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蘇德戰場意軍突圍,北非戰場意軍殿後,二戰中意大利真實表現如何

20世紀上半葉,爆發了人類曆史上最為慘烈的兩次世界大戰。而作為兩次均深度參戰的意大利軍隊,卻被調侃為是一支用來作為戰争調味劑的搞笑軍隊。

二戰中,曾在德國軍隊中流傳過這樣一段著名的話,是說:假如意大利保持中立,我們隻需要10個師駐紮在邊境上,就能震懾住意大利人;假如意大利作為敵人,我們隻需要5個師就能将他們完全消滅;但現在意大利是我們的盟友,我們必須得派20個師來保護他們。那麼意大利軍隊真的有傳聞中的那麼差勁嗎?

蘇德戰場意軍突圍,北非戰場意軍殿後,二戰中意大利真實表現如何

需要說明的是,相較于德國、英國而言,二戰時的意大利軍隊确實存在數量不足、武器性能不足、工業能力不足等問題。并且由于二三十年代國内經濟形勢的好轉,意大利國内出現高層自保、群眾厭戰的傾向,在主觀上制約了意大利軍隊的戰鬥力。

在1940年6月,意大利正式參戰之時,其陸軍僅有45萬人,比波蘭和捷克斯諾伐克少。然而這些并不意味着意大利的軍隊真的有傳言中的那麼孱弱,早在二戰全面爆發之前的入侵埃塞俄比亞戰争中,意大利便以兩萬餘人的代價,造成了埃塞俄比亞77萬人傷亡,僅僅7個月就結束戰事并成功吞并之。要知道,此時的埃塞俄比亞軍隊中,擁有德國一次性援助的一萬條步槍,一千萬發子彈,60門以上的火炮,3架飛機等一系列德制武器。

蘇德戰場意軍突圍,北非戰場意軍殿後,二戰中意大利真實表現如何

如果用埃塞俄比亞軍隊來做對比,難以令人說服的話,那麼當德國發動巴巴羅薩計劃之後,意大利同樣參加了德國的行動。意大利遠征軍在戰争初期橫掃烏克蘭的戰鬥在,俘虜了10萬蘇軍,并獨立攻占了斯大林諾等重要城鎮,可見其戰鬥能力并不弱。

當蘇聯正是發起反擊之時,意大利軍隊在缺乏反坦克炮和機械化軍械的情況下,獨自正面防守斯大林格勒北翼的一、二百公裡防線。面對蘇聯絕對優勢坦克部隊的進攻,意軍在沒有援兵且重武器不足的情況下,依舊堅持了近一個月,直至接到撤退指令。經過一番苦戰,一個3萬人的意軍集團軍,最終得以成功突圍并幸存了四千多人。隻是,蘇德戰場上的丢盔棄甲,導緻意大利試圖從蘇聯身上攫取大批戰利品以補充軍需物資的想法破滅了。

蘇德戰場意軍突圍,北非戰場意軍殿後,二戰中意大利真實表現如何

而在北非戰場上,意軍的表現同樣不容小觑,1941年11月的古比井戰鬥中,尚未滿員的意大利的阿裡埃特裝甲師迎戰占據兵力優勢的英軍,卻依舊取得了不錯的戰果。

不過,當英軍穩住陣腳開始發起反擊之後,人數和裝備上均處于劣勢的意軍開始陷入潰敗。但随着德軍重要将領隆美爾的到來,德意聯軍開始掌控住了北非的局勢。然而隆美爾所率的德國部隊,即便加上後期的增援力量,也不過三個師的兵力,意大利軍隊才是隆美爾麾下的主力作戰力量。

蘇德戰場意軍突圍,北非戰場意軍殿後,二戰中意大利真實表現如何

在北非戰役期間,正是由于幾十萬意軍從正面與英軍在前線對峙,隆美爾才能抽調出充足的兵力從南部沙漠迂回到英軍後方發動攻勢。故而意大利軍隊在整個北非戰役期間一直起到了正面牽制的作用,也是以成就了隆美爾沙漠之狐的美名。

可以說,二戰期間,不僅不能說意大利軍隊是德軍的包袱,反而在蘇德戰場和北非戰場上,德軍才是屢屢坑害友軍的正主。在蘇德戰場,意大利軍隊的卡車遭到德軍征調;在阿拉曼戰役失利之後,德軍更搶奪了意軍所有的卡車和其他機動車輛,導緻意軍在撤退途中大量渴死在沙漠中或被英軍俘虜。可以說沒有大批意軍殿後,隆美爾率領的德軍能否逃出北非也未可知。

蘇德戰場意軍突圍,北非戰場意軍殿後,二戰中意大利真實表現如何

當然,即便二戰中意大利軍隊的實力并不像傳言那麼羸弱不堪,卻也實在無法與德英美蘇相提并論。這并非源于意大利人的個人作戰素質不夠,實在是因為作為國家,意大利不論是工業産能、硬體配置還是戰略意圖等方面均存在嚴重不足。

當戰争正式打響之後,德國的閃擊戰震撼到了意大利高層。追随勝利者,意圖發一筆戰争橫财的投機主義思潮在意大利政府和軍隊高層中廣泛存在。正因如此,墨索裡尼甚至并未做好充分的戰争動員和戰備物資準備,便貿然參加二戰了。

蘇德戰場意軍突圍,北非戰場意軍殿後,二戰中意大利真實表現如何

未能得到國家的充分支援的意大利軍隊,嚴重缺乏作戰使命感,這是導緻其在二戰中戰鬥力未能得到充分釋放的原因。然而如果沒有意大利軍隊,尤其是海軍在地中海長期同英軍周旋,德國将無法確定南歐的安全,勢必被牽扯更多的兵力于南線。

綜上所述,二戰期間的意大利軍隊之是以給人以坑盟友的孱弱印象,主要源于意大利國内對戰争準備的嚴重不足,客觀上限制了意大利軍隊正常戰鬥力的發揮。但即便如此,如果沒有意大利的幫助,德軍不論是在蘇德戰場、北非戰場,還是南歐方向都将面臨更為慘烈的損失和巨大的壓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