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坑位于深圳大鵬新區南澳辦事處,前接楊梅村面朝大亞灣,背靠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為深圳的最東端。東部海堤重建工程(三期)· 楊梅坑段處于生态保護區和一級海洋保護區之間,内海為珊瑚礁保育區,擁有連續獨特礁石自然岸線,也是生态敏感區。
深圳大鵬新區擁有133.22公裡的海岸線和諸多優美的自然資源,沿海岸線是當地居民重要的生産生活基地之一,生态休閑旅遊是當地的支柱産業。由于海堤未系統整治、沿海岸線道路不暢、管理設施缺乏等問題,楊梅坑岸線區域土地使用低效、岸線開放度不足,加之區域海堤防禦功能低下、潮災頻發,其“髒、亂、差”的問題一直難以有效改善。
“渡劫”不止海岸與景觀|"Survival" beyond the coastline and landscapes
2018年9月16日,台風“山竹”席卷而過,大鵬片區的海岸線遭受毀滅性破壞,其中鹿嘴大道防護牆、車道被嚴重破壞,嚴重威脅了當地居民和遊客的生命、财産安全。盡快修複海堤結構、提升周邊景觀與海岸線建設、進一步提高抵禦未來災害的能力,成為楊梅坑區域急需解決的問題。
為預防頻發極端天氣與自然災害、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東部海堤重建工程(三期)應運而生。項目橫跨大鵬新區葵湧、大鵬和南澳三大辦事處,涉及約15.657公裡海岸線,建立海堤長度約13.8公裡,建立棧道長度約1.9公裡。建設内容包括沙魚湧段、官湖東段、月亮灣東段、楊梅坑段、東山海、鵬城東段六段海堤的堤防、景觀及配套工程,打造防潮标準200年一遇、堤防級别為1級的生态海堤防護系統。
“重生”不止修補與重建|"Rebirth" beyond repairs and reconstructions
項目以“三重海堤·生态防護”為設計原則,結合當地曆史文脈、自然生态與經濟發展,建構多層級可持續的韌性海堤防護系統,重建大鵬半島海岸線。
第一重“外堤”— 外防線親水系統:為沙灘花園、親水準台廣場、破浪池等重要親水空間節點。
第二重“中堤”— 堤壩系統:為主要濱海步道空間,是堤壩防護的核心和主要濱海遊覽路徑,縱向串聯整個濱海區域;
第三重“内堤”— 堤壩後防線公共空間系統:結合雨水花園的生态景觀,同時具有有助排水功能;
在傳統工程技術基礎上,項目綜合水安全、低影響開發、海綿城市、雨洪管理、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等生态政策,系統性解決海岸線的防潮安全、生态環境等問題。多功能濱海線性公共空間,徹底打開濱海空間界面,連接配接城區與沿海岸線,激發并釋放不同海岸區的生态、經濟、人文的增長潛力。
項目建成後将大大提升大鵬新區的防潮能力,有效保障大鵬新區人民群衆的生命财産安全和正常生産生活,減少台風洪水等極端天氣變化對生态環境的破壞,為大鵬新區的社會和經濟增長創造彈性架構,促進健康、可持續、繁榮的城市發展。
“回歸”不止岸線與礁石|"Return" beyond coastlines and reefs
楊梅坑段共分為示範段、村落段、鹿嘴大道段三個部分。
示範段&村莊段:
在楊梅坑的示範段和村落段,堤壩利用錯落的地形布局,呈現出更豐富的空間功能。多個“雨洪花園”組成的内堤系統形成開放的社群活動空間,高大茂盛的樹木形成遮蔽,為遊人提供休憩空間;中堤外部以沙色混凝土擋牆為主,局部呈現高低錯落的扶手式結構;内側則以雙層花崗岩整石,達到所需的防護高度的同時,劃分堤後防護空間與主體空間,阻擋海浪入侵的同時形成移步異景的視覺觀感;外堤以沙灘柔性連接配接海洋,為人們提供的豐富的活動場地,與海洋親密接觸。
鹿嘴大道段:
鹿嘴大道改造前的海堤為直立式漿砌石擋牆,堤前是極有特色的景觀礁石灘,但仍有衆多問題:舊海堤部分擋牆年久失修,局部倒塌,牆腳淘涮嚴重;道路缺少人車分流設施和安全防護欄,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沿路景觀較為單一,缺少辨別和服務設施配套,夜間照明缺失。
團隊在現有原生态礁石灘的基礎上,對海堤進行修複與加強,并在原有基礎上提高親水體驗,使水岸利用更加靈活,創造多層次的活動空間。鹿嘴大道更加強調慢行系統及線性遊憩,機動車道在此處被縮減。在保證車輛通行的條件下實作路面共享,人行空間得到保障。
鹿嘴大道在原有海堤基礎上,共設8個海堤入口,每個入口設定無障礙設施提供便利,實作親海礁石灘、慢行步道與海堤公路靈活切換。為進一步保育周圍的生态環境,海堤一側種植木麻黃、血桐等耐鹽堿喬木,防風固沙,形成綠色防護;山體一側保留現狀喬木,增加腎蕨、桃金娘、勒杜鵑等鄉土地被,涵養水源,減少水土流失。曾經被沖垮的鹿角灣,進行修繕和貼面恢複,保留原有記憶點,且更安全、舒适,可供乘涼、休憩、打卡。
“更新”不止鹿嘴與楊梅|"Renovation" beyond Luzui and Yangmei
随着東部海堤重建工程(三期)的推進,楊梅坑段建設已初露雛形,對當地旅遊業産生了深遠的影響。随着旅遊業的發展,周邊的店鋪、餐廳、民宿紛紛更新,村莊煥然一新。旅遊産業的提升不僅豐富了當地居民的生活品質,也為更多遊客提供了一個宜居、宜遊的勝地。在過去的三年裡,這片經曆了海堤重建的土地,不僅煥發出生機,更是成為了一個融合自然美景和人文曆史的理想之地。
在未來,随着工程的不斷完善和周邊設施的逐漸配套,相信這片美麗的海濱區域将會吸引更多遊客,為當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東部海堤重建工程(三期)的成功實施不僅為楊梅坑帶來了新的生機,更為這片土地賦予了新的希望和活力。
項目檔案|Project file
項目名稱:深圳市東部海堤重建工程(三期)- 楊梅坑段
項目地點:深圳·大鵬新區
項目機關:深圳市水務局
建設機關:深圳市建築工務署文體和水務工程管理中心
代建機關:華潤置地城市營運管理(深圳)有限公司
設計總包:深圳翰博設計股份有限公司、中交水運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
設計顧問:KCAP、FELIXX
辨別顧問:深圳市上行線設計有限公司
建築顧問:SEED席得設計、墨照建築設計事務所
燈光顧問:深圳瑪特照明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圖檔來源:HOPE - 楊洋、HOPE - 吳夢荻
資料來源、版權所有:深圳翰博設計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