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學成語故事(58)歎為觀止:一位大預言家的外交傳奇(下)

國學成語,濃縮曆史精華;曲徑通幽,遇見不一樣的“中國”。

今天的國學成語故事承接上文,繼續講述季劄出訪五大諸侯國——魯、齊、鄭、衛、晉的故事。

除了前文述及的精通禮儀與音律等藝術素養,在與各諸侯國上司人以及手握大權的重臣們親切會見中,季劄還表現出了驚人的預見力,而且他的“預言”在接下來的幾年、幾十年、乃至百餘年後,一一應驗,其精準程度,與所謂的諾查丹瑪斯的《諸世紀》和以及《推背圖》《燒餅歌》《梅花詩》等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司馬遷稱贊他“見微而知清濁”,可謂精到。

(下)一路預言 言無不中

季劄的第一站是魯國。

預言一:

在魯國與叔孫穆子(公孫豹)會見後,季劄很欣賞他。于是直言不諱地告誡說:“您恐怕不得善終啊。因為您好善但是不能選拔好人。作為魯國的宗卿而不能慎重選拔好人,禍事一定會降臨到您身上。”

結果:

當初一日,叔孫穆子被迫逃亡在外。在庚宗,他遇到一位女子,穆子讓女子偷偷給他東西吃并且同居。後來,穆子要到齊國去,女人哭着送走了他。

到齊國後,穆子再次娶妻生子。有一天,穆子夢見天要塌下來壓住自己,眼看支撐不住時,忽然看見身邊有一個人,皮膚黧黑、駝背、眼窩深陷、長着豬嘴巴,穆子大叫:“牛,過來幫我。”這才頂住了。

後來,穆子被召回魯國為卿,庚宗的女人帶着孩子來見他,小孩竟然和夢中的“牛”一模一樣,穆子喊孩子“牛”,這孩子也一口答應。

穆子很高興,留下來做了小臣,而且很寵信他。小醜孩長大後,被委任主持家政。

但穆子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這個醜“牛”人如其貌,狡猾而歹毒,其作惡手法之狡詐陰險,至今讀來猶讓人不寒而栗。尤其是叔孫穆子垂死之際,牛假裝讓人送飯,背地裡卻全部偷偷倒掉,穆子是以被活活饑渴而死。

當然,這個醜類敗物最後受到了應有的懲罰,在他逃亡齊國的路上,被兩個早已張網以待的侄子割掉腦袋,扔進了荊棘叢裡。

預言二:

季劄離開魯國,來到齊國,見到了大名鼎鼎的晏子晏平仲。季劄也很喜歡晏子,就勸告說:“齊國的政權将要易手,您應該趕快交出權力和封邑,這樣才可以免除即将到來的禍患。”

公元前532年,齊國四大家族(栾、高、陳、鮑)發生内讧,互相攻殺,經過16年的内亂,齊國政局才終于平靜。

晏子因為聽從季劄的勸告,提前通過陳桓子交出了封邑和職權,是以幸免于難。

國學成語故事(58)歎為觀止:一位大預言家的外交傳奇(下)

值得一提的是,季劄出使齊國後,在傳回途中,其長子不幸身亡,葬于嬴博之間。其間,孔子曾經前往觀看葬禮。明代穆宗隆慶二年萊蕪縣知事傅國璧于口鎮東南立“孔子觀禮處”碑。

預言三:

季劄來到鄭國,與子産一見如故。季劄贈送子産白絹大帶,子産回饋麻布衣服。

臨别之際,季劄語重心長地對子産說:“你們國君太奢侈了,在位不會久長。屆時,鄭國的大權一定會落到您手中,希望您要謹慎地運用禮法處理國政,否則,一定會敗亡。”

公元前543年,子産執政。終其一生,鞠躬盡瘁,為鄭國的發展和強大立下了汗馬功勞。

人們最耳熟能詳的大概是子産不毀鄉校的故事。2000年以降,子産為政以寬、廣開言路的品行仍像一股清流,引發人們的無限神往。

公元前522年,子産因病去世。鄭國男女老少無不痛惜流淚,如喪考妣,連愛美的女子都不再妝容,全國自發停止了娛樂,很多人長達數月聚集在民巷中,哭悼子産。

連孔子也痛惜流淚說:“子産是古代流傳下來的仁愛之人啊。(古之遺愛也)”

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

誠哉斯言。

預言四:

季劄來到衛國,與蘧瑗、史狗、史鳅,公子荊、公叔發、公子朝等衛國大臣們很是投緣,季劄說:“衛國有很多賢能的君子,一定可以免于禍患。”

盡管衛國很弱小,也曾經多次發生過内亂甚至滅頂之災,但有意思的是,在曆經了春秋戰國幾百年風風雨雨後,連一些曾經不可一世的諸侯強國都煙消雲散了,衛國仍頑強生存着,成了存留時間最長的諸侯國之一,立國時間前後共計838年,傳35君。

最牛的是,秦國統一天下之後,衛國仍然存在,到秦二世時才滅亡。究其原因,或許就是季劄所說的衛國多賢才吧。

還有,孔子周遊列國14年,其中在衛國竟然長達10年,因為這裡有很多和他趣味相投的“君子”。

小插曲:

離開衛國後,季劄趕往此行的最後一站——晉國。

這天,季劄在戚地下榻。聽到逃亡在此的孫文子(春秋中期衛國卿大夫孫林父)鳴鐘之聲。季劄感歎說:“我聽說發動叛亂而沒有德行,一定會招來大禍。孫文子得罪了國君,害怕還來不及,卻在這裡尋歡作樂。這就像燕子在帳幕上做窩,而且他的國君還沒有安葬,這樣做能長久嗎?”

于是,季劄連夜離開了戚地。孫文子聽說後,直到去世,再也沒有聽音樂。

預言五:

季劄來到晉國,又與趙文子、韓宣子、韓獻子相見甚歡,并預言說:“晉國的政權大約要聚集在這三家了。”

見到叔向後,兩人也很投緣。臨别之際,兩人依依不舍。季劄說:“老朋友,你要好好努力啊。你們國君很奢侈優秀的臣子很多,大夫也都很富有,下一步,政權将歸幾位大夫所有。你喜歡直話直說,一定要好好考慮下後路,使自己能免于災禍。”

公元前514年,叔向(羊舍肸(xi))以“助亂”的罪名被滅族。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封趙、魏、韓三家為諸侯。北宋司馬光的編年體史書《資治通鑒》開篇雲:“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晉大夫魏斯、趙籍、韓虔為諸侯……”

公元前376年,韓、趙、魏廢晉靜公,并将晉公室殘存的土地全部瓜分。由此,曾經屢屢稱霸中原的春秋時代的超級大國——晉國成為曆史。

三家分晉是中國曆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大事件,是史學界公認的春秋戰國的分水嶺。

所謂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三家分晉後,韓、趙、魏三國仍跻身“戰國七雄”之列。

還有,大夥還記得趙氏孤兒——趙武吧?趙國就是他的後人建立的基業。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此是之謂也!

國學經典欣賞:

鄭人遊于鄉校,以論執政。然明謂子産曰:“毀鄉校,何如?”子産曰:“何為?夫人朝夕退而遊焉,以議執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則行之。其所惡者,吾則改之。是吾師也,若之何毀之?我聞忠善以損怨,不聞作威以防怨。豈不遽止,然猶防川,大決所犯,傷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決使道。不如吾聞而藥之也。”然明曰:“蔑也今而後知吾子之信可事也。小人實不才,若果行此,其鄭國實賴之,豈唯二三臣?”

仲尼聞是語也,曰:“以是觀之,人謂子産不仁,吾不信也。”

——《左傳 襄公三十一年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