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1年度盤點丨智能電動汽車産業6大關鍵時刻

2021年度盤點丨智能電動汽車産業6大關鍵時刻

作者丨楊永平

編輯丨億歐汽車

核心觀點

數字經濟已成中國經濟騰飛的新動能、新引擎,新能源電動汽車産業是其承載支柱之一;

車企是汽車出行産業雙碳目标實作的核心主體,整個産業鍊的碳中和行動,宜早不能晚;

“專精特新”是補充與加強汽車産業供應鍊自主可控的關鍵,行業呼喚更多“小巨人”;

一級市場汽車出行領域投融資異常活躍,自動駕駛與汽車智能化領跑,估值邏輯也在發生重構;

高階算力驅動之下,智能汽車正在成下一個母生态、萬億市值公司集中誕生地;

全國自動駕駛示範區/先導區網絡已經形成,加速商用落地,産業鍊已初步形成且具規模。

近期,億歐EqualOcean執行總經理、億歐汽車總裁楊永平分享了2021年中國智能電動汽車産業的6大關鍵時刻。

2021年12月21日,由億歐EqualOcean主辦的“數字重塑世界-WIM2021世界創新者年會”在中國上海正式開幕。作為此次WIM2021峰會的主要組成部分,“GTM2021全球科技出行論壇”在12月21-22日在上海成功召開。

本次活動由億歐EqualOcean旗下科技出行産業創新服務平台億歐汽車傾力打造。在大會現場,來自業界的明星企業負責人、一線創業者、投資人等數十位嘉賓齊聚一堂,圍繞“碳中和”、“新能源智能汽車”、“自動駕駛”、“智能座艙”、“飛行汽車”、“汽車服務與流通”、“科技出行産業投資”等熱點話題,通過主題分享、高端對話等形式,聚焦行業發展,共圖發展之路。

活動開幕億歐EqualOcean執行總經理、億歐汽車總裁楊永平,分享了《中流擊水、奮楫者先——洞觀中國智能電動汽車産業的“2021時刻”》的主題演講。

楊永平在演講中提到,中國智能電動汽車産業及其生态已經到“中流”時刻,産業剛剛經曆過的“2021時刻”,有非常大的啟示意義。

以下為演講原文,供行業人士參考。

各位朋友大家好,歡迎來到WIM2021-全球科技出行論壇現場,我是億歐EqualOcean的楊永平。

在疫情這樣的大背景下,線下見面确實已經變得非常難得,我們這次活動的籌備過程,也可謂是一波三折、喜憂參半,不過如期與大家見面了。

今天由我給大家簡單講講億歐汽車對2021年汽車出行行業的一些觀察和看法,發言主題是“中流擊水,奮楫者先——洞觀中國智能電動汽車産業的2021時刻”。

為什麼将當下行業發展階段定義為“中流”?

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汽車産品的智能化演進、新能源汽車産銷量的倍數級增長,還是自動駕駛商用落地的速度,伴随新玩家的加入,從産業上遊望向下遊,都已經到了一個關鍵節點。

2021年度盤點丨智能電動汽車産業6大關鍵時刻

上圖來自于2021年12月22日釋出的《億歐智庫丨2021中國汽車出行産業投融資市場洞察報告(含榜單)》,基本從資本、産業、市場、品牌、産品五個層面,按照月份羅列了2021年内行業裡發生的标志性事件。

而貫穿其中的藍色汽車銷量曲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行業在終端市場的複蘇态勢。

産業背後,我們無法忽視地緣政治、疫情以及缺“芯”對行業的多重影響,這種影響無疑是複雜且無序的。

下面我重點分享下億歐汽車觀察到的“2021時刻”都有哪些關鍵詞?

01新能源電動汽車産業是數字經濟承載支柱之一

2021年度盤點丨智能電動汽車産業6大關鍵時刻

前面講到行業快速發展,其背後是什麼在驅動呢?

我們要去看2020年以及2021年年初,在國家頂層設計中對于數字經濟重要性的一系列強政策信号。

大家可以看到,整個的政府工作報告裡面對于加快數字化發展、打造數字經濟、營造良好的數字生态、提高數字政府的建設水準等,包括産業數字化、産業數字化的産業協同轉型等“數字+”的目标路徑。

據相關機構預計,2021年數字經濟占比GDP總量将超過40%,擁有近50萬億的增加值規模。

其中,整個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在數字經濟裡面将是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從供給側發起的行業革新,已經自上而下的向整個汽車産業鍊傳導而來,汽車産業的數字化機遇是傳統制造業科技化更新中長尾價值。

2021年度盤點丨智能電動汽車産業6大關鍵時刻

那麼,汽車行業裡面的數字化程序是什麼樣的?我們大概做了這樣的一個結構梳理:從最底層的數字化技術到整個産業數字化再到數字化治理,這幾個階段不斷是一個重建、重構、重塑整個汽車行業的過程。

當然在看數字化滲透曲線時,窪地部分是制造及采購環節,傳統汽車價值鍊正在被重構;行業下遊也正在迎來高數字化程度的賦能。

02産業鍊碳中和行動,車企宜早不能晚

聊完數字經濟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話題,2021年有多項政策訓示、引導,也包括了很多的企業去關注的一個點就是碳中和,關于“3060”雙碳目标。

下圖來自億歐智庫《2021年度中國一級市場碳中和投資研究報告》,在近十年裡整個碳中和在各個實作路徑裡面的投資規模情況,能源替代、節能提效,回收利用,包括負碳技術來講,尤其是2021年變化還是比較明顯的。

資本市場對于整個碳中和的項目的關注度也是非常高。

2021年度盤點丨智能電動汽車産業6大關鍵時刻

在近十年中國碳中和各實作路徑的投資頻次中可以發現,主要是能源替代占比比較高,而這其中發展新能源産業,是重中之重。

億歐智庫2021年年中釋出了《2021中國科技出行“碳中和”發展研究報告》,對于中國車企目前碳中和的響應速度做了一個評價模型,定量分析了在雙碳目标導向下的中國市場的車企行動力,發現大緻可以分為四個梯隊:

第一個梯隊是以沃爾沃、比亞迪為代表的一些車企,他們響應速度比較領先,實作路徑較為清晰;

第二梯隊是特斯拉、蔚來等品牌,雖然在實際終端銷售市場表現非常不錯,企業本身也對節能減碳有較早提出,但是對一些具體的時間節點沒有明确提出,起碼目前還沒有看到成體系的路徑與規劃;

第三梯隊,企業有響應,但無行動,目前未看到實施動作;

第四梯隊,還有衆多公司沒有把碳中和這件事情推動的時間節點對外公開。

中國在實作“3060”雙碳目标的過程中,車企是責無旁貸的,作為高端制造業,産業叢集龐大,一家車企有上千家供應鍊公司、供應商,要實作全鍊路的碳中和就需要早早從供應鍊着手。

從碳足迹、碳減排、碳資産留存、碳交易到最後的碳中和,行動宜早不宜晚。

2021年度盤點丨智能電動汽車産業6大關鍵時刻

12月21日下午,在我們WIM2021主會場,億歐EqualOcean也釋出了關于碳中和一系列的動作,包括從減碳、碳資産到交易最終到碳中和的一些方法論的輸出,目前我們已經獲得了相關權威機構的資質評定,也正在為一些大型客戶做低碳、減碳路徑規劃項目。

可以确定的是,碳中和無疑帶來了新一波産業機遇,低碳科技将融入産業血脈之中,将進一步促進産業可持續綠色健康發展。

03“專精特新”補能汽車産業,行業将誕生更多“小巨人”

2021年度盤點丨智能電動汽車産業6大關鍵時刻

碳中和之外,2021年比較重要的看點之一就是專精特新了。國家對于專精特新企業的支援,是全方位的。

尤其在二級市場,火速開闆的北交所為其提供了又一個融資通道,引導一部分資金流向整個優質的科創項目,整個專精特新是為了補足強化中國汽車産業鍊或者各個供應鍊環節的自主可控,行業也在呼喚更多的隐形冠軍、小巨人的誕生。

億歐智庫釋出的《2021中國汽車科技專精特新“小巨人”100企業研究報告》裡,做了一組資料的處理和分析。

我們從工信部公布的4922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中,篩選出了近1000家與汽車産業有關的科技公司,又從其中增加甄别和資料分析,找出了100家汽車科技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這100家公司,核心業務都是基于新能源與智網聯業務展開,屬于汽車供應鍊中的關鍵環節,涉及軟硬體、服務等。

整個專精特新“小巨人”對于汽車産業的助力不斷更新,每個環節都有中國原創技術公司的身影。

國家對于專精特新公司、強鍊、補鍊公司的支援非常明顯的,還有一大批小巨人企業正在申報的路上,在2022年我們将會看到更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湧現。

2021年度盤點丨智能電動汽車産業6大關鍵時刻

那麼專精特新企業為什麼值得關注呢?

一個既看技術創新力和知識産權數量,另外也看企業的營收水準和規模、商業化構想,以及企業經營能力都是得到過市場初期驗證的潛力型公司,隐藏的“單打冠軍”。

04自動駕駛與汽車智能化,估值邏輯發生重構

2021年度盤點丨智能電動汽車産業6大關鍵時刻

上圖是我們2021年12月22日釋出的億歐智庫《2021中國汽車出行産業投融資市場洞察報告(含榜單)》,我們可以看到自動駕駛和汽車智能化領域會有一些比較高的融資,當然其中也包括了部分IPO企業。

2021年大概有四百多億流向自動駕駛領域,還有一部分新勢力造車企業也進行了一些股權融資,數量不多但大家體量較大。我們看到整個的能源動力(主要指的動力電池、氫燃料電池等)、關鍵智能化部件,融資頻次及體量還是非常可觀的。多家投資機構将汽車科技作為近年布局的重點賽道,也是看到了行業的巨大發展潛力。

在諸多機構中,我們看到了兩大身影,除了市場化程度非常高的VC之外,我們還看到了諸如上汽、小米産投等産業資本,還有很多的地方産業引導基金,出手也是相當頻繁,戰績也比較好。

我們為什麼要一直聊投資這件事呢?

我們在關注中國汽車産業鍊強鍊補鍊過程中,對于多數科創項目而言需要一定時間階段來做研發和市場培育,需要有穩定的現金流支援。

在沒有訂單收入的前提下,融資就非常重要。那你的融資速度和融資規模,要上升到一個很高的優先級上。起碼賺錢和融資得有一條路走通。通過對當下融資事件與市場集中度分析,我們發現中國汽車出行産業科技投資正在經曆估值邏輯的重構。

2021年度盤點丨智能電動汽車産業6大關鍵時刻

我們将汽車出行科技公司大概分了三個階段:值錢、賺錢、有錢。

值錢是要把企業做到更高估值,在整個一級市場我估值做10億美金還是100億美金,采取什麼樣的政策才能讓公司的溢價更高一些。

企業在這個階段,會迎來三個比較合适的融資視窗期,投資機構在不同的視窗期對于投資标的會有不同的側重考量點。

比如第一視窗期主要關注創始團隊以及技術領先性等次元;

第二視窗期,會重點看對于政策的了解、技術及研發投入規模、産品落地嘗試等;

第三視窗期,市場政策、競争格局、商業化落地等就成了非常重要的參考點。

當到了賺錢這個階段,代表着企業投入到了一個虧損的最大點之後開始反彈,這個時候我們會發現在你的現金流由持續為負變為逐漸增長。

這裡面有一個融資最大的觸底,你的投入到一定的階段,這個時候要開始收到正向的增長了,這個階段可能會成為一家賺錢的公司,通過自己的儲備“有錢”之後可以将産業做橫向拓展。

這個邏輯是很多機構投一些項目的時候,也會去判斷做決策的依據。現在融資變得非常集中且艱難,機構們現在不僅看技術創新力還要看商業化落地,還有生态建構部分。

拿不到訂單或者沒有商業化落地的能力,團隊生存就會面臨巨大調整。

當企業從“值錢”向“賺錢”階段躍遷的過程裡,稍有節奏錯亂就會面臨邁不過去的局面,這個公司可能就死了,這個很殘酷的。

初創公司要關注和意識到自身所處的節點階段,等企業到了一定的規模之後,産生正向現金流之後再往下一個階段裡面推進。

05智能汽車将成下一個母生态,萬億市值公司集中誕生地

2021年度盤點丨智能電動汽車産業6大關鍵時刻

2021年我們看到了第三波造車大潮,而且引起了現象級的跨界讨論,市場上幾乎形成了一種科技公司“家家皆可造車”的調侃——世界上有兩種科技網際網路公司,一種造車的,一種不造車的。

不管以何種身份造車,這個裡面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點就是算力。但算力定義汽車、軟體定義汽車都不足以概括智能汽車的生命力。

每一個時代包括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都有不同的算力網絡進行支撐,這兩大生态上長出了PC生态與智能手機生态,誕生了蘋果、三星、英特爾、英偉達等科技巨頭。

可以預見,第三代算力網可能比較重要的應用就是在IoT生态裡面,而這個生态中最最重要的終端形态就是智能汽車。

最近大家對于元宇宙聊得也很多,對算力要求比較高,但智能汽車是一個在交通工具上疊代成為一個新的移動空間,是一個融合科技的母生态載體。

當下特斯拉已是萬億美金市值公司,甯德時代是萬億人民币市值公司,我們可以大膽預測在這個母生态上将會出現更多的萬億市值産業巨頭。

2021年度盤點丨智能電動汽車産業6大關鍵時刻

成為一個萬億規模市值的公司他基本的支撐點是什麼?

我們看2020年到未來的2025年,1這4年來講,支撐它的則是新能源汽車的倍數級增長,2021年我們預測中國新能源汽車将會達到340萬,這個資料已經非常驚人了。

中國智能網聯汽車市場規模,2021年看有130%的增長率,其實他整個規模達到3000多億元。憑借這樣體量的産業,足以養活了衆多的專精特新公司,足以推動中國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

06自動駕駛加速商用落地,産業鍊已初步形成且具規模

2021年度盤點丨智能電動汽車産業6大關鍵時刻

我們團隊在2021年對于中國自動駕駛産業的商業化應用做了非常多的研究和觀察,包括幹線物流、無人計程車/巴士、末端配送、港口/礦山、清潔環衛等場景,目前國家在整個自動駕駛的産業布局來講,包括示範區的建立,已經初具規模。

目前我們國家有16個智能網聯及自動駕駛測試示範區,政策對于這個産業的支援與網絡分布,已經在加速産業的規模化商用。

根據2020年的資料來看,從路測牌照的發放資料來看,上海、北京等一線城市是絕對領跑的。

2021年度盤點丨智能電動汽車産業6大關鍵時刻

雖然自動駕駛産業發展多年,但産業鍊的完整性也是在近些年趨于形成。

從感覺層、決策層、執行層、網聯層構成的軟硬體核心技術群,到主機廠、汽車科技公司、出行公司、智慧交通企業、網際網路公司等主體的深度參與,再到封閉場景、半封閉場景、開放場景的多元化落地應用,自動駕駛的生态建設也被市場催熟中。

在這個全新的産業體系中,我們可以設想諸多可能性,新生力量縱橫交錯的發展與成長,行業即将迎接一篇欣欣向榮的景象。

億歐汽車:從價值挖掘到價值傳播再到價值服務,做智能電動汽車及自動駕駛領域最專業的研究及内容機構。

2021年度盤點丨智能電動汽車産業6大關鍵時刻

億歐汽車這幾年,其實做了非常多的行業研究、企業研究、投資價值研究,包括圍繞自動駕駛、智能汽車還有很多汽車出行領域熱點方向,大家可以去億歐的官方網站下載下傳我們的研究報告及閱讀了解我們的産業觀點。

最後,我想表達的是,億歐汽車要成為自動駕駛和智能電動汽車領域最專業的研究及内容機構,從價值挖掘、價值傳播再到價值服務,可以給行業帶來一些助力,也希望可以和大家共建中國智能汽車産業生态和自動駕駛生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