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人們對知識越來越看重,是以每年的六月都十分引人注目,因為一年一度的聯考就在這個時候,如果聯考獲得了成功,相當于已經搭上了人生快車,隻要自己把握住機會,有很大的可能從此走上坦途。當然,我國自古就對教育十分重視,古代也有科舉考試,對于讀書人來說,聯考和科舉考試的意義差不多,但是科舉考試要遠比聯考難得多,而科舉的考試也十分嚴格,甚至比現在的聯考限制還要大,但同樣的,古人在評判科舉試卷時,主觀成分比較大,是以很多人可以通過出其不意的方式引起别人的關注,下面這位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衆所周知,無論是聯考還是古代的科舉考試,在卷面亂塗亂畫都不符合考場規定,如果情節嚴重,甚至會被直接剝奪考試資格,但是古代卻有這樣一個人,愛在卷面上亂寫字,但是最後卻憑借自己亂塗亂畫的内容,當上了狀元,這個人就是清朝末期的駱成骧,他在自己的科舉試卷最後亂寫了八個字,結果就因為這8個字,而當上了狀元!
駱成骧出生于四川資中,從小就十分聰慧,在他年幼的時候,父親去世、母親改嫁,但是駱成骧十分幸運,因為他的繼父對他十分優待,不僅為他提供讀書所需,還把他送進當地最好的書院,在這種環境下,駱成骧充分發揮了他聰慧的天賦,從小就飽讀詩書,而在之後的考試中,駱成骧也相繼考取了舉人、進士,成功參加了殿試。
當時的皇帝正是光緒,而實際上,權力卻掌握在慈禧太後的手中,駱成骧不但滿腹經綸,更十分正義,他深知一國之君的痛苦和渴求。為了表明自己的立場和中心,駱成骧在試卷最後寫下了“主憂臣辱,主辱臣死”八個大字。光緒也并非一無是處,看到這八個大字後,深受感動,堅持将駱成骧定為狀元,并且十分提拔他。
但是當時的環境已經遠遠不是光緒和駱成骧能夠控制的了,雖然兩人始終努力改變清朝落後的局面,但是一直不能戰勝慈禧,沒過多久,光緒就去世了。光緒死後,駱成骧失去了靠山,而他自己品格高尚,不願屈人之下,是以得罪了慈禧,但礙于駱成骧确實十分優秀,慈禧不好直接下殺手,是以隻能将其貶離京城。
但是被貶後的駱成骧并沒有甘心堕入平凡,他始終為自己的理想而奮鬥,清朝覆滅以後,他再次出山,在四川等地擔任官員,雖然曆任數個職務,但是他卻絲毫不貪,當了多年大官還始終一貧如洗。高尚的品格和淵博的學識支撐駱成骧成為了四川高等學校的校長,而這個學校正是現在四川大學的前身。仕途多年,駱成骧不但沒有攢下一點錢,還因為經常給别人捐款而變得一貧如洗,有些時候甚至自己連飯都吃不起,是以,駱成骧也被稱為“窮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