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無數人的幻想中,古代皇帝的後宮是最美好的天堂,因為那裡不僅代表着女人地位的極緻,同時也代表着男人享受的極緻。不過,想要進入後宮,要麼隻能以女人之身,要麼隻能變成不男不女的太監,這成為了很多人的尴尬。
不過,在皇帝的後花園中,那些男人們也不完全是宦官,還會出現一些陽剛的男性,這些人被稱為大内侍衛。在史書記載中,這些特殊的人群護衛着後宮安全,被譽為最忠誠最強悍的部隊。

很多影視作品,這些人物能夠與飛檐走壁的葉孤城等人大戰,能夠保護紫禁之巅而不受威脅,可謂威風八面。不過,影視作品終究是虛構的,那麼在真實的曆史記載中,這些彪悍的男兒們,又有着什麼樣的經曆呢?他們又是否有着另類的特權呢?我們以清朝為例來聊一聊。
關于清朝的大内侍衛,最早的可以追溯到清太祖努爾哈赤時期。按照滿語,侍衛被翻譯成蝦,他們是追随大汗的直屬部隊。在那段動蕩的歲月裡,他們的作用有點類似于明軍将軍的護衛軍,曾經多次在戰場中保護努爾哈赤。
不過,随着清朝逐漸強大以至于建立政權,這些侍衛部隊逐漸的由一支和軍隊挂鈎的部隊,變成了一支正式的守護隊伍。
從史書記載來看,最早的改革應該開始于順治皇帝初期,那時候清朝已經正在入關,又在多爾衮手中不斷的完善漢制。是以,關于侍衛部隊,已經由原先的軍隊變成了宮廷的護衛隊,并且展開了正式的選拔。
在那時候,選拔的标準是以正黃旗和鑲黃旗為基礎,隻有這兩類人才能夠入主皇宮,當然這裡面也隐含了順治帝和多爾衮的鬥争。
不過,即使是如此,早期挑選出來的大内侍衛,也個個絕對忠誠于皇帝。而且因為當時是戰争年代,是以這些被挑選出來的年輕人多數經曆過戰争,身上有血煞之氣,這是絕對的高素質人才隊伍。
再到後來,順治皇帝打敗了多爾衮的殘餘勢力,他掌握了整個八旗部隊,而且還建立了蒙漢八旗,于是關于侍衛軍的人數又一次擴大,不過也依舊設立了一個門檻,那就是,必須要上三旗的人才能入選,分别是正黃,鑲黃以及正白,不過這些人開始享有特權。
那麼這些人有什麼權利呢?一般而言,他們大多可以以皇帝欽差的名義辦事,地方官員必須對其尊敬三分。而且,在某些特定的時候,這些人在辦案的時候可以行使司法權,甚至殺人不償命。
威名赫赫之下,早期的這些大内侍衛,頗有一種明朝錦衣衛的感覺。因為長時期跟随皇帝,這些人見慣了一二品的大臣,是以每次下來辦事時,都如同鷹眼盯人一般,眼光所過之處,殺氣肆虐,盛氣淩人,那的确看着頗為吓人。
後來到康熙時期,大内侍衛有了豐富的發展,這一時期出現了禦前大臣和領侍衛大臣,甚至到後來還出現了禦前侍衛和乾清門侍衛職務。
但有趣的是,康熙皇帝做事情,頗有些不拘一格,猶如當年設立南書房一般,他根本不對這些大類是為設立固定的人員和等級限制。給人的感覺就是,這些人如同明代的内閣成員,皇帝要用他們時,他們權勢滔天,甚至敢拿大臣。但隻要事情有變,也是抛之如草芥。
不過,由于康熙皇帝早年喜歡摔跤,并且也曾經暗算過鳌拜,是以在這一時期的侍衛,精神面貌特别足。雖然他手底下的人并沒有真正參與戰争,但不客氣的說,這些人才是真正影視作品中的大内侍衛的形象。
有學者曾經考究,這些人很多都身披黃馬褂,當然這些黃馬褂并沒有特權,隻是榮譽服裝。而且一個個虎背熊腰,手持寶刀,立于人後。至于武藝和身體素質方面,康熙皇帝時期,大内侍衛絕對達到了最佳水準,甚至這一時期還有一些草原的摔跤高手,那也是一個頂四五個的人。
當然,這些大内侍衛在後期有了改變,道理很簡單,被康熙皇帝後來的發展傾向于政治改革。是以,大内侍衛的成員逐漸變成了蒙古王公貴族,甚至是宗氏子弟,而原先主要是被皇帝賞識的優秀者數量出現了較大的縮水。
到了晚清時期,那些侍衛人員更加傾向于變成官員,他們基本繼承了前代大内侍衛的樣貌,和選拔特色,不過,大内侍衛有了明确的級别定義。
以當時的曆史文獻記錄:領侍衛内大臣,這些人往往是正一品頭銜,一般人數隻有6個人,分别是上三旗中各挑選兩人。緊接着就是侍衛處的侍衛,他們最厲害的是頭等侍衛,也是一等侍衛,官職為正三品,大概有60人。緊接着就是二等侍衛,正四品,有150人。最後就是三等侍衛和藍翊侍衛,這兩個分别是正五品和正六品,一個為270人,另一個為90人。
從這些記錄來看,大内侍衛已經不是純粹的武夫,他們變成了正式的編制人員,而且多數都和家族利益挂鈎。
當然,也許我們從數字中不能明确感受,但有一個人的經曆卻能夠很好反映這一點,此人就是乾隆時期的和珅。
史書記載,在乾隆34年和珅參加科舉失敗以後,被襲封為三等輕車都尉。而借着這個機會,他最終于乾隆37年被授予三等侍衛,随後又被挑選為粘杆處的侍衛。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官職的打底,和珅的才華才逐漸展現,并且因為辦事牢靠,終于被提拔為乾隆的儀仗隊成員。
而又因為儀仗隊接近乾隆,是以他又及時地抖機靈,讓自己脫穎而出,又因為能夠得到乾隆的信任,是以才在後來擔任了管庫大臣,然後一步步的爬到了總管内務府大臣的職位上。
可以說,和珅的發家曆史就是從大内侍衛開始,而他的大内侍衛的特點不僅僅是虎背熊腰,武力不錯,更為重要的是是他擅長揣摩上意,有政治經濟方面的才華,這才一飛沖天。
是以,在真實曆史記載中的大内侍衛和影視作品中有很大不同,早些年他們要于戰場中保護努爾哈赤,這些人是最具有血腥氣的,普通人根本無法接受他們的殺氣。
之後康熙皇帝時期,大内侍衛武功高強而且炯炯有神,是氣質最好的階段。到晚清時期,大内侍衛多數都變成了和珅這樣的人物,他們變成了官員屬性的存在,更多的講究個人才藝,而非單純的武藝。不過為了門面功夫,他們也是各個體型很好,而且兇光外露,但更多的是内華不顯。而這就是真實的大内侍衛的曆史。
圖檔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