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疫情下的新生,甯波北侖7天降生45名“抗疫寶寶”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唐旭鋒 通訊員 周佳貝 楊文穎

自甯波北侖疫情發生的1月1日起至今,作為目前承擔全區産婦分娩和高危孕産婦救治工作的北侖區人民醫院已迎接了45名“抗疫寶寶”的降生,其中隔離單元6名。

疫情下的新生,甯波北侖7天降生45名“抗疫寶寶”

妊娠期高血壓、瘢痕子宮,工作地點在封控區需居家隔離,丈夫在外地出差……2022年元旦、北侖新冠疫情發生的第一天,懷孕35周餘的羅女士陷入了焦慮,思來想去,她還是希望能夠住院待産。

因為疫情的出現,北侖區人民醫院作為區域内最大的醫療機構,承擔起全區産婦分娩和高危孕産婦救治工作。經過協調,羅女士被送至北侖區人民醫隔離單元進行隔離待産。由于孕産婦管理的專業性較強,北侖區人民醫院産科在人員緊張的情況下,立即調派一名醫生、兩名護士進駐隔離單元,專職負責封控區的臨産産婦、高危孕産婦的診治。“住到醫院裡,有醫生護士陪着,我一下子不焦慮了,很安心。”羅女士在電話安慰無法陪伴在她身旁的丈夫。

之後,隔離單元的其他病房又陸續住進了幾名産婦。1月4日晚,北侖第一個“抗疫寶寶”在隔離單元的臨時産房呱呱墜地,新生兒嘹亮的哭聲回蕩在隔離單元的走廊,仿佛為這些因為疫情不得不與家人分離的醫護、患者增添了一絲慰藉。“特殊時期,第一次沒有給女兒過生日,科室很有緣分迎接了一個九斤多的寶貝,開心。”當時接生的助産士胡銀巧在當晚結束工作後發了一條朋友圈,與親朋好友分享這個喜悅。接生的醫生周蕾卻沒能好好感受這個幸福的時刻。為産婦做完後續的醫療處理,她又馬不停蹄地和另一位隔離單元的助産士劉金花一起,為另一名隔離單元的産婦做剖宮産術前準備、防護轉移、手術。

在北侖第一個“抗疫寶寶”出生後大約3個小時,另一位隔離單元的35周+、胎膜早破、瘢痕子宮的産婦,剖宮産分娩下一名健康的新生兒。這次的剖宮産手術是在醫院在此次疫情前前瞻性地改造好的負壓手術室中進行的。1月4日晚約10點,與産婦充分溝通後,由周蕾主刀為她實施剖宮産手術。

疫情下的新生,甯波北侖7天降生45名“抗疫寶寶”

“對手術室來說,負壓手術前期準備與普通手術沒有太大的差別,隻要做好人員的防護,這些這兩年我們在院感老師的指導下,都很熟練了。”負壓手術的難點在于術後的消毒、清潔。

“先紫外線照射進行環境消毒1個小時,然後護士、護工穿防護服進入,對負壓手術室内所有房頂、牆面、地面、台面、儀器裝置等用消毒水擦拭一遍,再用清水擦拭一遍,最後再用紫外線燈照射消毒1個小時。”手術室護士長林玲說,工作量繁雜、穿着防護服打掃體力消耗大是一方面,“負壓手術室一台手術一次消毒,每次使用後消毒流程得3個小時起步。”

哪怕有耗時如此之長的消毒過程,1月5日,3位隔離單元産婦在這裡接受剖宮産手術。這個平時不起眼的角落,在這一天,幾乎沒有停下來的時候。

疫情下的新生,甯波北侖7天降生45名“抗疫寶寶”

“自己辛苦一點,家裡多擔待一點,隻要患者安全、健康,我覺得值得。”助産士劉金花說。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制、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将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