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斯的成功和老鼠有關,失敗也和老鼠有關,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曆史長河奔騰不息,有風平浪靜,也有波濤洶湧,讓小編來帶你走進曆史,了解曆史。

和老鼠相關怎麼可能,怎麼說李斯也是一個很多人都崇拜的人,他是一個著名的政治家,書法家以及文學家。小編還記得自己學過的許多關于秦始皇的石刻,都是李斯弄的。後來在秦國統一江山之後,就做了秦朝的丞相。這樣的人在小編看來,怎麼說也得有一個十分輝煌的出生,以及十分輝煌的結尾。但是李斯确實不像我們想的那樣,相反來說,他的一生,開頭因為老鼠,結尾還是因為老鼠實在是出乎意料。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一起去看看李斯的事情吧!

李斯的成功和老鼠有關,失敗也和老鼠有關,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其實李斯這個人還是十分厲害的,要不然司馬遷怎麼可能會把李斯放在自己的史記中,要知道史記中記載的人物,每一個都是很厲害的,都是司馬遷認為他們應該被銘記在曆史之中。要後世的人們世世代代不能忘記他們的成功。但是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的關于李斯的事情就比較搞笑了。不像其他的英雄人物一樣很正式,但是恰恰就是這樣,讓我們了解到了李斯和他人不一樣的曆史,也讓人們對他的印象十分深刻。

李斯的成功和老鼠有關,失敗也和老鼠有關,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司馬遷在《史記》中是這樣說的,一隻老鼠處在田地裡邊兒,靠着去吃一些殘剩的東西,就是可以說基本上并沒有什麼好的東西,是以說這隻老鼠餓得骨瘦如柴。并且一見到有人來了就跑得非常快,總是感覺很害怕。但是他在糧倉中看到的那隻老鼠卻吃的十分的圓潤,并且就算是有人來了,它也不逃跑,就在那兒一直偷吃。

李斯的成功和老鼠有關,失敗也和老鼠有關,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李斯在看到這件事情之後并做了對比之後,心中大有感悟,認為自己也應該做一個像糧倉中的老鼠那樣,而不是一個像田地中的老鼠那樣。人一定要去飛黃騰達,而不是默默的坐在小角落裡,一個人是否能成功,那要看自己的處事态度。這樣決定以後,李斯就決定去拜于荀子的門下學習怎樣成為一個優秀的人,李斯這個人也是比較的聰明,他在荀子的名下學了很多東西,并且用了最短的時間。荀子也對他感到十分的驚訝,認為李斯一個能夠成就大事的人。想要成大事的人要去看自己,要不然就算有再好的社會環境,就算有再好的家庭環境也是沒有用的,如果自己不肯去努力,不肯向李斯這樣下定決心去學習,那麼永遠都不會成功。

李斯的成功和老鼠有關,失敗也和老鼠有關,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李斯在學成之後荀子問他準備幹什麼?或者要去哪兒?随後李斯把自己的想法對自己的師傅說了一下,認真的分析了一下天下的形勢,他認為自己雖然是一個土生土長的楚國人,對自己國家也非常的了解。但是他認為自己國家的國王不上進,是以他打算去秦國,因為秦國的皇上有統一天下的雄心壯志,能夠發揮自己的才能。果然等李斯去了秦國以後,秦國的皇上,就發現了他非常的有才能,于是慢慢的倚重他,他也就慢慢的越來越有成就。一個人如果想要成功,自己有想法也很重要,不要随波逐流,如果一個人總是随波逐流的話,那麼他成功的幾率就會很小,這個世界需要的最多的就是無可替代的人,而不是随便就可以替代的人,是以你得有自己的想法。

李斯的成功和老鼠有關,失敗也和老鼠有關,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在随後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都很太平,但是事情終究還是發生了。在秦始皇去世的時候,他下令讓自己的長子扶蘇繼位,可是當秦始皇的诏書還沒有傳到扶蘇的手中秦始皇就去世了,于是就有了一段宦官專政的事,趙高把這份诏書攔了下來,想要立與自己比較親近的秦二世為皇帝,于是他就拿着這份诏書去找李斯商量,但是李斯這個人為人正直,他痛斥趙高,說你怎麼能這樣做呢?同時趙高就決定除掉李斯,要不然他在就會影響自己,但是這件事沒有人支援李斯,可能是因為趙高的勢力太大了,最後秦二世就坐上了皇帝,秦二世坐上皇帝的位置以後,當然對李斯感到不滿,因為當初并沒有支援自己做皇帝的事情。于是在很短的一段時間内,秦二世就到處找李斯的麻煩,各種對他感到不滿意,很快李斯就被殺了。最後李斯的下場就像他遇到的之前的那隻老鼠一樣。雖然小編也為李斯感到不公平,可是也就這樣了。

李斯的成功和老鼠有關,失敗也和老鼠有關,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通過李斯這一生的曆史,我們也應該了解到了,在以後的生活中,首先我們要有自己的生活态度,其次就是我們要有自己的主見,不能随波逐流。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結束了,我們下期再見

繼續閱讀

  • 《荀子·臣道篇》

    13·1内不足使一民,外不足使距難,百姓不親,諸侯不信,然而巧敏佞說,善取寵乎上:是态臣者也。上不忠乎君,下善取譽乎民;...

    鑷子

    04-12

  • 《荀子·修身篇》

    【原文】。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菑②然必以自惡也。故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賊也...

    鑷子

    04-12

  • 《荀子·君道篇》

    12·1有亂君,無亂國;有治人,無治法。羿之法非亡也,而羿不世中;禹之法猶存,而夏不世王。故法不能獨立,類不能自行;得其...

    鑷子

    04-12

  • 荀子·榮辱篇

    【原文】憍洩①者,人之殃也;恭儉者,偋②五兵也。雖有戈矛之刺,不如恭儉之利也。故與人善言,暖于布帛;傷人之言,深于矛戟。...

    鑷子

    04-13

  • 荀子·不苟篇

    3·1。故懷負石而赴河,是行之難為者也,而申徒狄能之;然而君子不貴者,非禮義之中也。山淵平,天地比,齊、秦襲,入乎耳、出...

    鑷子

    04-13

  • 荀子·非相篇

    5.2故相形不如論心,論心不如擇術。:術正而心順之,則形相雖惡而心術善,無害為君子也;形相雖善而心術惡,無害為小人也。君...

    鑷子

    04-13

  • 荀子·仲尼篇

    7·1“仲尼之門,五尺之豎子,言羞稱乎五伯,是何也?”曰:“然,彼誠可羞稱也。齊桓,五伯之盛者也,前事則殺兄而争國,内行...

    鑷子

    04-16

  • 荀子·儒效篇

    8·1大儒之效:武王崩,成王幼,周公屏成王而及武王以屬天下,惡天下之倍周也。履天子之籍,聽天下之斷,偃然如固有之,而天下...

    鑷子

    04-16

  • 跟着荀子學修身

    荀子真是儒家大師,第一篇學勸學,第二篇就學修身修身不僅是學習的過程,荀子還教會我們怎麼看人,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知人才...

    鑷子

    04-18

  • 跟着荀子學不苟篇

    不苟,指不随便、不馬虎。君子以禮義治國,以誠信養心,以自律而求同志。極力表彰君子的種種可貴品格,揭露和批判了小人的不良行...

    鑷子

    04-18

  • 跟着荀子學榮辱

    "榮"即光榮、榮譽,是指社會對個人履行社會義務之後所給予的褒揚與贊許,以及個人産生的自我肯定肯定心裡體驗。"辱"即恥辱,...

    鑷子

    04-18

  • 跟着荀子學王制

    本文是荀子對政治的看法。荀子認為王者之政是一種用賢罷廢、誅惡化民的政治,賞罰分明,可以使人人歸于禮義。處理政事要用禮和法...

    鑷子

    04-19

  • 跟着荀子學儒效

    這一篇除了論述大儒的作用外,還論述了聖人、君子、勁士、雅儒、小儒、俗儒、俗人、衆人、鄙夫幾類人的德行,并強調了學習與法度...

    鑷子

    04-19

  • 跟着荀子說仲尼

    《仲尼篇》用了文章開頭二字作為篇名,和内容并無關系。首二段是說霸者自然有其不滅亡之道,而不免會有用禮讓來裝飾自己的表現;...

    鑷子

    04-19

  • 跟着荀子學非相

    這是荀子對面相學的否定面相學是中國五術中的一種學問,主要從人的面上或身上的特征、行為舉止等來判斷一個人的性格和健康,進而...

    鑷子

    04-19

  • 跟着荀子學非十二子

    這是一篇對先秦各學派代表人物它嚣、魏牟、陳仲、史魚酋、墨翟、宋钘、慎到、田骈、惠施、鄧析、子思、孟轲等十二人作了批判,而...

    鑷子

    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