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18年會是工業網際網路的普及之年嗎

2018年會是工業網際網路的普及之年嗎

在工業領域,雲時代已經來臨。

在剛剛閉幕的兩會上,“工業網際網路”一詞高頻率地出現在各種讨論中。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更是特别強調要“發展工業網際網路平台”——“工業網際網路”已成為繼物聯網和智能制造之後“火”起來的又一個熱詞。

在地方上,“工業網際網路”已經不僅僅是一個概念,而是行動。據筆者了解,今年以來,布局實施“工業網際網路”的制造企業已經越來越多,“做實施到處缺人”,“合作夥伴做不過來”已經成為工業網際網路服務商的新常态。

颠覆傳統

說起工業網際網路,就必然直接與工業制造相關。有工業,有制造,今天就離不開裝置的聯網,也就是物聯網。

但物聯網與工業網際網路又有所不同。實際上,物聯網更強調物與物的“連接配接”,而工業網際網路則要實作人、機、物全面互聯。

具體而言,工業網際網路是實作人、機、物全面互聯的新型網絡基礎設施,可形成智能化發展的新興業态和應用模式。

2018年會是工業網際網路的普及之年嗎

所謂人、機、物全面互聯,也就是說工業網際網路平台可以從多個角度切入。2013 年以來,全球各類産業主體積極布局,目前全球工業網際網路平台數量超過 150 個。2017 年以來平台發展步入快車道,僅我國就有數十個平台産品釋出。

目前,市場上的工業網際網路平台主要有幾種類型:一是專注裝置營運,比如GE、三一重工;二是擅長設計仿真,譬如PTC Thingworx 平台;三是長于物聯網、優于資料營運,譬如微軟Azure IoT平台;四是聚焦工業企業的經營管理和供應鍊管理,譬如海爾的COSMOPlat 平台和用友的精智平台,在供應端通過采購雲與供應商打通,在工廠内部繼承原有ERP的功能通過上雲進行優化。

正如原工信部副部長楊學山所說:工業網際網路平台是多元的,存在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平台,滿足不同需求、實作不同價值。

融彙平台體系

工業網際網路是智能制造的基石,也是兩化深度融合的重要途徑。

不過,工業網際網路說到根本,其核心都是要實作增長收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控制風險,最終推動制造業實作創新模式、生産方式、組織形式和商業範式的深刻變革。是以從這一角度,工業網際網路的根本,還是實作制造企業的敏經營、輕管理、易金融和簡IT,是以相比較單純提供IOT或工業設計的服務廠商而言,那些面向工業企業提供綜合的企業服務,并實作打通融合、彙聚各種類型服務提供商的工業網際網路平台,無疑将會獲得更大的機會。

正因為此, 4月11日下午,工信部副部長陳肇雄,證監會副主席姜洋,北京市副市長殷勇等一行莅臨用友産業園調研指導。聽取了用友董事長王文京講解用友3.0戰略,并重點考察了用友工業網際網路平台。

實際上,用友作為國内第一的ERP廠商,原本就具備融合、彙聚各種類型業務系統的基因。在用友30年的發展曆程中,用友服務的制造企業客戶超過100萬家,服務客戶跨數十個行業,覆寫航空航天、軍工、機械、新能源汽車、電子電器、化工、冶金、能源、建材等細分行業,具有豐富的行業服務經驗和知識積累。

而精智丨用友工業網際網路平台不僅融合了大資料、雲計算、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人工智能、機器學習、視覺分析、生物識别等現代資訊網絡技術集新興技術,而且基于開放的PaaS平台iuap,打造了一個融彙工業物聯網、應用開發、運維、營運、移動、系統內建為一體的雲平台。

2018年會是工業網際網路的普及之年嗎

工業網際網路分四步走

前文提到過,工業網際網路要實作人、機、物全面互聯,那麼工業物聯網平台首先要快速打通機器、裝置的互聯互通。也就是說,工業網際網路平台需要采集和彙聚裝置運作資料、工藝參數、品質檢測資料、物料配送資料和進度管理資料等生産現場資料,通過資料分析和回報在制造技術、生産流程、品質管理、裝置維護和能耗管理等具體場景中實作優化應用。

接下來,這些生産現場資料、企業管理資料和供應鍊資料,要借助工業網際網路平台進行打通,以便提升決策效率,實作更加精準與透明的企業管理,其具體場景包括供應鍊管理優化、生産管控一體化、企業決策管理等。

随後,工業網際網路平台應實作制造企業與外部使用者需求、創新資源、生産能力的全面對接,推動設計、制造、供應和服務環節的并行組織和協同優化——其具體場景包括協同制造、制造能力交易與個性定制等。

最終,工業網際網路平台可以将産品設計、生産、運作和服務資料進行全面內建,以全生命周期可追溯為基礎,通過生産與使用資料的回報改進産品設計。

如果将上述所有工業網際網路四個階段實作打通融合,就需要彙聚各種類型服務提供商的工業網際網路平台。

廣泛生态建構是核心

實際上,傳統IT架構解決方案中的資料通常都彙集到本地各類業務系統中,這些系統大多是煙囪式、孤立的業務系統。

而工業網際網路平台架構下,越來越多的資料彙聚到了雲端,在雲端進行資料的集中存儲、管理和計算。是以資料上雲後,企業不僅可以減少IT營運費用,同時還可以打通傳統煙囪式業務系統之間的連接配接,随時随地實時監控企業的營運狀态。

例如在2018工業網際網路峰會上,廈門僑興基于用友精智平台的實踐榮獲了“2017工業網際網路優秀應用案例”獎項。據了解,廈門僑興是一家專業生産球拍、車輛支架的碳纖維複合材料用品的廠商,應用用友精智之後,在工廠中的房間數字化資料智能采集、智能物流、可視化智能排産、單品全生命周期追溯、品質管理智能化等方面的應用和能力得到明顯提升。

在工業網際網路時代來臨之際,類似的需求不勝枚舉。筆者也經常會遇到一些制造業負責人在群裡提出類似的需求,甚至找到筆者溝通相應的解決方案。

在筆者看來,任何一家廠商都無法獨自完成工業網際網路平台的建設,而需要整個生态的參與。

相較而言,傳統ERP廠商在工業網際網路生态中處于相對核心的地位,而SAP主打高端,金蝶相對更偏中小型企業,是以用友實際上在國内制造業中堅力量的應用方案中處于主導地位——與此同時,用友也是國内擁有工業網際網路方案合作夥伴和實施合作夥伴最多的廠商。

不僅如此,用友參與的國家級智能制造試點示範項目、智能制造綜合标準化與新模式應用項共60項;和多地政府比如湖北省經信委、浙江省經信委等,就制造企業實作數字化轉型展開了合作,合作建設省級工業雲平台,推動制造業與網際網路融合發展,幫助工業企業實作敏經營、輕管理、易金融、簡IT。

應該說,工業網際網路正催生新的産業體系——在應用創新、産融結合等方面已顯現出了與移動網際網路類似的發展趨勢,未來也有望發展成為一個全新的産業體系,促進形成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的多層次發展環境。

回到文章題目,2018年,确實應該是人、機、物全面互聯為基礎的工業網際網路的普及元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