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0日~11日,2019年度CEO峰會暨獵雲網創投頒獎盛典在北京望京凱悅酒店隆重舉行,近百位知名資本大咖,獨角獸創始人、創業風雲人物及近千位投資人與創業者共聚“新勢力·2019年度CEO峰會暨獵雲網創投頒獎盛典”。
在由所向資本創始合夥人和平主持、以《中美雙向投資差異與機遇》為議題的高峰論壇上,真成投資管理合夥人趙興華、Awesome Capital 中歐平行基金創始合夥人熊嶽達、名川資本創始合夥人王求樂和天木資本創始人林桢就論壇議題發表了精彩觀點。
名川資本創始合夥人王求樂表示,中國發展的驅動力,一是各行各業的數字化改造;第二是以像瑞幸為代表的新消費;第三,下沉以及往外擴張的張力,第四是資料智能。
名川資本正是從驅動力來入手,關注産業資料智能,并且關注Pre-A階段,王求樂稱名川資本是創業項目的“墊腳石”。
關于中美或者跨境投資的機遇差異,王求樂認為美國的聰明錢比中國多,是N次方的關系。并且,美國建立整個鍊條是極強的,但中國模式創新還未到頭,永遠不要低估中國人的創新能力。王求樂建議中國可以向美國借鑒的是美國對資本使用效率,以及生态體系的搭建,但總體上來講,雙方還是互相借鑒,互相促進。
為了幫助創業者和投資人重新蓄力,2019年,獵雲網攜全新品牌“新勢力(New Force Summit)”亮相。本次峰會由獵雲網主辦,銳視角、獵雲資本、獵雲财經、企業管家協辦。
此次盛典上,獵雲網将通過六個版塊分享創業者和投資人在智能制造、文娛、零售、醫療、教育、汽車等領域的啟發性的觀點和行業前瞻,圍繞多個次元,分享科技和産業前沿觀點,探讨創新潮流趨勢、把握未來新方向。
以下為王求樂圓桌分享實錄,獵雲網整理:
和平(主持人):大家好!我是主持人和平,是所向資本的合夥人。今天有幸邀請幾位投資的朋友,一起聊一下中國與美國投資環境各自的機遇與解決方案。先請幾位嘉賓做一些自我介紹或者說在自己投資的方向偏好和定位、政策。
王求樂:我是名川資本的王求樂,我們是專注在Pre-A,市場上少有的專注在Pre-A的機構,我們幹的是墊腳石。如果諸位差那麼一點錢,我們願意幫你續上,我們非常擅長,我們專注的領域主要是産業資料智能,這是我們主要方向。謝謝。
和平:接下來我們進入今天讨論的主題,我們可以先分享一下投資人在各自投資領域或者地域裡面,為什麼選了這樣的投資階段和投資方向,你認為這裡面的機會是什麼,為什麼選擇了這樣的投資政策,你也可以分享對其他領域的判斷和機遇,為什麼是這樣的定位?我覺得我們可以先分享一下各自的定位與政策的原因。
王求樂:談兩個方面,為什麼專注在Pre-A非常窄的階段,第二是為什麼我們主要看産業網際網路。
先說第二個問題,我們今天看到中國的驅動力無非是幾個東西,一個是各行各業的數字化改造,逐漸的深入,藝術、工業各個行業,都在逐漸地數字化,這個過程當中延伸出來很多的機會。第二,大家已經看到像瑞幸為代表的新消費,是不是更新再說。第三,下沉。我老家在安徽,一個非常偏四五線的城市,我們在北京好幾年前用的他們才用。再就是往外擴張的張力,我們專注的第五個水準方向共同的驅動力,就是資料智能。是以,我們是從這個驅動力來入手。這是我們看到的機會。
團隊自身,我跟合夥人周迪原來都是做通信出身,我在愛立信是資深工程師,這是我們擅長的領域,其中一個機會在這兒。
具體到Pre-A,我們是這樣來的,因為今天說新勢力,我們從老牌機構出來,出來之後我們沒有能量來挑戰這些人,我覺得我們也不應該這樣,我們要找到自己生存的空間。對我們而言,我們看到的空間是跟它們反着,頭部機構IDG、紅杉,他們很大,階段走的越來越深,固然他們也宣布甚至也撥出一部分力量往早期走。各位朋友想想,他們能夠從頭吃到尾嗎?這不科學,是以一定需要不同的力量來做,早期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是以,我們專注在這個領域,他們未必擅長也未必真正喜歡,但是各位又需要那麼一個墊腳石的時候,這是我們選擇這個階段的原因。
王求樂:我再補充一下,不光我,大家創業的時候也一樣,千萬要找準一個點紮的深一些,而不是什麼都做,什麼都做是很難的。是以我會将心比心,投資人說你不應該什麼都做,我讓你聚焦,我也聚焦。謝謝!
和平:嘉賓可以用2分鐘談一下,對中美或者跨境投資的機遇差異的判斷,就是你的觀點,是正向還是負向,或者您覺得哪些方面更有機會,聊一下這方面的機會差異。
王求樂:我是這樣看待的,因為美國的聰明錢比中國多得多得多,是N次方的關系。是以,它建立整個鍊條是極強的,這個錢在美國本土是非常強。但是中國自己類似的錢并不足,是以從資本的流動上來講,我覺得固然會有一些人,或者像和平總這樣的力量,也能希望把中國的東西輸出到美國去,但是我覺得在此時此刻還是美國看多中國要多一些,即便有一些政治上各種各樣的不确定性。
是以作為美元系出來的投資人,我還是堅定地看好在拿着美元在中國投,或者拿着人民币,如果聰明的錢越來越多,我們願意拿。我寫過一篇文章關于美國創投70年,這篇文章傳播極廣。我們從中得到什麼樣的結論呢?今天很多人說中國模式創新到頭了,我們要幹技術。不是的,我們不要輕易下結論,大家認為模式創新沒有的時候,瑞幸咖啡出來了,永遠不要低估中國人的創新能力。中國可以向美國借鑒的是美國對資本使用效率,以及生态體系的搭建,是以這是我們可以想的一個地方。是以,總體上來講,雙方還是互相借鑒,互相促進。謝謝!
轉自創頭條,原文連結為:
http://www.ctoutiao.com/2563031.html聲明:以上内容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