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2021年度盘点丨智能电动汽车产业6大关键时刻

2021年度盘点丨智能电动汽车产业6大关键时刻

作者丨杨永平

编辑丨亿欧汽车

核心观点

数字经济已成中国经济腾飞的新动能、新引擎,新能源电动汽车产业是其承载支柱之一;

车企是汽车出行产业双碳目标实现的核心主体,整个产业链的碳中和行动,宜早不能晚;

“专精特新”是补充与加强汽车产业供应链自主可控的关键,行业呼唤更多“小巨人”;

一级市场汽车出行领域投融资异常活跃,自动驾驶与汽车智能化领跑,估值逻辑也在发生重构;

高阶算力驱动之下,智能汽车正在成下一个母生态、万亿市值公司集中诞生地;

全国自动驾驶示范区/先导区网络已经形成,加速商用落地,产业链已初步形成且具规模。

近期,亿欧EqualOcean执行总经理、亿欧汽车总裁杨永平分享了2021年中国智能电动汽车产业的6大关键时刻。

2021年12月21日,由亿欧EqualOcean主办的“数字重塑世界-WIM2021世界创新者年会”在中国上海正式开幕。作为此次WIM2021峰会的主要组成部分,“GTM2021全球科技出行论坛”在12月21-22日在上海成功召开。

本次活动由亿欧EqualOcean旗下科技出行产业创新服务平台亿欧汽车倾力打造。在大会现场,来自业界的明星企业负责人、一线创业者、投资人等数十位嘉宾齐聚一堂,围绕“碳中和”、“新能源智能汽车”、“自动驾驶”、“智能座舱”、“飞行汽车”、“汽车服务与流通”、“科技出行产业投资”等热点话题,通过主题分享、高端对话等形式,聚焦行业发展,共图发展之路。

活动开幕亿欧EqualOcean执行总经理、亿欧汽车总裁杨永平,分享了《中流击水、奋楫者先——洞观中国智能电动汽车产业的“2021时刻”》的主题演讲。

杨永平在演讲中提到,中国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及其生态已经到“中流”时刻,产业刚刚经历过的“2021时刻”,有非常大的启示意义。

以下为演讲原文,供行业人士参考。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WIM2021-全球科技出行论坛现场,我是亿欧EqualOcean的杨永平。

在疫情这样的大背景下,线下见面确实已经变得非常难得,我们这次活动的筹备过程,也可谓是一波三折、喜忧参半,不过如期与大家见面了。

今天由我给大家简单讲讲亿欧汽车对2021年汽车出行行业的一些观察和看法,发言主题是“中流击水,奋楫者先——洞观中国智能电动汽车产业的2021时刻”。

为什么将当下行业发展阶段定义为“中流”?

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汽车产品的智能化演进、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倍数级增长,还是自动驾驶商用落地的速度,伴随新玩家的加入,从产业上游望向下游,都已经到了一个关键节点。

2021年度盘点丨智能电动汽车产业6大关键时刻

上图来自于2021年12月22日发布的《亿欧智库丨2021中国汽车出行产业投融资市场洞察报告(含榜单)》,基本从资本、产业、市场、品牌、产品五个层面,按照月份罗列了2021年内行业里发生的标志性事件。

而贯穿其中的蓝色汽车销量曲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行业在终端市场的复苏态势。

产业背后,我们无法忽视地缘政治、疫情以及缺“芯”对行业的多重影响,这种影响无疑是复杂且无序的。

下面我重点分享下亿欧汽车观察到的“2021时刻”都有哪些关键词?

01新能源电动汽车产业是数字经济承载支柱之一

2021年度盘点丨智能电动汽车产业6大关键时刻

前面讲到行业快速发展,其背后是什么在驱动呢?

我们要去看2020年以及2021年年初,在国家顶层设计中对于数字经济重要性的一系列强政策信号。

大家可以看到,整个的政府工作报告里面对于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营造良好的数字生态、提高数字政府的建设水平等,包括产业数字化、产业数字化的产业协同转型等“数字+”的目标路径。

据相关机构预计,2021年数字经济占比GDP总量将超过40%,拥有近50万亿的增加值规模。

其中,整个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在数字经济里面将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供给侧发起的行业革新,已经自上而下的向整个汽车产业链传导而来,汽车产业的数字化机遇是传统制造业科技化升级中长尾价值。

2021年度盘点丨智能电动汽车产业6大关键时刻

那么,汽车行业里面的数字化进程是什么样的?我们大概做了这样的一个结构梳理:从最底层的数字化技术到整个产业数字化再到数字化治理,这几个阶段不断是一个重建、重构、重塑整个汽车行业的过程。

当然在看数字化渗透曲线时,洼地部分是制造及采购环节,传统汽车价值链正在被重构;行业下游也正在迎来高数字化程度的赋能。

02产业链碳中和行动,车企宜早不能晚

聊完数字经济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2021年有多项政策指示、引导,也包括了很多的企业去关注的一个点就是碳中和,关于“3060”双碳目标。

下图来自亿欧智库《2021年度中国一级市场碳中和投资研究报告》,在近十年里整个碳中和在各个实现路径里面的投资规模情况,能源替代、节能提效,回收利用,包括负碳技术来讲,尤其是2021年变化还是比较明显的。

资本市场对于整个碳中和的项目的关注度也是非常高。

2021年度盘点丨智能电动汽车产业6大关键时刻

在近十年中国碳中和各实现路径的投资频次中可以发现,主要是能源替代占比比较高,而这其中发展新能源产业,是重中之重。

亿欧智库2021年年中发布了《2021中国科技出行“碳中和”发展研究报告》,对于中国车企目前碳中和的响应速度做了一个评价模型,定量分析了在双碳目标导向下的中国市场的车企行动力,发现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梯队:

第一个梯队是以沃尔沃、比亚迪为代表的一些车企,他们响应速度比较领先,实现路径较为清晰;

第二梯队是特斯拉、蔚来等品牌,虽然在实际终端销售市场表现非常不错,企业本身也对节能减碳有较早提出,但是对一些具体的时间节点没有明确提出,起码目前还没有看到成体系的路径与规划;

第三梯队,企业有响应,但无行动,目前未看到实施动作;

第四梯队,还有众多公司没有把碳中和这件事情推动的时间节点对外公开。

中国在实现“3060”双碳目标的过程中,车企是责无旁贷的,作为高端制造业,产业集群庞大,一家车企有上千家供应链公司、供应商,要实现全链路的碳中和就需要早早从供应链着手。

从碳足迹、碳减排、碳资产留存、碳交易到最后的碳中和,行动宜早不宜晚。

2021年度盘点丨智能电动汽车产业6大关键时刻

12月21日下午,在我们WIM2021主会场,亿欧EqualOcean也发布了关于碳中和一系列的动作,包括从减碳、碳资产到交易最终到碳中和的一些方法论的输出,目前我们已经获得了相关权威机构的资质评定,也正在为一些大型客户做低碳、减碳路径规划项目。

可以确定的是,碳中和无疑带来了新一波产业机遇,低碳科技将融入产业血脉之中,将进一步促进产业可持续绿色健康发展。

03“专精特新”补能汽车产业,行业将诞生更多“小巨人”

2021年度盘点丨智能电动汽车产业6大关键时刻

碳中和之外,2021年比较重要的看点之一就是专精特新了。国家对于专精特新企业的支持,是全方位的。

尤其在二级市场,火速开板的北交所为其提供了又一个融资通道,引导一部分资金流向整个优质的科创项目,整个专精特新是为了补足强化中国汽车产业链或者各个供应链环节的自主可控,行业也在呼唤更多的隐形冠军、小巨人的诞生。

亿欧智库发布的《2021中国汽车科技专精特新“小巨人”100企业研究报告》里,做了一组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我们从工信部公布的492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筛选出了近1000家与汽车产业有关的科技公司,又从其中增加甄别和数据分析,找出了100家汽车科技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这100家公司,核心业务都是基于新能源与智网联业务展开,属于汽车供应链中的关键环节,涉及软硬件、服务等。

整个专精特新“小巨人”对于汽车产业的助力不断升级,每个环节都有中国原创技术公司的身影。

国家对于专精特新公司、强链、补链公司的支持非常明显的,还有一大批小巨人企业正在申报的路上,在2022年我们将会看到更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涌现。

2021年度盘点丨智能电动汽车产业6大关键时刻

那么专精特新企业为什么值得关注呢?

一个既看技术创新力和知识产权数量,另外也看企业的营收水平和规模、商业化构想,以及企业经营能力都是得到过市场初期验证的潜力型公司,隐藏的“单打冠军”。

04自动驾驶与汽车智能化,估值逻辑发生重构

2021年度盘点丨智能电动汽车产业6大关键时刻

上图是我们2021年12月22日发布的亿欧智库《2021中国汽车出行产业投融资市场洞察报告(含榜单)》,我们可以看到自动驾驶和汽车智能化领域会有一些比较高的融资,当然其中也包括了部分IPO企业。

2021年大概有四百多亿流向自动驾驶领域,还有一部分新势力造车企业也进行了一些股权融资,数量不多但大家体量较大。我们看到整个的能源动力(主要指的动力电池、氢燃料电池等)、关键智能化部件,融资频次及体量还是非常可观的。多家投资机构将汽车科技作为近年布局的重点赛道,也是看到了行业的巨大发展潜力。

在诸多机构中,我们看到了两大身影,除了市场化程度非常高的VC之外,我们还看到了诸如上汽、小米产投等产业资本,还有很多的地方产业引导基金,出手也是相当频繁,战绩也比较好。

我们为什么要一直聊投资这件事呢?

我们在关注中国汽车产业链强链补链过程中,对于多数科创项目而言需要一定时间阶段来做研发和市场培育,需要有稳定的现金流支持。

在没有订单收入的前提下,融资就非常重要。那你的融资速度和融资规模,要上升到一个很高的优先级上。起码赚钱和融资得有一条路走通。通过对当下融资事件与市场集中度分析,我们发现中国汽车出行产业科技投资正在经历估值逻辑的重构。

2021年度盘点丨智能电动汽车产业6大关键时刻

我们将汽车出行科技公司大概分了三个阶段:值钱、赚钱、有钱。

值钱是要把企业做到更高估值,在整个一级市场我估值做10亿美金还是100亿美金,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才能让公司的溢价更高一些。

企业在这个阶段,会迎来三个比较合适的融资窗口期,投资机构在不同的窗口期对于投资标的会有不同的侧重考量点。

比如第一窗口期主要关注创始团队以及技术领先性等维度;

第二窗口期,会重点看对于政策的理解、技术及研发投入规模、产品落地尝试等;

第三窗口期,市场策略、竞争格局、商业化落地等就成了非常重要的参考点。

当到了赚钱这个阶段,代表着企业投入到了一个亏损的最大点之后开始反弹,这个时候我们会发现在你的现金流由持续为负变为逐步增长。

这里面有一个融资最大的触底,你的投入到一定的阶段,这个时候要开始收到正向的增长了,这个阶段可能会成为一家赚钱的公司,通过自己的储备“有钱”之后可以将产业做横向拓展。

这个逻辑是很多机构投一些项目的时候,也会去判断做决策的依据。现在融资变得非常集中且艰难,机构们现在不仅看技术创新力还要看商业化落地,还有生态构建部分。

拿不到订单或者没有商业化落地的能力,团队生存就会面临巨大调整。

当企业从“值钱”向“赚钱”阶段跃迁的过程里,稍有节奏错乱就会面临迈不过去的局面,这个公司可能就死了,这个很残酷的。

初创公司要关注和意识到自身所处的节点阶段,等企业到了一定的规模之后,产生正向现金流之后再往下一个阶段里面推进。

05智能汽车将成下一个母生态,万亿市值公司集中诞生地

2021年度盘点丨智能电动汽车产业6大关键时刻

2021年我们看到了第三波造车大潮,而且引起了现象级的跨界讨论,市场上几乎形成了一种科技公司“家家皆可造车”的调侃——世界上有两种科技互联网公司,一种造车的,一种不造车的。

不管以何种身份造车,这个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就是算力。但算力定义汽车、软件定义汽车都不足以概括智能汽车的生命力。

每一个时代包括互联网、移动互联网,都有不同的算力网络进行支撑,这两大生态上长出了PC生态与智能手机生态,诞生了苹果、三星、英特尔、英伟达等科技巨头。

可以预见,第三代算力网可能比较重要的应用就是在IoT生态里面,而这个生态中最最重要的终端形态就是智能汽车。

最近大家对于元宇宙聊得也很多,对算力要求比较高,但智能汽车是一个在交通工具上迭代成为一个新的移动空间,是一个融合科技的母生态载体。

当下特斯拉已是万亿美金市值公司,宁德时代是万亿人民币市值公司,我们可以大胆预测在这个母生态上将会出现更多的万亿市值产业巨头。

2021年度盘点丨智能电动汽车产业6大关键时刻

成为一个万亿规模市值的公司他基本的支撑点是什么?

我们看2020年到未来的2025年,1这4年来讲,支撑它的则是新能源汽车的倍数级增长,2021年我们预测中国新能源汽车将会达到340万,这个数据已经非常惊人了。

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市场规模,2021年看有130%的增长率,其实他整个规模达到3000多亿元。凭借这样体量的产业,足以养活了众多的专精特新公司,足以推动中国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

06自动驾驶加速商用落地,产业链已初步形成且具规模

2021年度盘点丨智能电动汽车产业6大关键时刻

我们团队在2021年对于中国自动驾驶产业的商业化应用做了非常多的研究和观察,包括干线物流、无人出租车/巴士、末端配送、港口/矿山、清洁环卫等场景,目前国家在整个自动驾驶的产业布局来讲,包括示范区的建立,已经初具规模。

目前我们国家有16个智能网联及自动驾驶测试示范区,政策对于这个产业的支持与网络分布,已经在加速产业的规模化商用。

根据2020年的数据来看,从路测牌照的发放数据来看,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是绝对领跑的。

2021年度盘点丨智能电动汽车产业6大关键时刻

虽然自动驾驶产业发展多年,但产业链的完整性也是在近些年趋于形成。

从感知层、决策层、执行层、网联层构成的软硬件核心技术群,到主机厂、汽车科技公司、出行公司、智慧交通企业、互联网公司等主体的深度参与,再到封闭场景、半封闭场景、开放场景的多元化落地应用,自动驾驶的生态建设也被市场催熟中。

在这个全新的产业体系中,我们可以设想诸多可能性,新生力量纵横交错的发展与成长,行业即将迎接一篇欣欣向荣的景象。

亿欧汽车:从价值挖掘到价值传播再到价值服务,做智能电动汽车及自动驾驶领域最专业的研究及内容机构。

2021年度盘点丨智能电动汽车产业6大关键时刻

亿欧汽车这几年,其实做了非常多的行业研究、企业研究、投资价值研究,包括围绕自动驾驶、智能汽车还有很多汽车出行领域热点方向,大家可以去亿欧的官方网站下载我们的研究报告及阅读了解我们的产业观点。

最后,我想表达的是,亿欧汽车要成为自动驾驶和智能电动汽车领域最专业的研究及内容机构,从价值挖掘、价值传播再到价值服务,可以给行业带来一些助力,也希望可以和大家共建中国智能汽车产业生态和自动驾驶生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