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譚嗣同押赴刑場後,慈禧下令改用鈍刀,譚嗣同被砍了30多刀才咽氣!

壯矣,維新欲殺賊而未回天,終成國恨;快哉!喋血屹昆侖以昭肝膽,長醒吾民。

譚嗣同 ,湖南浏陽人,1865年(同治四年)出生。他十歲時便受到了愛國主義的啟蒙,文章寫得非常好,但對八股文十分的反感。年幼時他還仰慕過哪些鋤強扶弱的草莽英雄,跟北京一個義俠結交過。三十歲之前他大多在豐富自己,學習過中國的典籍,接觸過算學、格緻,也有遊曆過。先後在甘肅、新疆、陝西、河南、湖北等多地遊曆,觀察風土,結交名士。

譚嗣同押赴刑場後,慈禧下令改用鈍刀,譚嗣同被砍了30多刀才咽氣!

在他三十歲那年,也就是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甲午海戰爆發。北洋水師覆滅,慘敗的清廷不得已向日本議和,随即于4月17日簽訂馬關條約。這一條約使得日本上得到了巨大的利益,而中國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也大大加深。從這裡開始,列強嘗試着瓜分中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在家鄉的譚嗣同滿懷憂憤,他努力的提倡新學,開始呼号變法。

在家鄉,譚嗣同開創了不少的課程,另一邊的北京城也發生了大事。5月初,康有為聯合一千多名舉人發起公車上書,要求拒和、遷都、變法。清廷已經到了最後關頭,民族也到了最危難的時候,這一切都焦灼着譚嗣同的新,他也是反對簽訂合約的。對于清政府願意妥協的行為非常氣憤,同時,他開始思考近十年來的變化,希望找出一個挽救的辦法。

譚嗣同押赴刑場後,慈禧下令改用鈍刀,譚嗣同被砍了30多刀才咽氣!

顯然,隻有改革,将腐朽的封建專制去除,才能不被滅亡。光說沒用,得付出行動,第二年,他進入京城。結識了梁啟超等人,第三年寫成《仁學》,這是維新派的第一部哲學著作。輾轉之下,他開始在家鄉興辦時務學堂、南學會等等,主辦了湘報。又倡導開礦山、修鐵路,逐漸的,他成了維新運動的激進派。靠着翰林院學士的推薦,譚嗣同得到了被光緒召見的機會,1898年,開始維新變法。

譚嗣同押赴刑場後,慈禧下令改用鈍刀,譚嗣同被砍了30多刀才咽氣!

可惜,光緒皇帝隻有名沒有權,剛開始慈禧任他鬧。等發現這變法涉及到自己利益的時候,便匆忙回來發動政變。譚嗣同本來有機會跑的,可他希望祖國好,希望祖國能變法。自古以來變法哪有不死人的,當初商鞅變法,不也被五馬分屍。譚嗣同是以決心用自己的死來跟封建勢力做最後一次反抗。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9月24日,譚嗣同被捕,慈禧恨極了他。

譚嗣同押赴刑場後,慈禧下令改用鈍刀,譚嗣同被砍了30多刀才咽氣!

她認為這個人想要奪走她的權利,想要她再也沒有機會控制皇帝,想要動她的利益。從被捕開始,譚嗣同的死便注定了,跟他一起被捕的維新人士還有五個人,他們六人被稱之為戊戌六君子。慈禧覺得讓他就這樣幹脆的死太便宜他了,但也沒必要動用淩遲,是以她下令讓劊子手将譚嗣同的刀磨得鈍一點。9月28日,戊戌六君子被送去北京宣武門外的菜市口刑場行刑。

譚嗣同押赴刑場後,慈禧下令改用鈍刀,譚嗣同被砍了30多刀才咽氣!

由于慈禧的指令,譚嗣同整整挨了三十多刀才身亡,刀刀落在了他身上。難以想象他死前如何的痛苦,但直到去世,他都沒有後悔自己的選擇。他想要的其實隻是中國強盛而已,雖然後來沒按他的思想走,但到底是變得強大了。倘若人真地下有靈,想必他也會感到欣慰吧,當年的不平等如今不會再發生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