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故宮匾額上為何插着一支箭?200年來曆代皇帝無人敢拔,至今仍在

匾額,是古建築的必然組成部分,被稱為古建築的“眼睛”,它既反映了建築的名稱和性質,更是表達人們情感的藝術形式,匾額是中華民族獨有的民俗文化精品。

故宮匾額上為何插着一支箭?200年來曆代皇帝無人敢拔,至今仍在

故宮,舊稱紫禁城,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是中華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它的地位多麼高,相信不用筆者多言,那麼作為我國古代頂級建築,故宮的匾額絕對是重中之重,可去過故宮的朋友也許會發現,在故宮的一處匾額上,居然插着一支箭,200多年無人敢拔,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故宮匾額上為何插着一支箭?200年來曆代皇帝無人敢拔,至今仍在

故事要從公元1813年說起,這時候清朝的統治者是嘉慶帝,清朝定都北京後的第5位皇帝,乾隆帝的兒子。話說1813年9月,是嘉慶帝要去木蘭圍場狩獵的日子,皇帝出行,那自然要帶着文武百官,由重兵把守,京城裡自然沒有多少人把守。

嘉慶帝沒有想到,早就有一夥人定準了這個機會,在太監的接應下沖進皇宮,釀成“釀成漢唐、宋明未有之事”,幾百個農民居然在紫禁城中殺人放火,宮女太監們亂作一團,究竟發生了什麼?

故宮匾額上為何插着一支箭?200年來曆代皇帝無人敢拔,至今仍在

林清,出生于1770年,父親原本是黃村衙門書吏,父親死後他頂替了這個位置,但1年後就因為他為官不清被革職,後來又跑去開茶館、做小販,成了一個市井無賴、江湖騙子,但他不服氣,覺得自己能擁有更高的地位。

故宮匾額上為何插着一支箭?200年來曆代皇帝無人敢拔,至今仍在

混迹于市井中的林清頭腦特别靈活,于是加入了天理教,很快就在裡面有了一席之地。“天理教”是幹嘛的呢?其實它是“白蓮教”的一個支派,說白了就是搞“反清起義”的民間宗教團體,這些團體為了吸引老百姓們加入,多有封建迷信的色彩,比如說某某上司人才是真命天子轉世,要帶領他們重新做人雲雲。

故宮匾額上為何插着一支箭?200年來曆代皇帝無人敢拔,至今仍在

成為天理教小頭頭的林清享受到了從所未有的待遇,再也不用擔心沒錢花,史料中是這樣記載的:“因掌教久,積募銀米,家業頗豐,遂蓄不逞之志。”于是林清有了自己的計劃,他想要奪取皇帝寶座。

林清是一個出手闊綽的人,為了拉攏别人,他許諾:“凡有送給錢文、糧食者,許俟李文成事成之後,給與地畝、官職,每錢百文,許地一頃……”很多人被他的話吸引了,紛紛加入他,其中就包括宮中太監和一些旗人,這就為林清未來攻打紫禁城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故宮匾額上為何插着一支箭?200年來曆代皇帝無人敢拔,至今仍在

他們選中了1813年9月15日,為了這次行動,他們提前策劃了幾個月,最終決定分2隊人馬入城,分别從東華門、西華門2個方向攻入紫禁城,而且在每個入口都有内應太監提前接他們,這些農民早早喬裝打扮混入普通老百姓中,就等15日當天發難!

9月15日當天,他們按計劃行事,但東華門的守城士兵發現不對勁,緊急關閉城門,清軍與起義軍就地打了起來,然而上文提到,嘉慶帝都出去狩獵了,紫禁城根本沒有什麼人!東華門的清軍努力抵抗着,就連皇次子綿甯都帶着護軍趕來援助,東華門的起義軍被包圍了。

故宮匾額上為何插着一支箭?200年來曆代皇帝無人敢拔,至今仍在

結果西華門傳來壞消息,“賊已聚攻隆宗門”,準備一舉拿下皇帝的居所養心殿,衆人皆慌,但是皇次子綿甯和成親王永瑆的憤怒遠遠超過了慌亂,他們迅速召集清軍中最精銳的火器營,綿甯拿着槍親自擊斃爬牆而上的賊寇,穩定軍心,雙方激戰到了晚上,清軍獲得勝利。後來林清被捕,被淩遲處死。

這時候身在外地的嘉慶帝匆匆忙忙趕回來,他對着大臣們吼道:“我大清以前何等強盛,今乃緻有此事,皆朕涼德之咎。”說完他竟然哭了,衆人皆落淚。

故宮匾額上為何插着一支箭?200年來曆代皇帝無人敢拔,至今仍在

如今在故宮的“隆宗門”上,就插着當年激戰留下的箭镞,嘉慶帝為了銘記這恥辱的一天,指令所有人不準拔掉它,讓後人記住教訓,這就是“隆宗門”匾額上箭的來曆。

參考資料:《清史稿》《清仁宗實錄》《林清與天理會起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