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康熙為什麼說漢臣難治?那麼漢臣難治在哪些地方?

曆史長河奔騰不息,有風平浪靜,也有波濤洶湧,讓小編來帶你走進曆史,了解曆史。

康熙在位六十一年,是清代諸帝中最推崇漢文化的,他的一生幾乎是在漢人堆裡生活,加上他一生到處走、到處問、到處看,是以對漢軍、漢官們了解非常透徹。最後他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漢人難治、人心不齊、各懷私意。

康熙為什麼說漢臣難治?那麼漢臣難治在哪些地方?

康熙帝研究漢文化、漢人,不是他輕視漢人,而是總結教訓,以便更好地統治漢人。他的意見,是通過廣泛地接觸、長期的考察、不斷地體驗,而最終得出的。至于是否正确,姑且不講,但有些觀點還是大緻不差的。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十月二十六日,他在對大學士們的談話中,提出了這一意見,指出:“天下事未有不由小而到大的,小者猶不可忽視,大者就應該更加留心。又漢人心不齊。如滿洲、蒙古,數十萬人皆一心。朕臨禦多年,每以漢人為難治,以其不能一心如故。國家承平日久,務須安不忘危。”

漢人究竟有何難治?康熙皇帝例舉了以下幾個方面:

懷挾私意,互相陷害。康熙二十七年(1688)三月二十四日,上谕大學士說:凡為臣之人,懷挾私意,互相陷害,自古有之。不但漢官蹈此習俗,即使是滿官,也都如此。你們應當處以公心,變更此習俗。康熙四十一年(1702)閏六月十八日,雲南道禦史山東人王度昭上疏,參劾戶部尚書李振裕接受屬員圍屏請将革職,即屬這一類型。

康熙為什麼說漢臣難治?那麼漢臣難治在哪些地方?

康熙認為隻收一個圍屏就要革職,那麼那些接受萬金的人,應當如何處理呢?漢人喜好結仇,王度昭此參,可能是為其同鄉官員們報仇,以洩私憤。是以,康熙帝谕旨,九卿會議免議,不處分戶部尚書李振裕。

官官相護,互相包庇。康熙三十六年(1697)正月二十二日,康熙帝谕令大學士說:觀看九卿,凡是保舉人員,非系師友,即屬親戚,這都是漢人相沿已久的惡習。天下官員,朕一人何能周知,隻能依靠左右大臣。好的表揚,壞的懲處,國家事,還能得不到治理嗎?

康熙四十年(1701年)十月九日,康熙對大學士說:李光地授巡撫以來,居官甚佳。所參的屬員,每多漢軍,不知人才優劣,實際上不分漢軍漢人。如果認為漢軍都不好,那麼我們看到還有一文不取的漢官,如沈朝騁那樣的人。近來看到漢軍隻知道維護漢軍,漢人隻知道維護漢人,皆非公道,深為不取。

康熙為什麼說漢臣難治?那麼漢臣難治在哪些地方?

言行相悖,不耐勞苦。康熙二十三年(1684)六月二十三日,皇帝出巡對扈從人員說:講道理的人必在身體力行,見諸實際行動,不能隻講空話。現在漢官人員中,有很多人口不離道德,考其究竟,看他們的行動,言行都不一緻。

康熙五十四年十一月二十日,他對議政大臣、大學士、九卿們談到漢官言行不一時說:漢官但能做無實際意義的官樣文章,說些套話、虛言假話,至于軍務大事,并不能盡職盡責,也不能吃苦耐勞。如有緊急之事,邊塞地方必須兼用旗員滿官,才能完成任務。

漢人認為塞外遼闊,地少水操,行走艱難,以不能騎馬為由逃避差遣。如滿洲蒙古,每歲塞外居住,漢人何以不能,這都是不習慣行走的緣故。像李之芳為閩浙總督時,親自領兵打仗,但是像他那樣的漢官,實在是太少了。

康熙為什麼說漢臣難治?那麼漢臣難治在哪些地方?

奢侈之風,漢人居多。康熙二十六年(1687)五月十五日,有的大臣提出要移風易俗,專心儉約。康熙說:奢侈之風漢人居多。今滿官田舍俱在北京附近,人皆知之。漢人内有自稱道學、粉飾名節,而本鄉房舍幾乎有半個城市那麼大,或有人多置田産園林。

所作文章不容删改。康熙二十三年(1684)三月二十一日,康熙把翰林院掌院學士、侍讀學士們,召集在一起,将他做的巡幸五台山碑文,給學士們看,以便提出修改意見。他說:朕所撰碑文,一時結構未能精當,你們可與漢大學士們詳細修飾,斟酌盡善。有能潤色改易者,朕十分高興,不感到厭惡。

康熙指出,漢人中有自負才高者,每寫出一篇文字,不容人指指點點。如果給他改上一字一句,就會結成怨仇,這種習俗真是太卑鄙了,文章是以不到功夫,原因在此。他還對翰林院官員們說:漢人所作文字最不喜人删改,或因改其文章招來仇恨,凡事不務實際,專好虛名。

康熙為什麼說漢臣難治?那麼漢臣難治在哪些地方?

以上五點,即是漢人難治的具體表現。康熙指出這些毛病,是希望改變不良之習,并不表現他有民族偏見。對于滿洲惡習,康熙帝同樣也是深惡痛絕,亦同樣指責,并令改正。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結束了,我們下期再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