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浪潮伺服器全球前三、雲伺服器全球第一是怎麼做到的

衆所周知,伺服器市場是一個紅海市場。對于傳統OEM廠商來說,不僅利潤不高,而且面臨一定程度的同質化競争,畢竟,真正的上遊廠商就是那麼幾大件的龍頭廠商把持。

而理論上,規模越大的OEM廠商從上遊ODM廠商那裡進貨的價格就應該越低,進而出現一個大者恒大的效應。

但事實上并非如此,就如同Gartner剛剛公布的2017年第三季度全球伺服器市場報告中顯示的那樣,在多節點伺服器領域,浪潮出貨量和銷售額躍居世界第一,惠普和戴爾EMC位列二、三位;浪潮x86伺服器出貨量和銷售額雙雙擠進了全球前三,而且出貨量同比增速高達62.7%,銷售額增速甚至同比增長120.4%,令人驚歎。

浪潮伺服器全球前三、雲伺服器全球第一是怎麼做到的

即便是日前在美國丹佛剛剛公布的全球超算TOP500廠商中,浪潮也以56套位居第三。要知道,半年前浪潮擠進全球超算TOP500的套數,僅有20套。半年環比增長超過180%,也算是奇迹了。

這樣的變化,讓筆者不由得開始懷疑人生,因為自己以往關于OEM的規律認知,完全被颠覆了。這一切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在筆者采訪過浪潮集團副總裁彭震之後,謎底終于揭曉。

擁抱網際網路市場

今天我們看IT市場中幾大巨頭的變化,比如微軟的政策就是雲優先、移動優先、AI優先,如今已經取得了成功。浪潮同樣。隻不過在彭震的口中,雲優先換了一種說法。

“首先看大勢。我們看中國市場,很可能當局者迷,不如去看一看美國的市場。”彭震說,“我們把美國的伺服器市場資料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傳統IT,一部分是網際網路IT。傳統IT近兩年幾乎沒有增長,甚至略有萎縮,在伺服器整體的市場占比從70%下降到現在不到50%。是以我們可以看到未來在伺服器市場裡面,網際網路IT才是未來伺服器市場的主要陣地。”

浪潮伺服器全球前三、雲伺服器全球第一是怎麼做到的

浪潮集團副總裁彭震

伺服器行業整體保持增長得益于雲計算、大資料、人工智能等新業務的爆發式增長,是不争的事實。換句話說,正是這樣的市場需求變化,讓大量的網際網路公有雲服務商加速采購雲伺服器。

“浪潮認為,真正能夠引領IT發展的,實際上是網際網路。網際網路代表了未來IT最主要的創新成長和應用場景。”彭震思路很清晰,“是以我們必須擁抱網際網路。”

JDM模式創新

不過,誰都知道,網際網路廠商的錢并不是那麼容易掙的。

“從生意角度來講,越大的客戶越掙不到錢。”彭震坦承,“這是行業的規律,因為越大的客戶,談判能力越強,越有錢的主兒越有發言權。但是,這些大的客戶也很理性,因為它發現一旦擠壓得沒人想做了,它也做不下去了。”

彭震舉了個例子,某網際網路客戶希望在其大規模自建雲上跑的類似國内社交媒體的App,能夠針對不同使用者在他打開App的瞬間推薦出使用者最喜歡的社交媒體。“這種應用需要對每一個人的行為進行分析,不僅需要的樣本量非常大,而且要求計算速度非常快。”彭震解釋說,“我們不僅幫助它做AI,還幫助它進行大規模AI雲化的部署,和它一起調優,幫助它實作所有這些構想。這就是戰略級的創新合作夥伴,而不是所謂的代工廠商。”

實際上,浪潮跟BAT三家都有非常緊密的合作。比如與百度聯合開發的ABC一體機,最終開放出來,變成可以加速推動傳統産業AI化的基礎設施,吸引到很多醫療、物流、制造、金融等行業的傳統企業進行采購。

在彭震看來,這就是JDM模式,即Join Design Manufacture聯合開發設計——即面向應用,融合産業鍊,與CSP大客戶建立面向未來應用的聯合定制開發與合作模式,并與客戶共同将這種創新研發的産品推廣到更多的行業客戶,從場景滿足到趨勢引領,實作從短期産品成功到長期商業模式成功。

浪潮伺服器全球前三、雲伺服器全球第一是怎麼做到的

“JDM模式不同于傳統的ODM、OEM模式。而這,是浪潮在公司内部反複被驗證、運作和優化的,是我們和合作夥伴共同創新的模式。”彭震進一步解釋說,“JDM既擁有研發能力、創新能力、應用了解能力、快速響應能力,又具備廣泛市場覆寫的能力,這是傳統ODM、OEM模式中不可兼得的。”

據悉,目前浪潮通過JDM創新模式,已為大規模資料中心使用者提供包括SR-AI Rack、AGX-2、SAS Switch存儲資源池化方案、冰山冷存儲、GX4、ABC一體機等一系列創新産品。與百度、騰訊、網易建立戰略合作,共同推動聯合創新成果向傳統企業網際網路+落地。

雲伺服器是唯一增量市場

實際上,所謂“雲伺服器”,也是浪潮JDM的産物,是面向大規模網際網路資料中心和雲資料中心應用場景重新定義的新型伺服器。

在浪潮看來,雲伺服器具有高密度、高彈性,節能、易擴充等特性。它有别于傳統伺服器架構設計,實作了從二維平面交換到三維池化互聯的架構變革。雲伺服器的形态通常為多節點機架、多節點整機櫃,計算、存儲、供電、散熱等功能單元高度子產品化、池化,在部署密度、能效、投資回報等方面都明顯優于傳統伺服器。

應該說,多節點伺服器是雲伺服器的核心形态。在這個細分領域中,浪潮排名第一(2017年Q3 Gartner資料),遠遠領先于排名二三位的HPE和戴爾EMC。

據了解,在網際網路成熟發展的北美市場,多節點雲伺服器已經超越傳統機架,成為第一大伺服器形态。據Gartner資料,2017年第三季度,全球伺服器整體市場增速5.1%,傳統的機架、刀片、塔式伺服器已經出現負增長,多節點雲伺服器成為全球市場增長的唯一動力,銷量同比增長26.9%,絕對增量19.7萬台。

浪潮伺服器全球前三、雲伺服器全球第一是怎麼做到的

“比如說我們現在做通信行業一個大客戶的億元大單,采用多節點雲伺服器部署,無論在能耗方面、可維護性和部署時間方面對傳統行業都是很大提升,因為這在BAT上已經經過了驗證。”彭震介紹說,“這一單我們隻花了一個多月時間就全部部署上線,時間上節省一半,在客戶看來,這簡直就是奇迹。”

實際上,浪潮近年來在金融、通訊、能源、交通、政府這些較大的行業中,一直在積極推動行業企業上雲。

共同發力AI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浪潮的JDM模式已經逐漸由淺入深,包括浪潮為騰訊定制的高溫耐腐蝕節點等,開始涉及客戶的全業務鍊,并通過便捷互動體系,實作無縫對接。而這種協同創新、量身定制、商業共赢的全融合模式,讓浪潮和BAT等網際網路客戶結為共同體。

“比如說深度學習技術,過去隻做異構計算,是很小的市場。但今天,網際網路成為了全球AI市場最主要的應用市場,變成了非常有潛力的發動機,促使了這一技術的成熟和大規模應用。”在彭震看來,浪潮和百度共同推動的ABC一體機,現在已經把網際網路成功的經驗帶到企業級市場,接下來浪潮會和百度、阿裡,在政務雲的市場分享政務市場的經驗。

浪潮伺服器全球前三、雲伺服器全球第一是怎麼做到的

另一層面,在傳遞周期上,浪潮面向網際網路使用者的伺服器智能制造産線投産後,生産效率提升30%,使得大批量訂單的傳遞周期從15天縮短至5-7天,日伺服器傳遞能力達到10000節點。更為高效靈活的業務鍊條,讓浪潮一款新品從研發到供貨,最短周期可以縮短到3個月以内。

從這一層意義上,客戶的采購已經從價格敏感,轉換到價值敏感的次元上。與此同時,浪潮與網際網路廠商聯合開發的針對趨勢性應用場景的産品、解決方案和一體機,越來越受到傳統行業使用者的青睐。在筆者看來,這也是為什麼浪潮不僅僅在出貨量上,同時也在銷售額上雙雙登上全球前三寶座的重要原因。

有資料顯示,浪潮也是目前全球在人工智能計算領域擁有最豐富産品線的企業,在中國人工智能領域占有60%以上的份額。“百度、騰訊、阿裡巴巴等超大規模雲計算營運商的人工智能伺服器超過90%來自浪潮。”彭震說,浪潮有這樣的份額,根本原因是在研發創新方面做了非常大的前期投入,比如今天的浪潮AI伺服器已經是第五代了,但第一、第二代其實一台都沒賣。

彭震的話讓筆者想起了另一位圈内人士所說的,當年也是先行動,再在客戶那裡共同努力,完成落地的部署。這,實際上就是典型的網際網路思維和網際網路疊代模式。

如今,由于雲的容錯能力,給了網際網路創新,不僅在軟體上,同樣也在硬體層面随時糾錯和疊代的能力。在這樣的前提下,面對今天網際網路時代給予企業全新的數字化機遇,我們還有什麼理由,讓企業去為創新而等待,為創新而尋覓呢。

應該說,浪潮的崛起得益于網際網路、雲計算時代,也反哺回饋給網際網路企業,不是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