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剿总司令这个位置的等级实在是太高了,蒋介石的嫡系很少有能够达到这个等级的。在抗日战争结束以后,蒋介石所领导的国民政府开始积极准备内战,把原先抗日战争时期所设立的一系列战区,都划分成了一个又一个等级基本相同的剿匪总司令部。

有一些剿匪总司令部的司令,一个人就负责了数个省的军事指挥任务,这就注定了这个位置和之前的战区总司令的位置是大致相同的。
想要成为剿总司令,起码也得是一个货真价实的陆军上将。而在蒋介石军队中,那些中将加上将衔的将军,都很难胜任这一位置。这就决定了蒋介石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只能启用一些国民党内部有着巨大影响力的老派军阀,比如说白崇禧、卫立煌、傅作义。
我们都知道蒋介石所带领的国民政府在1930年中原大战胜利以后,才实现了对于全国范围内形式上的统一。但是其实国民政府对于地方的影响力非常有限,他们能够完全统治的地方,其实也就是老蒋的根据地江、浙、沪一带,而全国各地的其他地方,到处都是军阀。
虽然在中原大战过程中,冯玉祥的西北军势力基本瓦解,阎锡山所率领的晋绥军出现了大分裂,以李宗仁、白崇禧为代表人物的桂系军阀也同样势力衰落。蒋介石从表面上来看成为了当时整个中国的领袖,但是其实这样的政治体系非常不稳定。
因为这些地方军阀势力虽然都被极大地削弱了,但是他们依旧掌控了军队,甚至还可以对地方的行政事务发表意见。蒋介石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只能给那些大军阀加官进爵。
而我们今天的三位主角傅作义,白崇禧和卫立煌,就都是那种不是蒋介石的嫡系,可是在全国乃至于国民党内部都有着比较巨大影响力的地方军阀。
傅作义
比如说傅作义,原先是阎锡山的下属,但是在1930年中原大战结束以后,阎锡山虽然被迫下野,但是傅作义却成功成为了晋绥军第35军的军长,并且获得了绥远省省主席的位置。
虽然蒋介石提拔傅作义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能够让他分化阎锡山的势力,但是最后让蒋介石也没有想到的是,傅作义所率领的绥远系居然在最后尾大不掉了。
在1945年五月份,傅作义成为了国民党的中央委员,并且被升任为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在日本投降以后,傅作义的势力范围进一步扩张,当时的察哈尔省、热河省,乃至于半个华北地区基本上都被傅作义握在了手中。
而当时的蒋介石正在积极准备内战,为了稳定华北地区,蒋介石任命傅作义成为了华北剿总司令部的司令。可是在整场解放战争中,傅作义基本上就是听调不听宣,对来自于中央政府的命令基本上就是阳奉阴违,最后他也率领着自己的军队在北平起义。
卫立煌
至于卫立煌,他在国民党军队和政府中的影响力要比傅作义高得多,他甚至还可以算是蒋介石的半个嫡系。早在1917年九月,蒋介石都还没有发迹的时候,卫立煌就已经加入到了孙中山的卫队,受到了孙中山的重视,甚至还担任过孙中山警卫团的排长。
在1925年九月,卫立煌就已经成为了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三师第九团少将团长。在1926年松口战役结束以后,卫立煌又升任第14师师长,在1935年的11月,当时的国民党召开了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而卫立煌也被选为了中央执行委员。
在1936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夕,卫立煌就已经成为了徐海绥靖分区的司令长官,在当年的九月成为了陆军上将。他是国民党军队中绝对的老派将领,影响力极大,虽然如果论地方的影响力,他可能不如傅作义,但是对国民党军队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而且卫立煌在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也多次获得胜利,在美国出版的《中国人名大词典》中,把卫立煌叫做是常胜将军。在解放战争爆发初期,蒋介石最开始是让自己的心腹陈诚以参谋总长的职位,兼任国民政府东北行辕主任,以主持东北战局。
可问题是陈诚虽然是军人,但其实更偏向于政治家,搞阴谋是一把手,但是说军事指挥就真的不行了。他上任以后就没有打过一场胜仗,甚至把整个东北局势搞得一团糟。
所以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蒋介石只能在1947年紧急召回了正在巴黎名义上是访问学习,但实际上已经边缘化的卫立煌,把他认命为了东北行辕主任,兼东北剿总司令部总司令,总揽东北军政大权。
卫立煌对于蒋介石来说,的确是一个迫不得已的选择了。因为当时能有这个资历的人不多,而卫立煌算是其中极为少数的蒋介石半个嫡系。只是很可惜,卫立煌始终也只是半个嫡系,不是蒋介石的亲信将领。就任东北以后,对蒋介石的命令也大多不太听从。
白崇禧
最后一位白崇禧更是了不得,他和李宗仁其实算是国民政府内部对蒋介石威胁最大的几个人之一。虽然在之前的军阀混战中,白崇禧和李宗仁所带领的桂系势力基本上就没有打过胜仗。可是因为一系列的机缘巧合,他们在国民党军政内部的影响力非常大。
1948年国民党行使宪政的时候,李宗仁当选了副总统,而他的亲密盟友白崇禧更是在1945年5月19日就成为了国民党第六届中央委员。在当年的31日,他又当上了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在1946年1月4日代理国陆军总司令的职位,5月15日又成为了国防部长。
就算蒋介石不喜欢他,也需要考虑到李宗仁和白崇禧这二位的影响力。在解放战争末期,李宗仁还成为了蒋介石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的主任,兼任华中剿总总司令。
所以说蒋介石所领导的国民政府其实就是一个散装政府,虽然名义上来看实力很强,但是内部分裂严重。蒋介石能够使唤得动的,也就是他的那些黄埔嫡系。剩下的地方军阀大多都听调不听宣,这样一个分裂的国民政府,又怎么可能在民心已有所向的解放战争中取得胜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