠避免許多不必要的糾紛。
這實際上,也是大資料推動行業發展的一個縮影。但可惜的是,标準在向下遊管道做滲透的時候,并沒有想象中那麼順利,這主要還是由于國内的汽修、汽配行業一直是多、散、小的局面。
當然了,零配件在标準統一之後,也會有其他問題,比如标準化部件一旦出現設計缺陷或者是品質問題,那就會引起大規模的召回。
總的來說,國内汽配和汽修行業在标準化統一方面還任重道遠。
點贊+在看
分享給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