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国学成语故事(58)叹为观止:一位大预言家的外交传奇(下)

国学成语,浓缩历史精华;曲径通幽,遇见不一样的“中国”。

今天的国学成语故事承接上文,继续讲述季札出访五大诸侯国——鲁、齐、郑、卫、晋的故事。

除了前文述及的精通礼仪与音律等艺术素养,在与各诸侯国领导人以及手握大权的重臣们亲切会见中,季札还表现出了惊人的预见力,而且他的“预言”在接下来的几年、几十年、乃至百余年后,一一应验,其精准程度,与所谓的诺查丹玛斯的《诸世纪》和以及《推背图》《烧饼歌》《梅花诗》等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司马迁称赞他“见微而知清浊”,可谓精到。

(下)一路预言 言无不中

季札的第一站是鲁国。

预言一:

在鲁国与叔孙穆子(公孙豹)会见后,季札很欣赏他。于是直言不讳地告诫说:“您恐怕不得善终啊。因为您好善但是不能选拔好人。作为鲁国的宗卿而不能慎重选拔好人,祸事一定会降临到您身上。”

结果:

当初一日,叔孙穆子被迫逃亡在外。在庚宗,他遇到一位女子,穆子让女子偷偷给他东西吃并且同居。后来,穆子要到齐国去,女人哭着送走了他。

到齐国后,穆子再次娶妻生子。有一天,穆子梦见天要塌下来压住自己,眼看支撑不住时,忽然看见身边有一个人,皮肤黧黑、驼背、眼窝深陷、长着猪嘴巴,穆子大叫:“牛,过来帮我。”这才顶住了。

后来,穆子被召回鲁国为卿,庚宗的女人带着孩子来见他,小孩竟然和梦中的“牛”一模一样,穆子喊孩子“牛”,这孩子也一口答应。

穆子很高兴,留下来做了小臣,而且很宠信他。小丑孩长大后,被委任主持家政。

但穆子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个丑“牛”人如其貌,狡猾而歹毒,其作恶手法之狡诈阴险,至今读来犹让人不寒而栗。尤其是叔孙穆子垂死之际,牛假装让人送饭,背地里却全部偷偷倒掉,穆子因此被活活饥渴而死。

当然,这个丑类败物最后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在他逃亡齐国的路上,被两个早已张网以待的侄子割掉脑袋,扔进了荆棘丛里。

预言二:

季札离开鲁国,来到齐国,见到了大名鼎鼎的晏子晏平仲。季札也很喜欢晏子,就劝告说:“齐国的政权将要易手,您应该赶快交出权力和封邑,这样才可以免除即将到来的祸患。”

公元前532年,齐国四大家族(栾、高、陈、鲍)发生内讧,相互攻杀,经过16年的内乱,齐国政局才终于平静。

晏子因为听从季札的劝告,提前通过陈桓子交出了封邑和职权,因此幸免于难。

国学成语故事(58)叹为观止:一位大预言家的外交传奇(下)

值得一提的是,季札出使齐国后,在返回途中,其长子不幸身亡,葬于嬴博之间。其间,孔子曾经前往观看葬礼。明代穆宗隆庆二年莱芜县知事傅国璧于口镇东南立“孔子观礼处”碑。

预言三:

季札来到郑国,与子产一见如故。季札赠送子产白绢大带,子产回馈麻布衣服。

临别之际,季札语重心长地对子产说:“你们国君太奢侈了,在位不会久长。届时,郑国的大权一定会落到您手中,希望您要谨慎地运用礼法处理国政,否则,一定会败亡。”

公元前543年,子产执政。终其一生,鞠躬尽瘁,为郑国的发展和强大立下了汗马功劳。

人们最耳熟能详的大概是子产不毁乡校的故事。2000年以降,子产为政以宽、广开言路的品行仍像一股清流,引发人们的无限神往。

公元前522年,子产因病去世。郑国男女老少无不痛惜流泪,如丧考妣,连爱美的女子都不再妆容,全国自发停止了娱乐,很多人长达数月聚集在民巷中,哭悼子产。

连孔子也痛惜流泪说:“子产是古代流传下来的仁爱之人啊。(古之遗爱也)”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诚哉斯言。

预言四:

季札来到卫国,与蘧瑗、史狗、史鳅,公子荆、公叔发、公子朝等卫国大臣们很是投缘,季札说:“卫国有很多贤能的君子,一定可以免于祸患。”

尽管卫国很弱小,也曾经多次发生过内乱甚至灭顶之灾,但有意思的是,在历经了春秋战国几百年风风雨雨后,连一些曾经不可一世的诸侯强国都烟消云散了,卫国仍顽强生存着,成了存留时间最长的诸侯国之一,立国时间前后共计838年,传35君。

最牛的是,秦国统一天下之后,卫国仍然存在,到秦二世时才灭亡。究其原因,或许就是季札所说的卫国多贤才吧。

还有,孔子周游列国14年,其中在卫国竟然长达10年,因为这里有很多和他趣味相投的“君子”。

小插曲:

离开卫国后,季札赶往此行的最后一站——晋国。

这天,季札在戚地下榻。听到逃亡在此的孙文子(春秋中期卫国卿大夫孙林父)鸣钟之声。季札感叹说:“我听说发动叛乱而没有德行,一定会招来大祸。孙文子得罪了国君,害怕还来不及,却在这里寻欢作乐。这就像燕子在帐幕上做窝,而且他的国君还没有安葬,这样做能长久吗?”

于是,季札连夜离开了戚地。孙文子听说后,直到去世,再也没有听音乐。

预言五:

季札来到晋国,又与赵文子、韩宣子、韩献子相见甚欢,并预言说:“晋国的政权大约要聚集在这三家了。”

见到叔向后,两人也很投缘。临别之际,两人依依不舍。季札说:“老朋友,你要好好努力啊。你们国君很奢侈优秀的臣子很多,大夫也都很富有,下一步,政权将归几位大夫所有。你喜欢直话直说,一定要好好考虑下后路,使自己能免于灾祸。”

公元前514年,叔向(羊舍肸(xi))以“助乱”的罪名被灭族。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封赵、魏、韩三家为诸侯。北宋司马光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开篇云:“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

公元前376年,韩、赵、魏废晋静公,并将晋公室残存的土地全部瓜分。由此,曾经屡屡称霸中原的春秋时代的超级大国——晋国成为历史。

三家分晋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是史学界公认的春秋战国的分水岭。

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三家分晋后,韩、赵、魏三国仍跻身“战国七雄”之列。

还有,大伙还记得赵氏孤儿——赵武吧?赵国就是他的后人建立的基业。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此是之谓也!

国学经典欣赏: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小人实不才,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

仲尼闻是语也,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左传 襄公三十一年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