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蔣介石不信任白崇禧、衛立煌、傅作義,為何還讓他們當剿匪總司令

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剿總司令這個位置的等級實在是太高了,蔣介石的嫡系很少有能夠達到這個等級的。在抗日戰争結束以後,蔣介石所上司的國民政府開始積極準備内戰,把原先抗日戰争時期所設立的一系列戰區,都劃分成了一個又一個等級基本相同的剿匪總司令部。

蔣介石不信任白崇禧、衛立煌、傅作義,為何還讓他們當剿匪總司令

有一些剿匪總司令部的司令,一個人就負責了數個省的軍事指揮任務,這就注定了這個位置和之前的戰區總司令的位置是大緻相同的。

想要成為剿總司令,起碼也得是一個貨真價實的陸軍上将。而在蔣介石軍隊中,那些中将加上将銜的将軍,都很難勝任這一位置。這就決定了蔣介石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隻能啟用一些國民黨内部有着巨大影響力的老派軍閥,比如說白崇禧、衛立煌、傅作義。

我們都知道蔣介石所帶領的國民政府在1930年中原大戰勝利以後,才實作了對于全國範圍内形式上的統一。但是其實國民政府對于地方的影響力非常有限,他們能夠完全統治的地方,其實也就是老蔣的根據地江、浙、滬一帶,而全國各地的其他地方,到處都是軍閥。

蔣介石不信任白崇禧、衛立煌、傅作義,為何還讓他們當剿匪總司令

雖然在中原大戰過程中,馮玉祥的西北軍勢力基本瓦解,閻錫山所率領的晉綏軍出現了大分裂,以李宗仁、白崇禧為代表人物的桂系軍閥也同樣勢力衰落。蔣介石從表面上來看成為了當時整個中國的領袖,但是其實這樣的政治體系非常不穩定。

因為這些地方軍閥勢力雖然都被極大地削弱了,但是他們依舊掌控了軍隊,甚至還可以對地方的行政事務發表意見。蔣介石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隻能給那些大軍閥加官進爵。

而我們今天的三位主角傅作義,白崇禧和衛立煌,就都是那種不是蔣介石的嫡系,可是在全國乃至于國民黨内部都有着比較巨大影響力的地方軍閥。

蔣介石不信任白崇禧、衛立煌、傅作義,為何還讓他們當剿匪總司令

傅作義

比如說傅作義,原先是閻錫山的下屬,但是在1930年中原大戰結束以後,閻錫山雖然被迫下野,但是傅作義卻成功成為了晉綏軍第35軍的軍長,并且獲得了綏遠省省主席的位置。

雖然蔣介石提拔傅作義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為了能夠讓他分化閻錫山的勢力,但是最後讓蔣介石也沒有想到的是,傅作義所率領的綏遠系居然在最後尾大不掉了。

在1945年五月份,傅作義成為了國民黨的中央委員,并且被升任為第二戰區司令長官。在日本投降以後,傅作義的勢力範圍進一步擴張,當時的察哈爾省、熱河省,乃至于半個華北地區基本上都被傅作義握在了手中。

而當時的蔣介石正在積極準備内戰,為了穩定華北地區,蔣介石任命傅作義成為了華北剿總司令部的司令。可是在整場解放戰争中,傅作義基本上就是聽調不聽宣,對來自于中央政府的指令基本上就是陽奉陰違,最後他也率領着自己的軍隊在北平起義。

蔣介石不信任白崇禧、衛立煌、傅作義,為何還讓他們當剿匪總司令

衛立煌

至于衛立煌,他在國民黨軍隊和政府中的影響力要比傅作義高得多,他甚至還可以算是蔣介石的半個嫡系。早在1917年九月,蔣介石都還沒有發迹的時候,衛立煌就已經加入到了孫中山的衛隊,受到了孫中山的重視,甚至還擔任過孫中山警衛團的排長。

在1925年九月,衛立煌就已經成為了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三師第九團少将團長。在1926年松口戰役結束以後,衛立煌又升任第14師師長,在1935年的11月,當時的國民黨召開了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而衛立煌也被選為了中央執行委員。

在1936年抗日戰争全面爆發前夕,衛立煌就已經成為了徐海綏靖分區的司令長官,在當年的九月成為了陸軍上将。他是國民黨軍隊中絕對的老派将領,影響力極大,雖然如果論地方的影響力,他可能不如傅作義,但是對國民黨軍隊的影響還是很大的。

蔣介石不信任白崇禧、衛立煌、傅作義,為何還讓他們當剿匪總司令

而且衛立煌在抗日戰争爆發以後,也多次獲得勝利,在美國出版的《中國人名大詞典》中,把衛立煌叫做是常勝将軍。在解放戰争爆發初期,蔣介石最開始是讓自己的心腹陳誠以參謀總長的職位,兼任國民政府東北行轅主任,以主持東北戰局。

可問題是陳誠雖然是軍人,但其實更偏向于政治家,搞陰謀是一把手,但是說軍事指揮就真的不行了。他上任以後就沒有打過一場勝仗,甚至把整個東北局勢搞得一團糟。

是以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蔣介石隻能在1947年緊急召回了正在巴黎名義上是通路學習,但實際上已經邊緣化的衛立煌,把他認命為了東北行轅主任,兼東北剿總司令部總司令,總攬東北軍政大權。

衛立煌對于蔣介石來說,的确是一個迫不得已的選擇了。因為當時能有這個資曆的人不多,而衛立煌算是其中極為少數的蔣介石半個嫡系。隻是很可惜,衛立煌始終也隻是半個嫡系,不是蔣介石的親信将領。就任東北以後,對蔣介石的指令也大多不太聽從。

蔣介石不信任白崇禧、衛立煌、傅作義,為何還讓他們當剿匪總司令

白崇禧

最後一位白崇禧更是了不得,他和李宗仁其實算是國民政府内部對蔣介石威脅最大的幾個人之一。雖然在之前的軍閥混戰中,白崇禧和李宗仁所帶領的桂系勢力基本上就沒有打過勝仗。可是因為一系列的機緣巧合,他們在國民黨軍政内部的影響力非常大。

1948年國民黨行使憲政的時候,李宗仁當選了副總統,而他的親密盟友白崇禧更是在1945年5月19日就成為了國民黨第六屆中央委員。在當年的31日,他又當上了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在1946年1月4日代理國陸軍總司令的職位,5月15日又成為了國防部長。

就算蔣介石不喜歡他,也需要考慮到李宗仁和白崇禧這二位的影響力。在解放戰争末期,李宗仁還成為了蔣介石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的主任,兼任華中剿總總司令。

蔣介石不信任白崇禧、衛立煌、傅作義,為何還讓他們當剿匪總司令

是以說蔣介石所上司的國民政府其實就是一個散裝政府,雖然名義上來看實力很強,但是内部分裂嚴重。蔣介石能夠使喚得動的,也就是他的那些黃埔嫡系。剩下的地方軍閥大多都聽調不聽宣,這樣一個分裂的國民政府,又怎麼可能在民心已有所向的解放戰争中取得勝利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