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資料治理是實作智慧型企業的關鍵嗎?

資料治理是實作智慧型企業的關鍵嗎?

徐州,曆史上是華夏九州之一,自古以來就是戰略要地,還是中國的工程機械之都。

而今,徐州不僅依然是京滬線和隴海線的交通樞紐、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也是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城市。2018年4月,科技部、國家發改委支援徐州開展創新型城市建設,就為徐州的經濟發展打開了另一扇門。

也就是說,徐州将利用自身地理位置、制造業基地、人才等多方面的優勢,吸引更多的創新型企業或産業鍊上下遊,加速發展。

這時候,雲計算、大資料、人工智能、IoT等等創新技術,必然會成為各個行業創新發展的關鍵,而所有這些的基礎,則在于資料的打通。

資料治理是前提

“為打造裝備制造業競争新優勢,徐工集團堅持發展智能制造作為工業轉型更新的首要途徑。”徐工集團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資訊化管理部副司長付思敏認為,智能工廠的目标是提升生産力、品質和速度,降低成本的同時讓企業更柔性,而數字技術是改進及創新的關鍵。

在付思敏看來,資訊系統內建,實際上是大資料應用的基礎,也是智能制造得以落地的關鍵。

舉個例子,企業的資料來源越來越多,從品質系統、生産系統、物流系統,到銷售系統、客戶關系系統、研發系統等不同的系統得到各式各樣的資料。隻有把這些資料有機地、有效地統合在一起,通過主資料的治理,保證資料來源的唯一性,企業才能真正對資料進行分析、使用和有效利用,把資料轉換成價值。

資料治理是實作智慧型企業的關鍵嗎?

徐工集團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資訊化管理部副司長付思敏

SAP大中華區售前總經理王濤解釋說,大資料的使用和利用比想象的要難多了,實際上,據統計企業級的資料80%沒有被使用,社會上的資料97%也沒有被用好。

即便是對資料治理比較重視的徐工集團,在打造線上線下開放平台,用資料驅動智慧物流生态圈的過程中,也不可避免地遇到比如開展多元化物流服務、内外關聯和供應鍊一體化等整合集團外部資源和資料的難點。

資料治理是實作智慧型企業的關鍵嗎?

企業資料創新與治理俱樂部正式啟航

而對于更多的企業來說,規範化、标準化企業的資料都十分不易。有些企業在集團層面制定了資料标準,但執行的時候,各部門仍然自己采購各種系統,造成資料整合的難題。

“規範标準是很大程度上,是觀念問題。大多數企業都是先建系統後建資料的标準和規範,但理想狀況正相反。”SAP大中華區資料庫售前總監宋一平表示,“盡管企業的資料庫大部分不是國标先行,但我們仍然可以通過技術治理的手段,有限彌補标準化;此外,企業集團層面在設計資料庫的時候,也可以通過預留一些字段,便于後期的資料整合。”

資料成就智慧企業

應該說,打通資料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第一步;而接下來,真正打造智慧企業,則需要加入更多的資料采集手段,并進行有效利用,來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

“确實大部分地産公司各個業務闆塊的ERP系統是割裂的,成本是一塊,銷售是一塊,計劃是一塊,設計是一塊,把所有這些系統的資料打通是第一步。”深業集團集團總裁辦副總經理馬清女士表示。

據悉,SAP的解決方案不僅是一個ETL工具,不光是進行資料清洗和資料內建,也不僅僅是從開源的Hadoop裡把非結構化資料拽過來,而是要把ERP裡面的結構化資料和Hadoop的非結構化資料進行很好的編排,通過SAP DataHub完成資料管道的梳理。

“比如今天有部分地産物業改成長租較高價的電梯大廈,從銷售到營運服務是很多企業的方向,這樣通過資料積累,後期會産生資料價值。”馬清解釋說,“從B2B到B2C,通過資料挖掘客戶需求,企業在這一轉型的落地過程中需要不斷試錯,不斷挖掘資料的價值,進而滿足客戶需求。”

在王濤看來,企業實作智慧轉型,需要從企業的角度,從客戶的角度,從自我産業鍊的角度,以及市場營運等幾個方面進行能力提升。

資料治理是實作智慧型企業的關鍵嗎?

SAP大中華區售前總經理王濤

首先,企業可以通過生産線大資料分析,來幫助企業優化工藝路徑等提升産品品質,提升良品率等,實作企業自身的核心競争力的增強。

其次,企業可以通過客戶行為方式的大資料分析,來判斷市場趨勢的變化。

第三,企業所建構的生态産業鍊,如何讓上遊企業、下遊企業之間的協作更高效,這就需要業務流程數字化,來更迅捷、更柔性來滿足客戶個性化的需求。

第四,在營運服務層面,企業在洞察到以前無法感覺的業務模式之後,不僅需要能夠迅速做出反應,而且需要讓業務營運能夠真正落地執行。比如社交媒介統計出來的資料,可以跟銷售資料進行比較。今天SAP有能力直接把兩邊資料結合、打通,讓企業外部資料和企業内部資料能夠結合起來,為企業提供智慧的決策。

應該說,在開展創新型城市建設,開展企業數字化轉型更新的過程中,資料治理是企業實作價值創造的過程。這一過程對于企業各個業務部門來說,核心目的并不是為了管控,而是為了實作更大價值的創造,從系統層面進行賦能。有時候,思想觀念的共識,比技術層面的進步,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