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鄂爾泰在康熙朝不得志,為何卻能成雍正心腹?這3件事助其逆襲

清代袁枚的《随園詩話》開卷處,提到了這幾首詩:

“攬鏡人将老,開門草未生。”——鄂西林相公《辛醜元日》

“看來四十猶如此,便到百年已可知。”——鄂西林相公《詠懷》

所謂的

鄂西林相公,指的是雍正時期最受寵愛的大臣之一

“鄂爾泰”。

這幾首詩,是他在康熙朝不得志時所作,那時的他已經四十來歲,卻遲遲不得重用,在上述詩中可以看到鄂爾泰心中已有退休的打算,當時的他恐怕萬萬想不到自己的命運會在雍正即位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雍正帝對人才很重視,關于用人方面曾提出:治天下之道,為用人一事,其他皆枝葉事。同時,他對封疆大吏的要求也很高,必須具有會統率、甄别、造就、訓導下屬的能力。

鄂爾泰在康熙朝不得志,為何卻能成雍正心腹?這3件事助其逆襲

鄂爾泰是封疆大吏,在鑒别人才和使用人才方面,确實是一位高人,很得雍正帝的賞識。

鄂爾泰很有識人之明,也知道雍正朝需要什麼樣的官員,對人才的用人之道可謂是才盡其用,絲毫不講私情。西南三省用人,雍正帝不但征求鄂爾泰的意見,還把用人權力下放給他。

鄂爾泰在康熙朝不得志,為何卻能成雍正心腹?這3件事助其逆襲

一、是責任擔當、培養人才。

鄂爾泰從不參劾人,從不一棒子打死人,他能夠容納别人有缺點,并且對有不足之處的官員耐心地給予幫助,進而造就人才。

張廣泗、張允随兩人一直到乾隆時期,都是坐鎮西南的大吏,清代的名将,均出自鄂爾泰麾下。

張廣泗是漢軍鑲紅旗人。雍正四年調雲南楚雄,他向鄂爾泰禀請取古州,鄂爾泰将其調任黎平知府,命前往準備。雍正六年,張廣泗前往昆明向鄂爾泰請示用兵方略。鄂爾泰設宴放歌、談笑不止,可就是不談兵事。眼看天色将幕,張廣泗不得已請教戰事攻略,沒想到鄂爾泰很失望地說,也許是自己用錯了人,轉運糧草,準備裝甲的事,也要問老夫,打仗行軍形勢多變,有好多事情是需要随機應變的,哪能按事先準好的方案就可以取勝的!一番話把張廣泗給震懾住了。果然,後來張廣泗輕而易舉地取得了古州戰略要地。

雍正帝基于對鄂爾泰的信任,之後,張廣泗由黎平知府出任按察使,僅僅半年就升任貴州巡撫。

張允随也是漢旗人。康熙末年任雲南楚雄知府。鄂爾泰到任不久,張允随奏請管理銅廠,提拔為糧儲道。雍正五年六月任按察使,半年後升為布政使。雲南産銅以供鑄造錢币,因數量不足,清政府發文從日本外購洋銅。張允随即開始整頓銅廠,每年能收獲銅八九百萬斤。于是清政府停止采購洋銅,從此礦業大興、百姓樂業。

雍正八年五月,雍正任命葛森為雲南布政使,而準備把在雲南做了近三年之久布政使的張允随平調到貴州任布政使。

鄂爾泰在領會了雍正的意圖後,通過對比分析,認為張允随在雲南任職已久,對這裡的山川險要、郡國利害以及少數民族的情況等都更加熟悉,強烈推薦張允随仍然留在雲南。之後,張允随升任雲南巡撫,一直到乾隆十二年,他升任雲貴總督,乾隆十五年被授予東内閣大學士。

鄂爾泰在康熙朝不得志,為何卻能成雍正心腹?這3件事助其逆襲

二、是誠心幫助,愛護人才。

鄂爾泰在雲貴主政六年,能否統帥、協調好兩三省的省級大員,是對他的重要考驗。因為省級大員都是由皇帝任命的,各種職位的大員加起來至少有十幾位。

雍正四年二月,貴州缺一位按察使,雍正提出要用滿州人,禦史出生。大臣舉薦了富貴,雍正派他到貴州出任按察使。當年冬天,鄂爾泰去貴州審理苗案,富貴作為按察使,一省最高的司法官,竟然一問三不知,好多事情都不能應對。

鄂爾泰并沒有責怪富貴,考慮到富貴第一次出任地方官,不熟悉也在情理之中。因而每審完一個案子,都要告訴富貴是以然,可以說是手把手地教他。但是畢竟他才學疏淺,識字不多,始終沒有什麼大的長進,根本就不是做地方官的料。

即便如此,鄂爾泰也沒有彈劾他,而是給他機會并誠意幫助他。富貴出身禦史,是監察官,更何況他是經大臣推薦,又經皇帝召見任命的,若被彈劾肯定會引起禦史們的不滿,是以一直到雍正詢問,鄂爾泰才明确地給出自己的意見。

金鉷是漢軍鑲白旗人。雍正二三年間,雍正支援山西巡撫諾敏實行耗羨歸公, 金鉷當時是山西太原知府,他明确反對這項政策,提出“财在上不如在下”,雍正看中他敢于講真話,任命他為廣西巡撫。 當雍正對他的能力有所懷疑,尋求鄂爾泰的看法時,鄂爾泰從人才的角度對他所做的事情進行肯定;雍正帝要把他革職時,關鍵時刻鄂爾泰向雍正帝解釋、協調。金鉷的廣西巡撫,一直做到乾隆年間,這在雍正時期是比較少見的。可以說,鄂爾泰的解釋、保護、協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鄂爾泰在康熙朝不得志,為何卻能成雍正心腹?這3件事助其逆襲

三、是國事為重、舉薦人才。

郝玉麟是漢軍鑲白旗人。雍正元年授命雲南提督,是雲南省的最高軍事官員。

鄂爾泰到任後,兩人一文一武,在改土歸配合得很好,兩人配合得很好。雍正六年,雍正想讓郝玉麟擔當督撫一職,征求鄂爾泰的意見。 鄂爾泰接到谕旨後,非常慎重,他首先對近年來由武職人員改為文職封疆大吏的人進行對比分析,對郝玉麟給出評價,明白事理,兼識滿漢文。而擔當新疆大吏之職不像武職大員職責相對比較單一,更重要的是能統轄文武,對一個省的民生負責。郝玉麟能擔當此任,随後向雍正雍舉薦了他。

雍正六年八月,田文鏡向雍正舉薦他的内親,雲南甯州知府姚應鶴,說他有學問、人品好,是個人才。

雍正隐去推薦人的名字,發谕旨征詢鄂爾泰的意見,鄂爾泰對他的生平簡介進行彙報後,認為他格局小、沒有什麼見識,在治理方面也沒有什麼過人之處,做一個同知、 小知府或分知府還能勝任,至于更高職位欠妥。

後來雍正告訴他舉薦他的有三個人,而且還是田文鏡的内親,讓他留心看看,并适時地給予指導,但後來,鄂爾泰也沒有重用姚應鶴。

總之,鄂爾泰在用人方面是以國事為重的,絕不重用計較功名利祿和沽名釣譽的人。愛惜有才能的人,能包容他們的缺點,并給予幫助和鼓勵。可以說是為雍正治理國事立下汗馬功勞的“伯樂”。

作者/斜陽醉美

感謝大家的閱讀,祝朋友們身體健康,家庭和睦,心想事成,萬事如意,覺得文章好的朋友們,可以給文章點個贊,關注一下嗎,每天都會給您帶來好文章

繼續閱讀