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江怡:以未來者的眼光審視這個時代

江怡:以未來者的眼光審視這個時代

【學者簡介】江怡,山西大學特聘教授,教育部高等學校哲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現代外國哲學學會名譽理事長,北京市哲學會名譽會長。 主要代表作:《維特根斯坦:一種後哲學的文化》、《思想的鏡像》、《分析哲學教程》、《現代英美分析哲學》(主編)、《走向新世紀的西方哲學》(主編)等。

2021年底,國内哲學界讨論的最為熱烈的一個話題是“元宇宙”,這或許會讓人們感到意外。一個原本是二十多年前的科幻小說家締造的“新詞”,卻在中國的哲學界引起了不小的風波。無論學者們對這個詞賦予了何種解釋,在我看來,這個詞所帶來的并非傳統意義上的“超越”或“元”的含義,而是對人類未來的大膽設想,是人類走向未來的可能前景!這是一種未來者的眼光,也是一種哲學的眼光!在2022年新年到來之際,我願意以這種未來者的眼光,重新審視我們所處的這個特殊的時代!

在這裡,“未來者的眼光”不是現代技術産品帶來的科學視角,而是以未來人類的設定為前提的哲學視角,也就是人類共同面對的未來前景可能帶來的整體視角。縱觀21世紀的哲學發展,我們更多地看到的是思想的分化和學術的分野,不同哲學領域的細緻深入為哲學學科建設提供了堅實的根據,科學技術進步更為哲學的認知活動提供了經驗基礎,但這些似乎都遠離了我們通常的哲學概念。從目前的哲學研究中,我們無法感受到哲學展現為人類共同的思想智慧,無論是在對待具體生活和社會問題的解決方案中,還是在處理有關經濟、政治以及全球變化的人類共同問題時,我們似乎都看不到哲學家的身影,感受不到哲學的魅力所在。回首剛剛過去的2021年,全球新冠疫情變幻莫測,而科學技術的進步似乎又讓我們遺忘了自我存在的價值。正是在這種情形中,我們更需要哲學的整體視野,更需要哲學的未來眼光,因為整體觀可以為我們确立自己在經驗世界中的位置,不至于在紛繁變化的世界中失去自身的價值;而未來的眼光則可以幫助我們認清當下時代存在的問題和困難,讓我們的頭腦更加清醒冷靜。這些都是哲學思維的本性所緻,也是我們所處的時代對哲學提出的根本要求。

面對時代格局的大變化,哲學家們需要以未來者的眼光,重新審視這個特殊時代的變化。首先,對人類未來的研究将成為哲學研究的重要内容,這種研究不僅是從當代科學技術的最新成就出發,而且是以未來者的視野反思當下科技革命為社會進步和社會發展帶來的深刻變化及其限度,尤其是要重新确立人類在宇宙中的存在形象。“異次元”、“黑客帝國”、“元宇宙”等也不再是某些科學幻想中的時髦術語,而成為人類必須面對的生活現實。其次,從人類整體出發去思考人類生活的意義和價值将成為哲學家們必須追問的重要話題,意義和價值問題将成為哲學研究的核心。這裡的意義不僅是語言的、邏輯學上的或心理學上的,更是存在論上的或形而上學上的,是人類存在的重大問題;這裡的價值也不是對人類而言的,而是在人類與世界(宇宙)的關系上的,是人類作為一個物種得以存在的基本條件。再次,倫理和道德将成為哲學家們特别關注的研究熱點,社會關系的重建将成為哲學研究的核心内容。如何建構一種社會關系,不僅是一個理論問題,更是一個實踐問題。是以,在新的一年中,哲學家們将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考察社會實踐的運作方式上,哲學研究将出現一次真正的“實踐的轉向”。

新年的鐘聲已經敲響,2022年已經到來!讓我們以未來者的眼光重新審視這個特殊的時代,用哲學思考和實踐智慧邁向人類新的未來!

編輯:陳宣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